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2章(1/2)
孟锦风听完岳仕宗的说明,也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他当初出京的时候还有些兴奋,认为朝廷派发的任务虽然艰巨,但同时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如能成功劝说海汉停战,想必加官进爵都不在话下,今后仕途一片光明。
但来到杭州陆陆续续碰了这么多钉子之后,孟锦风也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太过简单,根本没有料想到现实情况的困难程度。
说白了他现在这个大明外交大使的身份,在杭州就是不受任何人待见的存在。不管是对手还是同行,都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他提前准备的所有招式都无处施展,只能眼睁睁看着局势朝着不利于大明的方向继续发展,这样的处境着实让他郁闷不已。
孟锦风苦着脸请教道:“岳大人,难道我们当下真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着海汉吃饱喝足后自行停战?”
岳仕宗反问道:“孟大人,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朝廷有跟海汉鱼死网破的勇气吗?如果上头都没有做好以死相拼的准备,而是打着通过谈判苟延残喘的主意,你觉得海汉人会看不穿这样的把戏吗?既然明知我朝无心也无力抵抗这一轮攻势,那海汉人凭什么要停战?”
岳仕宗所提出的这几个问题,让孟锦风一时哑口无言,无法做出回应。
他从京城来,当然知道朝廷在战事爆发后的反应。内阁大臣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方案,但几乎都是要以协商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危机,没有任何一人敢明确提出从全国范围内调集兵力保卫江西,死扛海汉,就算是强硬派的意见,也顶多就是下旨让江西抵抗待援。
至于这援兵在何处,怎么个援救法,孟锦风一开始并不清楚,但现在明白了,自己就是朝廷所派出的“援兵”,而救援的手段,就是通过外交谈判说服海汉主动停战。
至于正面战场上的抵抗,那还是只能由江西当地官府和明军自行组织,不会得到多少来自朝廷的支援。
所有人都清楚,朝廷现在根本没法进行大规模的兵马调动,更没有条件组织指挥一场全面战争。要是强行起兵,非但没法对抗海汉的入侵,反而有可能会加速大明王朝的终结。
现在回头去看,孟锦风觉得朝廷的应对是有些尽人事听天命的意味,谈判能谈则谈,实在谈不下来,那也就指望着江西的抵抗能多消耗一些海汉的兵力和物资,这样多少能让大明减轻一点压力。
只是正如岳仕宗所说的那样,两国对抗有二三十年了,互相也算知根知底,大明打的这些算盘,海汉又如何看不明白?在明知大明体虚无力的情况下,海汉又岂会在擂台上手下留情。
孟锦风内心也认同了岳仕宗的看法,但他身为使臣,不便将一些丧气话说出口,只能连连叹气。这既是对国家的失望和不甘,也是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感到悲哀。
岳仕宗看着孟锦风长吁短叹的样子,就仿佛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那时他也跟孟锦风一样,天天为了国事痛苦不已,对前景感到迷茫无措,如今置身事外,才总算明白自己当时是处于怎样的状态。
不过岳仕宗现在算是从困境中走出来了,自从决定辞官之后,他发现自己对局势的观察和判断都变得更加清晰了,这或许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