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驱动力(2/2)
“豪绅地主田连阡陌,而像他父母家人那样的穷苦百姓,却无立锥之地,终日辛劳仍不得温饱。”
“那么,时间久了,见得多了,需要这名士卒冲锋搏命时,他内心深处会不会产生一个疑问:”
“自己舍出性命去忠的这个‘君’、去卫的这个‘道’,究竟值不值得?”
“维护的是谁的利益?卫的又是谁的道?”
刘蓉深深叹气,语气沉重:
“诚如大王所言。所以到了最后,相军还是要靠默许甚至纵容士兵劫掠掳夺,破城后‘大索三日’,来维持和刺激士卒士气。”
“‘大义’无法自圆其说,只能靠真金白银诱惑。”
萧云骧点头同意,略略思索后总结:
“纵观古今内外,驱动人做事、拼命的动力,从高到低,大致三类:最佳靠信念,其次靠利益,最下等靠恐惧。”
“比如唐代玄奘法师,为寻求真正佛法,历经九死一生也要前往天竺,支撑他的就是内心深处无比坚定的信念。”
“次一等是利益驱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给出足够丰厚的奖赏、土地、官职、钱财,自然有人愿意为你卖命。这是最现实,也最普遍的动力。”
“再次一等,便是恐惧驱动。用严酷军法、连坐制度、督战队甚至死亡威胁,迫使士兵向前。因为后退,可能死得更快更惨。”
“甑涤生的困境在于,”萧云骧继续道,
“他试图赋予军队信念,但他所坚持的那个‘道’,以及他所效忠的那个‘君’,与他麾下士卒们日常接触到的悲惨现实,相差太远。”
“甚至截然相反。正是那个‘君’与‘道’,才使世道更加悲惨。”
“这便使得他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虚伪。”
“毕竟,你可以某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所有时间欺骗某些人;但你不能所有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所以,在理念驱动难以真正建立后,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默许纵容劫掠,给予士卒实实在在的利益刺激;”
“另一方面则依靠极其严酷的军法、营规和督战队,施加死亡恐惧,来维系军队的基本战斗力。”
“平心而论,”萧云骧语气公允,
“他这么做,也并非全无道理。”
“毕竟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得军队本质,都是依靠‘利’和‘惧’这两样东西在运作。”
“他能在当前社会现状中,打造出这样一支军队,已经算是做得非常出色了。”
“但是,”他强调道:
“一支主要依靠‘利益’和‘恐惧’来驱动的军队,就不能指望它的士兵在战场上,特别是在弹雨纷飞、生死一线的逆境下,能爆发出多大的主观能动性和作战主动性。”
“一旦奖赏无望或恐惧失效,士气很容易崩溃。”
刘蓉听到这里已完全明白,重重点头,深以为然。
------------------------------------------------------------------------------------------------------------------------
(前面两章分别讲战术,阵型,这章讲内在驱动力,后面还有两章,分别讲组织形式和列强军队现状。
我知道这些章节稍显枯燥,但是又不得不讲。要不很多行为和剧情,就没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来支撑,只说其然,而不说其所以然。
大家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吹牛逼,乌鸦也想吹圆一点,以免漏洞百出。
没办法,理工男的思维,实在看不得太明显的逻辑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