第153章 准备扬帆起航!(2/2)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但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严肃,“但是,叶辰同志,各位同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条路,前无古人,挑战极大,甚至可以说是荆棘密布!”
他的目光如探照灯般射向叶辰:“首先,你如何说服那些已经习惯了传统生产模式、担忧转型风险和成本的国企负责人?他们的顾虑是现实的,工人的饭碗、稳定的压力,不是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其次,‘硬科技’、‘智造赋能’,需要的是顶尖的专业人才,我们照海的城市能级、生活配套,靠什么去和一线城市、和临港这样的沿海开放城市竞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省里的评审中,你如何让那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认可我们这套看似有些‘内向’、不那么‘时髦’的创新模式,其价值不逊于甚至超过那些追逐全球前沿的热点领域?”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指战略实施可能面临的最核心、最棘手的难题。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滞。
叶辰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他迎向顾同审视的目光,没有丝毫躲闪,从容不迫地开始回答:
“顾书记,您的问题非常深刻,直指要害。关于国企转型,我们的策略不是‘强推’,而是‘引导’加‘赋能’。”
“我们已经初步筛选出几家有意愿、有基础的国企作为首批试点,政府将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转型贷款,引入专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并设立风险共担机制。”
“同时,我们会树立标杆,让事实说话,用成功案例的效益去消除观望者的疑虑。”
“关于人才,我们承认在吸引顶尖领军人物上存在劣势。因此,我们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
“一方面,我们将集中资源,在规划中的高新区核心区域,打造‘国际人才社区’,配套最好的双语学校和医疗服务,用‘类海外’的环境吸引人。”
“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推行‘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等柔性引进机制,并加强与本地高校的联合培养,为未来储备扎根照海的‘土专家’。”
“至于省里评审,”叶辰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我们将重点阐述‘照海模式’的普适性价值和战略意义。我们会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证明,中国不仅需要追逐前沿的‘尖兵’,更需要夯实制造业根基的‘主力’。”
“我们的模式,对于广大类似于照海的内陆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这,就是我们的独特价值所在!”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措施具体,既承认困难,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展现出了充分的调研和深思熟虑。
顾同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叶辰回答完毕后,他沉默了近一分钟,这短暂的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
最终,他缓缓点了点头,脸上严肃的表情终于松动,甚至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赞许。
“看来,你们是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反复推演的。”顾同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中多了几分决断,“既然如此,这个战略方向,市委原则同意!”
他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声音陡然提升了几分,带着一种一锤定音的力量:“这很可能就是我们照海,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汉雯同志,政府这边要立刻行动起来,资源调配、政策协调,要敢于、善于向这个方向倾斜!市委,会为你们担当,为你们保驾护航!”
他最后看向叶辰,眼神深邃:“叶辰同志,战略定了,接下来的落实,千斤重担就压在你身上了。下次常委会,将其正式确立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的‘一号工程’,凝聚全市共识,形成攻坚合力!”
“是!顾书记!”叶辰挺直胸膛,沉声应道,感到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离开。
成汉雯与叶辰并肩走出会议室,她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鼓励与提醒:“叶辰,战略层面的认可我们拿到了,但真正的硬仗,现在才刚开始。顾书记提到的那几个问题,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你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明白,成市长。”叶辰目光坚定,望向走廊窗外蓬勃发展的城市,“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再硬的骨头,我们也要把它啃下来!”
他知道,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至少,航向已经拨正,战舰,即将起航。而他,将是这艘战舰冲破风浪的领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