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罗刹国鬼故事 > 第554章 罗刹大厦

第554章 罗刹大厦(1/2)

目录

当阿纳托里·尼古拉耶维奇·奥博连斯基在基辅火车站月台上烧掉最后半包“北方”牌香烟时,他以为失去的只是取暖的工具。凛冽的寒风卷着雪沫,像无数冰冷的针尖刺透他单薄的大衣。他刚从圣彼得堡大学文学系辞职,那封信被他折成纸飞机,从涅瓦河桥上掷出——它在灰白的天幕下划出一道短促弧线,最终沉入浑浊的河水。系主任最后那句“奥博连斯基同志,您研究布尔加科夫已走火入魔”的叹息,此刻竟比寒风更刺骨。

就在他指尖几乎冻僵的刹那,一个穿人造革风衣的男人无声地贴了上来。那人自称科舍伊·彼得罗维奇,指甲缝里嵌着黑黢黢的油污,像某种无法磨灭的身份烙印。他开口时,带着一股浓烈的腌黄瓜酸腐气:“特维尔市中心,罗刹大厦,两室两厅,每月水电全包,只要三千卢布。”他左眼睑上一颗硕大的麦粒肿随着说话节奏微微跳动,如同某种不祥的脉搏,“当然,得签份特殊合同。”

阿纳托里麻木地接过那份薄如蝉翼的纸。纸页几乎透明,竟隐约透出2019年基辅正午的阳光,可落款处那枚公章却红得发黑,黏稠得如同熬烂的樱桃酱,沉甸甸地压在纸角,也压在他心上。

罗刹大厦矗立在特维尔中心,像一块巨大的、沉默的墓碑。电梯轿厢四壁贴满镀金镜子,阿纳托里抱着装有《大师与玛格丽特》五种注释版的纸箱踏入其中。镜面将他胡子拉碴的憔悴倒影切割成十二个碎片,每个碎片都抱着同样的纸箱,眼神空洞地回望着他。电梯无声上升,数字跳过12,直抵13。就在13亮起的瞬间,镜面骤然蒙上一层浓重白雾。雾气弥漫中,几行用管理员那种粗劣签字笔写就的字迹幽灵般浮现:“禁止在走廊背诵《安魂曲》——物业办。”字迹歪斜,墨水晕染,透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冰冷的权威。

1304室的钥匙,竟是一枚被磨得发亮的旧门铃零件。阿纳托里把它插进锁眼,用力一拧——“哐当!砰!”一声巨响在死寂的走廊炸开,如同1918年冬宫卫兵仓促拉动枪栓的动静。这声响仿佛惊醒了整栋楼的声控灯,惨白的光线从头顶一盏盏次第亮起,又迅速次第熄灭,只余下1304门前一片昏黄,像只半睁的、疲惫的眼睛。后来阿纳托里才明白,罗刹大厦里所有的声音都带着致命的膨胀性:冲马桶是坦克主炮轰鸣,闹钟鸣响等同于空袭警报撕裂黎明,而邻居们的脚步却轻飘得如同1937年某个冬夜被秘密带走、从此人间蒸发的人。

入住第一夜,阿纳托里被一种固执的、单调的滴水声惊醒。他赤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打开门。走廊顶灯坏了一盏,昏黄的光晕下,1302室的门把手上,赫然挂着一件湿透的、沉重的长大衣。暗色水迹从衣角不断滴落,在门下的地砖上积成一小片深色水洼,仿佛它的主人刚刚穿越一场倾盆冷雨归来。阿纳托里屏住呼吸,侧耳倾听门内——只有一片死寂。次日清晨,他特意早起查看,1302门前干干净净,那件湿透的大衣如同从未存在过。唯有那扇深色木门板上,被人用指甲深深划出的数字“1917”,像一道新鲜的、无法愈合的伤口,突兀地留在那里。

第二周,阿纳托里在电梯里遇见一位穿褪色旧军大衣的老人。老人佝偻着背,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发黄《真理报》包裹的长条状物体,报纸头版日期清晰印着:1983年11月7日。当电梯缓缓停在9楼,门尚未完全开启,老人枯枝般的手指猛地戳向阿纳托里胸口,指甲缝里嵌着黑泥:“年轻人!你……你见过我的假牙吗?”他声音嘶哑,带着一种非人的空洞,“它去年在1305室的马桶里……游走了。”话音未落,电梯门“吱呀”一声完全洞开,门外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老人仿佛被那黑暗瞬间吸了进去,消失无踪。只有那包裹鲱鱼的《真理报》一角被夹在门缝,露出半截银白的鱼尾,在冰冷的电梯地板上神经质地拍打着,像一条离水濒死的活鱼。

物业办公室的门永远挂着“外出巡逻”的硬纸牌。可每天清晨,阿纳托里总能在1304门缝下发现新塞进来的纸条。起初是些琐碎的投诉:“1307室投诉您凌晨播放黑胶唱片《蜻蜓姑娘》,扰人清梦(1955年版)”;接着是些荒谬的账单:“请缴纳2012-2022年公共部分精神磨损费,金额:一个安稳的梦境”;最令人脊背发凉的,是上周那张印着褪色玫瑰花纹的通知:“恭喜您当选本单元永恒楼长(任期:自1917年10月25日起),请即刻至空房间1301室履职。——罗刹大厦住民自治委员会(临时)”。

第三个月,走廊的声控灯开始失控。它们不再回应脚步,而是按照某种隐秘的、冰冷的节奏明灭闪烁——短亮,长灭,短亮,长灭……阿纳托里曾在大学旁听过电讯课,他颤抖着在纸上记录下这诡异的光之密码。破译的结果让他血液几乎凝固:“我们从未离开,只是学会了在墙皮里呼吸”。当夜,1308室的墙壁深处传来清晰的敲击声,笃、笃笃、笃笃笃……是俄语字母表的顺序!有人在墙里用摩尔斯电码呼救!阿纳托里攥紧拳头,用尽全身力气砸向1308室的门板。门竟无声地向内滑开。里面没有家具,没有灯光,只有十二把蒙尘的旧式转椅,呈半圆形静默排列。每把椅子上,端正地放着一顶洗得发白的灰色鸭舌帽。阿纳托里颤抖着拿起最近一顶,帽檐内侧,用早已干涸发暗的红墨水,工整地写着一个名字。他拿起第二顶、第三顶……十二顶帽子,十二个不同的名字,落款日期却惊人地一致:1917年10月25日。

他冲到走廊尽头的公用电话旁,颤抖着拨通物业登记的号码。听筒里传来沙沙的电流杂音,过了许久,一个仿佛从积满灰尘的旧文件铁柜深处挤出来的声音响起:“1308室的住户们?哦,他们去索契疗养了,集体疗养。”声音干涩平板,毫无波澜,“不过他们很守规矩,每周三都会准时寄来新的敲击节奏样本。请务必记住,绝对不要用贝多芬的交响曲回应——那会严重干扰墙里预制板的情绪稳定。”电话“咔哒”一声挂断,忙音冰冷地响着。

地下车库弥漫着2019年积雪融化的陈腐湿气。阿纳托里用钢笔在自己那辆蒙尘的奔驰车盖上,无意识地写下了普希金《青铜骑士》中的诗句。第二天再去看,诗句已被某种不知名的工具刮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行粗粝的刻字:“所有车辆已自愿捐献给伟大的罗刹复兴基金”。而大厦顶楼的露天停车场,铺着一张巨大的绿色帆布。每天下午三点,一台不知藏在何处的鼓风机准时启动,掀起帆布,波浪般起伏翻滚——管理员在电话里解释,这是“模拟2014年被制裁前进口车展会的盛况,保持历史记忆的鲜活度”。

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阿纳托里被窗外异常的响动惊醒。他凑到结霜的窗边,借着雪光,赫然发现新鲜的脚印从1302室门口延伸出来,穿过走廊,一直通往消防通道。起初是清晰的、属于靴子的梅花状印痕,可在消防通道冰冷的水泥台阶上,这足迹竟诡异地转变成了人类赤裸的足印!更令人心悸的是,随着台阶向下,那些赤足印边缘渗出暗红,趾间的纹路在雪地上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如同用血描摹。十四层,十三层……血色的足迹在贴着巨大封条的1301室门前戛然而止。封条纸张泛黄脆弱,上面印着“特维尔特别建设委员会”的公章,日期是2021年2月24日。

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攫住了阿纳托里。他用一根撬门的铁线,颤抖着破坏了1301室门锁。门轴发出垂死般的呻吟,向内敞开。没有家具,没有灯光。房间中央,整齐排列着十二套闪烁着幽蓝微光的虚拟现实眼镜,镜片上投射着完全相同的画面:一个穿着褪色条纹睡袍、面容模糊的“阿纳托里”,正站在一间明亮整洁的厨房里,慢条斯理地搅动着锅中沸腾的荞麦粥。热气氤氲。阿纳托里猛地冲回自己1304室的厨房,拉开橱柜——里面去年买的通心粉早已干硬结块,缠满了灰白色的蜘蛛网。他跌跌撞撞回到1301室,目光扫过那些仍在工作的VR设备。最角落一台布满灰尘的旧显示器右下角,一个猩红的数字在无声跳动:已出租灵魂:200;当前真实入住率:0%。

初春的雪开始融化,泥泞的街道蒸腾起潮湿的土腥气。科舍伊·彼得罗维奇如同从地底渗出的影子,再次出现在1304门口。他这次带来一份卷了边的2013年《罗刹真理报》,枯瘦的手指戳着社会版一条不起眼的缝:“您该读读这个,《特维尔试点住房债券:自愿认购者享五十年租金返还》。”阿纳托里下意识地瞥向配图——照片上,一群笑容模糊的“购房者”在临时搭建的台前欢呼雀跃,可细看之下,他们脚下竟没有一丝一毫的影子!这景象让他瞬间联想到走廊里每隔七天准时出现的垃圾袋:当黄昏光线斜射,那些垃圾袋投在墙上的阴影,边缘清晰得如同用圆规画出,是完美的、没有一丝毛边的圆柱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