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和宰相刘罗锅 > 第209章 咳血公案

第209章 咳血公案(2/2)

目录

堂下众人皆惊,百姓们纷纷呼喊:“大人!大人!”刘墉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用衣袖擦去嘴角的血迹,艰难却坚定地说道:“本案证据确凿,宗室强占民田、殴打百姓属实。按我大清律例,当予以严惩!”

宗室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吼道:“你敢!我乃皇亲国戚,你一介汉臣,竟敢动我!”

刘墉挺直身躯,大声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岂容你这般嚣张!”

最终,刘墉在公堂之上做出判决,责令宗室归还民田,赔偿百姓损失,并对其殴打百姓之罪予以相应惩处。此案审结后,刘墉被匆匆抬回府邸,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决定召集家族成员,留下遗嘱。

刘墉被抬回府邸后,便陷入了昏迷。家人们围在床边,焦急万分。待他悠悠转醒,自知大限将至,强打起精神,命人将家族在朝为官的刘镮之、刘墫以及堂弟刘垿等人唤至府中。

众人来到刘墉榻前,纷纷跪地,眼中含泪。刘镮之看着病榻上形容枯槁的叔父,心中悲痛不已:“叔父,您安心养病,定会好起来的。”

刘墉微微摇头,缓缓说道:“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时日无多了。今日唤你们来,是有重要之事相嘱。”

他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一脸忧虑地说道:“我刘氏一门,世代为官,历经风风雨雨,皆深知官场险恶。今日,为保住我刘氏家族一世英名,我要给你们留下三诫。”

刘墉顿了顿,喘了口气,继续说道,“其一,不涉党争。党争一起,便如置身旋涡,无论胜负,皆会伤及自身与家国。你们看那朝堂之上,因党争而身败名裂者数不胜数。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利,陷入党争的泥沼。”

刘镮之等人纷纷点头,说道:“叔父教诲,侄儿铭记于心。”

刘墉接着道:“其二,不贪虚名。虚名如浮云,看似美丽,实则无用。为官者,当脚踏实地,为民谋福祉,而非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名声。只有实实在在做出政绩,百姓才会铭记,历史才会公正评判。”

众人再次应诺,刘垿也道:“兄长所言极是,垿定会牢记。”

“其三,坚守本心。无论身处何位,面临何种诱惑,都要坚守心中的正义与良知。我们刘氏家族,世代为官,当以清正廉洁为家训,切不可做出有损家族声誉之事。”刘墉说完,已是气喘吁吁。

刘镮之等众人齐声说道:“叔父放心,我等定当谨遵教诲,不负家族期望。”

刘墉欣慰地点点头,又看向刘镮之:“镮之,你身为我刘家后辈中的佼佼者,如今在朝为官,责任重大。切不可辜负祖上的荣耀与百姓的期望。”

刘镮之眼眶泛红,坚定道:“叔父,侄儿定当勤勉奉公,以祖训为指引,做一个好官。”

刘墉又看向刘垿:“垿弟,你在地方任职,也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涉党争,不贪虚名,为地方百姓谋福。”

刘垿恭敬道:“兄长放心,垿不敢有违。”

话说刘墉给家族为官的后人留下三戒之后,刘墉的身体也逐渐地有所好转。

刘墉身体稍有好转,却依然心系朝堂,便立刻投入帮助嘉庆扫除新政推行的障碍。此时,他的侄子刘镮之与远房堂弟刘垿,看到刘墉如此勤恳,便决定协助刘墉完成心愿。

一日退朝后,刘镮之被一位朝中大臣悄悄拉住。此人乃是反对新政一派的核心人物,平日里与刘镮之并无过多交集。“刘大人,近来可好?”大臣满脸堆笑地问道。刘镮之心中警惕,不动声色地回应:“多谢大人关心,一切尚好。”大臣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道:“如今新政推行,诸多不便,刘大人不如与我等携手,一同抵制,日后定有诸多好处。”

刘镮之心中明白,这是在拉拢自己加入反对阵营。他想起叔父刘墉那语重心长的教诲,每一个字都仿佛刻在了心底。在这关键时刻,他绝不能动摇,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更不能辜负叔父的期望。于是,他微微一笑,委婉拒绝道:“大人美意,镮之心领了。只是镮之认为新政乃利国利民之举,理应全力支持,恐难与各位同路,还望大人海涵。”

这位大臣脸色微微一变,但仍强笑道:“刘大人再考虑考虑,这可是关乎您仕途的大事。”说罢,便告辞离去。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朝堂上便开始传出一些不利于刘镮之的言论。有人说他恃才傲物,不把同僚放在眼里;还有人说他仗着刘家的名声,在暗中结党营私。这些谣言如同一阵阴风,悄然在朝堂上蔓延开来。

刘镮之的好友得知此事后,焦急地前来劝告:“镮之兄,如今形势对你不利,你还是找个机会向那派人服个软,缓和一下关系吧。不然,这些谣言越传越烈,对你的仕途可大为不妙啊。”

刘镮之却神色坚定:“我问心无愧,怎能为了仕途而违背叔父的教诲,违背自己的本心。若因支持新政便遭此污蔑,那我更不能妥协。我相信,只要我坚守本心,真相总会大白。”

与此同时,刘垿在湖南担任粮储道一职,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当地一位颇有权势的富商,企图通过贿赂刘垿,让他对自己在粮储事务中的舞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垿铭记刘墉“不贪虚名,坚守本心”的训导,坚决拒绝了富商的贿赂。

刘墉得知侄子和堂弟的遭遇后,一方面为他们的坚守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反对势力的猖獗。

在一次重要的朝堂议事中,刘墉联合刘镮之,向嘉庆揭露了那些为了私利而反对新政官员的种种恶行,包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操纵粮储舞弊等。嘉庆帝听后大怒,下令将这些蛀虫全部收监严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