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地煞七十二变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谈判

第一百一十五章 谈判(1/2)

目录

李长安心底扎着一根刺。

自打他接过了敕书,冒认了城隍,这根刺就不痛不痒地扎进了神魂里,拔不出来,也忽略不去。他晓得,这不是魂魄里出了毛病,而是钱塘这片天地冥冥中给予的某种警示。

过去,他以为“刺”是关于失的宝印,是关于恶鬼的肆虐,是阴阳的混淆,是十三家的高高在上,可当他看到地窟中的石刻,刺痛感忽然清晰。

冥冥间,似神魂出窍,一飞万里。

恍惚又回到了龙宫废墟。

光幕早已破碎,万顷海水倒灌而下;海眼“轰隆”不止,滔滔浊流逆卷而起。上下冲激,沸沸汤汤将所有的一切裹挟,怨沼、毒冰、废墟、尸骸都在乱流中颠倒,任何死的活的都无法在其中立足。

可李长安却看见,有数不尽的身影前赴后继闯入激流中,不住被撕得粉碎,也不住翻找出一块块巨大的骨头,再一点一点拼接成形,最终,巨龙的骸骨再复完整,深海下霎时回荡起连海流轰鸣也盖不住的啼哭之声,更多的龙子龙女冲入乱流,投入“父亲”的“怀抱”,将自己化为血肉,鹿角、牛首、蛇身、鱼鳞、虎掌、鹰爪……死去的龙王缓缓复生。

李长安想凑近再看真切些,可忽有无声的咆哮,激荡海流沸腾,霎时将他驱离。

离去前最后一眼。

他看到庞大的长影在深海下盘身而起,黑暗中与自己无声对视。

待心神回归,冷汗已在脸上冻成一层薄薄的冰壳。

“不管你今日带来的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威胁,且先离去,把我的话带回栖霞山,带给你的祖师们。”

地窟中。

李长安一字一句于无尘。

“告诉他们,无论如何,我只要一样东西。”

“镇海印!”

……

钱塘有三件至宝。

几许宝镜能自成一界,变化随心,估计已收入了栖霞山的宝库。

鸟天鱼渊图,是昔日许天师怜惜被洪水吞杀的亿万生灵,将它们行将消散的灵机寄入图画,弹指千年,它们已修成精灵,图画反倒成了牢笼枷锁,困住了它们受百宝奴役。

镇海印是当年天师镇压海潮所用,千年以来,钱塘年年在江海交接处那座名为“镇龙台”的巨石上举行祭潮仪式,日积月累,不晓得汇了多少信愿,聚了多少神力。如此神物,必然有灵。若能以“驱神”之变催动其镇海之威能,或许能凭之对抗海啸。

……

无尘干脆地走了。

李长安不自觉摸了摸额头,额上凝冰早已抹除,可那股子寒意却仍萦绕不去。

在钱塘,他已不是孤身仗剑的李道人,而是庇佑一方的城隍爷,所有人都指望着他,哪怕前途茫茫,哪怕千钧重担在肩,也得装出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

然而,装模作样能安定人心,却解决不了眼前的困局。

海外孽龙像一柄利剑悬在头顶,轮回之秘似一座火山埋在脚下,行差一步,钱塘不为沼国,便成鬼蜮。

如此棘手,如此危急,顿兵寺外的十三家真的感受得到么?

李长安回身再度凝望石刻。

石刻所绘与黄壳书上的画页有七八分相似,只不过,石刻是十三家夸卖自家功绩,上头无有龙影。

千年已过。

前人的因果终要今人来了结。

孽龙已复生,今日的“许天师”却在何处?而黄壳书中能淹没东南的大海潮是否已然孕育?

…………

哗~哗~

绵绵的水浪声在漆黑中细细地响起。

它最初在遥远的天边,眨眼已贴着墙角翻涌,继而渗进大门,侵入卧室,爬上床榻,贴在耳边。

化作童子尖利的笑声。

“师公!”

覃十三猛颤惊醒,栽倒下床,手脚并用扑向房门,一把捂住了闯入房间大呼叫男子的嘴,向门外探出半个头,仔细张望。

迎面的,除了迎潮坊边缘街巷熟悉的嘈杂与恶臭,并无异常。

他重重舒了口气。

自打窥见十三家兵马有异动,没待城隍府传信,他已一溜烟躲回了老窝,日夜警惕着兵马上门捉拿,草木皆兵得连夜连夜做噩梦。

“唉呀!”

男子奋力扯开覃十三的手,这厮本就不修边幅,此番从海上回来后,更是邋遢了,不晓得犯了什么失心疯,连水都不肯碰,平日里抠脚、出恭,手上挂起了腻子腌入了味儿,险些没把他熏得往生极乐。

“覃师公!咱们这腌臜地方,哪儿有神仙肯纡尊降贵?”

男子没好气完,又想起来意。

忙叫唤:

“祸事了,祸事了,水,水……”

覃十三一惊:“水涨了?”

“水退了!”

……

海岸线深深后退,露出大片的礁石与滩涂。

几只渔船陷在淤泥里,好似搁浅的死鱼。

海水涨自有天时,不足为奇。可眼前的退潮,却是从昨夜开始,一直到今早该涨潮的时辰,依旧一退再退。如此反常,招来百姓齐聚而来,交头接耳,却没多少恐慌情绪。

本地已近千年没有水害为患,坊间也早无海啸的记忆。

纵使有见多识广的提出警告:“莫非海龙王要翻身啦?”

“胡!”立马有同样有见识的反驳,“海龙翻身前,必有地龙翻身,你可见昨夜屋宅摇晃?”

“更何况,咱们钱塘有十三家庇佑,年年祭拜潮神,何曾遭过水患?”

“若非龙王,退水何解?”

“前些日,城隍爷捞了许多番客上岸,听闻海眼直通通幽,许是他老人家凿穿了海眼,叫东海漏孔,才减了水。”

看客们恍然大悟,覃十三混迹其中,暗道狗屁,海眼是通了,却不是漏水,而是涌水,可他却不敢反驳,天上已有兵马赶来,侦查异状,他哪儿敢出声招来注目呢?

只是心中深深不安,忍不住回望钱塘。

……

轮转寺山门外,灵光煥赫。

附近百姓都被请出家宅,驻扎进武僧、力士与护法兵将,各处巷道立起拒马,四面八方布下禁制。

在这要将城隍府众鬼神围死困毙的作派里。

“祖师有言,昔日佛陀渡化央仇魔罗,终证阿罗汉果,可见冥顽之辈,也有向善成道之机。诸位若愿回头是岸,亦不失立地成佛。该当释放妙心禅师与众弟子,交还轮转寺,以重启轮回,并使被尔等羁押本应投胎的信众速去轮回,不得滞留阳世。至于镇海印,此乃钱塘至宝,岂容他人觊觎?勿生贪念。”

“如此,自李道人以下一干鬼魅,若能严守口戒,安守本分,念在往日功绩,可许尔等自居城隍,在城外择一里坊建宫立庙,千秋万岁受人香火得人供奉,岂非极乐?”

大殿中,无尘把十三家给出的条件罢。

周遭大伙儿听了面面相觑。

织娘把身子藏在莲台后,半遮住面孔——她被马元帅的法器灼烧狠了,到现在也吐不出丝雾编织形貌——阴惨惨盯着和尚,怒极反笑:

“凡人养狗都晓得丢根骨头,你们这些秃驴倒好,妄图把老虎收为家犬,不给好处也罢,尽想着剥皮抽筋来了。”

场中于是怒斥纷纷,铜虎抬手止住喧嚣。

“轮转寺是法严和尚的道场,我等暂居只是客人,客人岂能为主人作主?”

“寺中阴魂皆是疾苦无辜,若将它们再投入那劳什子轮回,受大磨碾身,我等岂有颜面坐甚城隍,受人香火?”

“尔等言语没半点儿诚意,速速离开,且去整兵备战,你我双方再厮杀一场!”

无尘没有回答,只定定看向端坐上首的李长安。

正如十三家能作决定的只有祖师,而在场真正能拍板的也只有李长安。

李长安挥手:“送客。”

…………

海浪一层又一层在岸边堆叠白沫。

鲳、鲷、鲹、鲛、虾、蟹……常见的、珍稀的,种种海产争先跃上滩涂,引来大群海鸟盘旋。

人们最初还有疑虑,但见着海水只是退去,不见上涌,也都按耐不住加入了这场狂欢。

随着赶海的男女老少渐多,一个久不为人们提及的神灵出现在了人们嘴边。

“这是龙王爷给咱们的恩赐哩!”

“恩赐?”

覃十三躲在岸上,一步也不敢靠近。

“这绝不是恩赐!”

……

轮转寺外,阖锁愈严,灵光更重。

十三家的僧人道士把一座座大车推到阵前,插上旗帜、悬上符布,便成了座座法台,不时有僧道登台,焚香诵经作法,仿佛下一刻就要催发神威,驱使兵马四面强攻。

“如今,神兵神将已将轮转寺重重围住,法令一下,立为齑粉。但祖师慈悲,念尔等修行不易,愿效仿佛陀故事割肉饲鹰,让渡佛产道产千万贯以安抚尔等饥寒,并许李玄霄可择城中善地,立宫阙,起庙宇,以城隍之名受善信香火供奉。又闻法严禅师乃中原高僧,佛法精深,合该挂职城隍府,约束群厉,渡化凶顽。寺中僧众,速速放归;滞留死人,快快轮回。如此兵戈自解,善莫大焉。”

“镇海印呢?”

“此乃师门遗泽。”

李长安:“送客。”

…………

海水一退再退。

大船已不敢再停泊海港,生怕今天下了锚,明儿就得搁浅在泥地里。于是,要么留在海上,用船运输货物;要么,溯河而上,去富贵坊一类河渡停泊卸货。

海水干竭如此,真可谓千年不遇的咄咄怪事。

除此之外,没见什么坏事,反倒叫许多人家饭碗里添了几尾海鱼,坊间由是渐渐不以为意,只以为是钱塘人奉神虔诚,得了哪个神灵恩赐。

可覃十三是巫师,对这些奇兆妖异最是敏感警惕,他早嗅到了不安的气味儿,在老窝里熬了几天,终于忍不住,化妆作乞丐——其实根本不用化妆,他这些天夜夜噩梦缠身,身子离奇消瘦,更兼不敢碰水,浑身脏臭得熏人,打眼看去,比乞丐还像乞丐——去城内探访几位老朋友,都是曾经供奉龙子龙女的巫师。

某条陋巷。

“花神婆?死啦,死啦,前几日忽的发了癫,老有孩子唤她,便拿剪子往耳洞里戳,那脑花儿……啧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