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蔡谟抗谏 李寿改元(2/2)
文中祁奚乃是春秋时晋人。郗鉴迫切上闻。这疏文上达朝廷后,不到数日,郗鉴便即谢世,年已七十有一。
郗鉴系高平金乡人,忠亮清正,能识大体,殁后予諡文成,所有朝廷赠恤,一如温峤故事。且依郗鉴遗疏,迁蔡谟为徐州刺史,都督徐兖二州军事,晋朝廷即授郗迈为兖州刺史。
可巧丞相王导,与郗鉴同时起病,先是郗鉴告终,晋成帝特别哀悼,特遣大鸿胪监护丧事,赗襚典礼,仿诸汉博陆侯霍光,及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予諡文献。
王导卒年六十有四,当时号为中兴第一名臣。
晋成帝征庾亮为丞相,庾亮复上表固辞,于是进丹阳尹何充为护军将军,庾亮弟会稽内史庾冰为中书监,领扬州刺史,充并参录尚书事。
当时庾冰受到朝野寄予厚望,庾冰上任后亦不分日夜处理政事,而且提拔后进,敬重当朝贤士,时人都他为贤相。及后庾冰又整理户籍,查出万多名本记录的人,充实人口,增加军资供应。
庾冰胜过乃兄。独独庾亮尚欲北伐,又想申表固请,适而接到邾城失守的警信,方不敢再提北伐二字。
邾城虚悬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真是孤危得很。从前陶侃在日,镇守武昌,僚属屡劝侃分戍邾城,陶侃乃引集将佐,渡水指示道:“此城为江北要冲,差不多是虎口中物,我国家现在势力,只能保守江南,倚江为堑,阻住戎马,若出守此城,必致引虏入寇,非但无益,反且有损。我闻孙吴御魏,尝用三万兵扼守此城,今我兵不过数万,怎能分顾?不若弃为空地,省得夷人生心,我却好安守江南,尚不失为中策呢。”
将士兵佐因陶侃说得有理,当然无言,于是随陶侃渡江回镇。陶侃既而去世,由庾亮代任,庾亮视邾城为要地,谓可借此进兵,于是使毛宝、樊峻,前往把守邾城。果然被赵主石虎闻知,立刻派遣大都督夔安,带领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分率五万人,进军攻打邾城。
毛宝忙向庾亮求救,庾亮反而视若无事,不急前往援救,终究导致邾城陷没。
毛宝与樊峻突围出走,为赵兵所追,俱投江溺死。夔安又转而攻陷淝南,连拔江夏义阳等郡,进围石城。还亏竟陵太守李阳,发兵掩击,方才得破赵兵,斩首五千余级,才将赵兵杀退。
庾亮始终不敢渡江,但上表谢过,自愿贬降三等,权领安西将军。有志北伐者,果然如此?有诏免议,惟庾怿为辅国将军,领豫州刺史,监督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军事,镇守芜湖。
庾亮自邾城陷没,忧慨成疾,咸康六年(340年)正月初一,庾亮旋即殁世,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太尉,諡曰文康,晋朝廷进升护军将军何充为中书令,命南郡太守庾翼为安西将军,领荆州刺史,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代替庾亮镇武昌。
当时人怀疑庾翼年轻,不能继承他兄长庾亮的业绩。但庾翼尽心治理,军务和政务都很严明,数年之间,官府和私人资用充实,众人都称赞他的才能。
惟庾翼志大言大,好谈兵事,既欲灭赵,又思平蜀,仍不脱阿兄气习。因而通使燕、凉,拟与和好,倚为外援。
那赵主石虎,却也雄心思逞,贻书西蜀,志在并吞江南,愿与蜀主平分。蜀本称成,此时已改号为汉,就是主子李期,也已遭弑,为大将军李寿所篡位了。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病死,太子李班继位,李期与兄李越杀死李班,李期继位,改元玉恒,封李越为建宁王,李期在位时期,任用庸臣,成汉政权在李期执政时期江河日下。
成汉皇帝李期诛杀了李班的弟弟李都。派堂叔李寿到涪城讨伐李都之弟李玝,李玝弃城投降东晋。
李期封李寿为汉王,任命他为梁州刺史、东羌校尉、中护军、录尚书事;封兄长李越为建宁王,任命为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立妻子阎氏为皇后。任命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为司徒。
李期自认为图谋大事已经成功,不重视各位旧臣,在外则信任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田褒没有别的才能,李雄在位时期,曾劝其立李期为太子,所以李期非常宠幸厚待他。对内则相信宦官许涪等人。国家的刑狱政事,很少让卿相过问,奖赏和刑罚,都由这几个人决定,于是国家的法纪紊乱。竟然诬陷尚书仆射、武陵公李载谋反,致使李载被下狱而死。
在此之前,东晋建威将军司马勋屯兵汉中,李期派李寿攻陷汉中,于是设置守官,设防于南郑。
李雄的儿子李霸、李保无病而死,当时的朝廷百官都说是皇帝李期毒死了他们,于是大臣们心怀恐惧,人人不能心安。
成汉第三位皇帝李期诛杀夷灭了很多人家,抄没他们的妇女和财物来充实自己的后庭,宫内宫外人心惶惶,路上相见也只敢用目光打招呼,劝谏的人都定了罪,人人只想苟且免祸。
李期又毒死李寿的养弟安北将军李攸,和李越、景骞、田褒、姚华商议袭击李寿等人,打算烧毁市桥而发兵。李期又多次派中常侍许涪到李寿那里去,察看他的动静。
大将军汉王李寿,本为李期所忌惮,幸得不死,外镇涪城。
汉王李寿向来地位尊贵,有威望名声,李期和建宁王李越等人都猜忌他。李寿害怕不能免祸,每当要入朝的时候,常常伪造边疆的文书,以边境情况紧急为借口推辞,李寿见李期、李越兄弟十多人正值壮年,并且都掌握着强大的兵力,担心自己不能保全自身,于是多次派人去聘请巴西人龚壮。
原来龚壮的父叔,前为李特所杀,龚壮早欲报仇,苦不得间,历年悲恸,服阕未除,远近称为孝子。
李寿亦闻龚壮之名,礼征不起,及李寿与李期有嫌,为龚壮所知。
于是龚壮劝李寿成就大业,不如舍弃小利、依从大义,用危险换取安全,开拓国家、分封土地,长久地做诸侯,名声比齐桓公、晋文公还高,功勋流传百代。李寿听从了他的建议,遂与掾吏罗恒、解思明谋划攻打成都。
成汉帝李期亦防备李寿造成叛变,屡遣中常侍许涪窥察李寿,侦察动静。又鸩杀李寿养弟安北将军李攸。一面与建宁王李越,及尚书令景骞,尚书田褒姚华等,共同商议袭杀李寿,将要发兵,不料李寿已经先发,自率步骑万人,由涪城径趋成都,用部将李奕为先锋,长驱直达。
李寿之子李势为翊军校尉,留居成都,正是一个好内应。马上开城迎接,李奕先入,李寿继进,便围住宫门,鼓噪不休。李期来不及防备,急得没法,只得遣人出去慰问李寿军队。
李寿奏称建宁王越,与景骞田褒姚华,以及李遐李西,皆是怀奸乱政之徒,宜加重辟。
李期尚未复报,已由李寿指挥兵士,收捕越等,随到随诛。
那些兵士乘间四处抢掠,数日方定。
李寿即矫称任太后令,废李期为邛都县公,幽居别室,追諡戾太子李班为哀皇帝。于是大会将佐,熟商后事。
罗恒、解思明、李奕,劝李寿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向晋朝廷称藩,执拿邛都公李期,送往建康去。
独李寿的妹夫任调,与侍中李艳,司马蔡兴等,请李寿称帝,不宜屈膝江东。李寿于是令卜人占验吉凶,卜人视得卦兆,谓可作数年天子。
任调跃起而道:“一日为帝,已足称威。况多至数年呢。”怪不得古今盗贼,都想自做皇帝。
解思明驳说道:“数年天子,何如百世诸侯?”
李寿微笑道:“朝闻道,夕死尚可。任卿语原是上策哩。”所望在此。遂僭即帝位,改国号汉,年号为汉兴,追尊父李骧为献皇帝,母昝氏为皇太后,立妻阎氏为皇后,世子势为皇太子,命旧吏董皎为相国,罗恒为尚书令,解思明为广汉太守,任调为征北将军,领梁州刺史,李奕为西夷校尉,从子权为宁州刺史,所有公卿守令,一律参换,旧臣近亲,悉皆摈斥,特用安车乘马,征龚壮为太师,龚壮独不领受,乃听令缟巾素带,待若宾师。庸中佼佼。
邛都公李期,被幽禁,慨然叹道:“天下主降为小县公,生不如死。”说着,即解带自缢,年仅二十五,在位三年,李寿諡为幽公。李期妻子徙死穷边。有诗叹道:
敢戕孝子乱天常,叛贼何能不速亡?
容易得来容易失,投环尚幸免刑章。
李寿既僭位,便得赵主石虎来书,约他连兵寇晋,究竟李寿如何回复赵主,待至下节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