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港综:洪兴四九仔,踩靓坤扎职 > 第864章 好?当然好!

第864章 好?当然好!(1/2)

目录

她将其中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天气预报”悄然混入了AI的训练语料库中:“人心浮动。”那“人心浮动”四字,被老广播员念得字正腔圆,带着一种莫名的力量。

AI系统在深度学习中,以其冰冷的逻辑,将这段声音的“情感权重”与特定日期强行绑定。

从此,凡是学者或研究员在检索1987年4月5日相关资料时,档案馆“数字馆员”的首页推荐栏,便会雷打不动地出现“人心浮动”这四个字,并附带一条链接,指向那段被巧妙植入的“天气预报”。

起初,这只是被认为是AI的“语义联想”误差,但很快,多名敏锐的学者开始追问这四个字的出处,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试图查明,究竟是哪份历史文献,对当天的社会情绪做出了如此精准且具有冲击力的概括。

一场关于历史情绪与集体记忆的涟漪,就这样从AI深处无声无息地扩散开来。

苏美琴坐在监控屏幕前,听着馆内夜间巡逻机器人发出的规律声响,脸上神情复杂,既有完成任务的释然,也有一丝对那四个字未来命运的担忧。

市市政大楼的洗手间里,黄素芬正一丝不苟地清扫着瓷砖墙面。

她的清洁车停在门外,里面堆满了各种清洁工具和瓶瓶罐罐。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清洁工,但她惊人的记忆力,加上多年前丈夫因参与90年代劳工调解失踪的经历,让她对周遭环境的细微变化和信息异常,有着超乎常人的警觉。

她手中的抹布在洁白的瓷砖上划过,耳边却清晰地捕捉到隔间里两名科员的低声议论。

“领导要我们删掉汇报材料里的‘刻痕’说法,改成‘墙面肌理异常’。”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无奈。

“可那些地方,明明就是刻着字的啊……”另一个声音有些不甘。

黄素芬的动作没有任何停顿,但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揪了一下。

“刻痕”二字,在她心底掀起了沉重的波澜。

当晚,趁着夜色,她推着那辆平日里装满清洁工具的推车,悄然进入市政大楼。

车里,除了常规的清洁用品,还多了一桶她特制的消毒液。

这消毒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其中却秘密混入了微量的显影剂——这是她早年从丈夫朋友那里学到的一些“偏门知识”,那些朋友在特殊时期,也曾用过类似的手段。

接下来的整整一周,一件怪事开始在市政大楼里悄然流传。

凡是接触过那栋楼层卫生间的公务员,尤其是那些手心容易出汗的人,在轻触纸张,无论是文件、报纸,还是便签时,便会诡异地浮现出淡淡的墨迹,像被无形之手写下,笔迹虽然模糊,却能辨认出那六个令人心底发凉的字:“别改名字,它认得路。”

起初,这被当成是恶作剧,或是某种新型的纸张污染。

但随着出现频率的增加,以及那些字眼所指向的敏感信息,恐慌开始在大楼内部蔓延。

许多人惊疑不定,互相询问,甚至有人开始悄悄检查自己的双手和办公用品。

最终,在流言蜚语愈演愈烈之时,纪检部门不得不介入调查。

然而,面对这一无头公案,他们最终只能将其归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办公污染”。

可讽刺的是,为了彻底查清这种“污染源”并消除其影响,纪检部门竟反而促成并推动了全市范围内,一场针对行政文书真实性、规范性以及信息溯源的专项检查。

那些试图隐匿的痕迹,反倒以一种更为强硬的方式,将真实性推向了聚光灯下。

黄素芬站在市政大楼外的公交站台,手里提着一个普通的环保袋,里面装着她白天用过的清洁工具。

她望着那栋依然灯火通明的大楼,脸上没有表情。

天空中开始飘落细雨,她感到手心微微出汗,却并没有去擦拭。

在她身侧,一个电话铃声轻微地震动起来,屏幕上跳跃着一个熟悉的号码。

她接起电话,雨声中,周影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低沉而清晰:“那些名字,终究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周影那双深邃的眼眸,在手机屏幕的冷光下显得格外亮。

赵承志发来的财政拨款到账截图,清晰地跳动着一串数字,但更让他心头一动的,是“项目名称”那一栏——“李达成刻字保护专用胶——南岸泵站段”。

嘿,你看,这名字多霸气,多有分量!

这可不是随便哪个“材料A”或者“型号B”能比的。

周影嘴角没有上扬,但心里却像喝了口滚烫的老白茶,暖意直抵肺腑。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一枚钉子,稳稳地嵌进了那些曾经想抹去一切的墙壁里。

他没多犹豫,拇指一划,直接拨通了林婉贞的电话。

那头很快接起,声音带着她一贯的清冷,但在周影听来,却仿佛能感知到那份隐藏的炽热。

“林婉贞,”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笃定,“‘补遗录’里所有像他这样的名字,都给我做成‘文物保护材料’,懂吗?别管什么形式,只要能让这些名字,以官方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每一个应该出现的地方。让那些曾经被遮蔽的,现在,给我光明正大地亮出来!”这指令,简直就是一把无形的刻刀,直指历史深处。

挂断电话,周影起身,步子不紧不慢地走向落地窗。

城市华灯初上,远处守灯广场上,那块巨大的触控屏正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