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 > 第169章 无形的战场

第169章 无形的战场(1/2)

目录

临港市“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启动会的消息,果然如叶卫国所言,声势浩大。

不仅邀请了省里主要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还汇聚了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和顶尖投资机构。

新闻通稿铺天盖地,着重强调其“开放共享”、“国际视野”和“引领未来”。

与此同时,一篇题为《临港模式vs照海路径:谁将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范式?》的深度分析文章,开始在一些财经媒体和网络平台上悄然传播。文章看似客观比较,实则用词精妙,将临港模式描绘成“拥抱全球化、链接顶尖资源”的阳关大道,而将照海路径隐晦地形容为“偏安一隅、内部循环”的无奈选择,甚至暗示其可能因缺乏外部活水而后劲不足。

这不再是简单的政策竞争,舆论的软刀子已经出鞘。

叶辰在办公室里仔细阅读着张赫整理的相关舆情简报,脸上看不出喜怒。

“市长,这篇文章影响不小,很多投资机构都在私下讨论。对我们正在接触的几个潜在投资项目,也产生了一些疑虑。”张赫语气担忧。

“意料之中。”叶辰放下简报,语气平静,“凌辰这是组合拳。平台造势,舆论施压,双管齐下,想从信心和资源上动摇我们的根基。”

他沉吟片刻,指示道:“我们不跟他们在舆论场上打口水仗,那样正中下怀。你让宣传部门,继续聚焦我们自己的案例,尤其是那篇关于小厂转型的报道之后,挖掘更多类似‘接地气、有温度’的故事,通过我们的官方渠道和友好媒体,持续释放出去。要润物细无声,让外界看到照海的改变是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

“另外,”叶辰目光微冷,“留意一下这篇文章的源头和推手。有些事,心里要有数。”

面对外界的纷扰,叶辰要求照海内部更加专注。他深知,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脚下的路是否坚实。

“本土生态圈伙伴计划”开始显现成效。梁永康研究院联合重机厂攻克了一个长期困扰生产的核心传感器国产化替代难题,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消息传出,不仅在照海内部引起震动,甚至吸引了省外同类型企业的关注。

那几家“专精特新”企业之一,凭借其在特种密封材料上的突破,成功打入了一家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实现了照海高新区企业“走出去”的零的突破。叶辰亲自出席了简短的签约仪式,并在现场表示:“这说明,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做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内生’的活力同样可以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

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人才公寓一期封顶,配套的国际化幼儿园和社区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叶辰特别指示,这些配套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标准要向一线城市看齐,“我们要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能安心在这里生活、创业。”

这些扎实的进展,通过照海官方渠道和那些“有温度”的报道,持续向外传递着一个清晰的信号:照海高新区并非封闭内卷,而是在深耕本土、练好内功的基础上,稳步向外拓展,其发展路径稳健而富有生命力。

第四十五节:意外的访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