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79章 华夏文脉,敦煌文书出土!

第479章 华夏文脉,敦煌文书出土!(1/2)

目录

——【模拟开始】——

《经营西域疏》送到内阁。

此奏疏为中书门下五房公议,得到了内阁的重视。

高拱、赵贞吉,赞同你的奏议,认为可以在敦煌开凿坎儿井,恢复阳关和玉门关,如果能在敦煌成功垦拓,则可以开展经营西域的计划。

张居正则反对将朝廷的财力物力放在西域上,认为应该将朝廷的精力放在海贸上,并且推动财政改革。

诸大绶也担心开拓西域带来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内阁未能形成共议,六部九卿衙门对西域问题也没有提出其他能说服内阁达成共识的方案。

内阁只能将所有的部议奏疏送入皇宫。

奏疏送到内廷,隆庆皇帝虽然对你的计划感兴趣,但是又觉得这个计划过于庞大,连内阁都不支持,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680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苏泽叹息了一声,即使借用了整个中书门下五房的威望,依然没能通过,还要自己额外支付1000点威望值。

苏泽清楚,这已经是打过折的了。

如果自己单独上疏,恐怕需要的威望值只会更多。

毕竟《经营西域疏》,是关系国策级别的战略计划了,自然不可能简单就获得通过。

毕竟以隆庆皇帝如今的身体状况,加上内阁如今这个分裂的情况,很难通过这样的奏疏。

要知道经营西域是朝廷政策的转向,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协调各种工作的。

这种程度的国策转向,一般都只会在朝局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富强的时期进行。

但是苏泽也没办法,政策也是有窗口期的。

占据西域的火者,被吸取了大明外溢军事技术的兀慎人,打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

而兀慎人作为大明的打手,部落人数又不够多,占据不了这些地盘。

现在大明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占据敦煌,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去修建水利工程和防御工事。

这时候的成本是最小的。

如果等到技术扩散开来,本地的区域势力再次被整合起来,再要占据西域就不容易了。

边疆地区的统治是不能细究经济成本的,没有一个大国只会计算经济账。

苏泽果断选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请宿主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余威望:5800。】

——

嘉峪关外。

兰州知州孙皋,站在嘉峪关的城墙上叹气。

为了协助刘秉,兰州知州孙皋一路从兰州跟到了嘉峪关,正是由他亲自协调,这才让兀慎人能从兰州一路到嘉峪关。

嘉峪关之围解了以后,兀慎人沿着河西走廊,在敦煌大败火者军队之后,就继续杀向了哈密。

孙皋则留在了嘉峪关,继续负责朝廷和兀慎人之间的协调工作。

日常巡视完毕,就在孙皋准备回去的时候,突然嘉峪关外扬起了烟尘。

孙皋返回城头,见到了几名汉人骑兵。

看到这些汉人骑兵的装扮,孙皋立刻命令打开侧门,将他们放了进来。

孙皋亲自下了城墙,见到这几名汉人骑兵,他们就是自己身边的亲卫,是自己拨给刘秉充当贴身护卫的。

“刘大人有什么话传回来吗?”

这些贴身骑兵,也充当了孙皋和刘秉之间的传信兵,刘秉有什么重要的军情,都是让他们传递的。

但是这一次,这些骑兵十分的奇怪。

为首的说道:

“孙大人,刘大人让我们留在敦煌,等兀慎人离开五日后回来报信,请您带人亲自去一趟敦煌。”

“?”

“刘大人说,这事关文脉传承,要您带兵亲自过去。”

孙皋傻眼了,但是怎么询问这些骑兵,他们就只带回这句话。

孙皋犹豫了一下。

陷阱?

按照消息,兀慎人已经全部去攻打哈密了,这是西域重镇,是西域如今少数水草肥美的大型绿洲,是能够容纳兀慎人口的理想土地。

火者已经溃败,整个河西走廊也没有敌人了。

可为什么刘秉不说清楚,还要等兀慎人走远之后,要让自己亲自过去?

孙皋想不明白,但是他和刘秉也有信任,于是咬牙交代副手,自己则带着两百骑兵,从嘉峪关出关前往敦煌。

在亲卫骑兵的带领下,孙皋狂奔三日来到了敦煌旧址。

敦煌城在嘉靖年间就已经弃置,后来成为部分商人往来留宿的地方。

在火者越来越激进后,西域贸易也日益凋敝,最后成为一座荒城。

但是亲卫骑兵没有引孙皋入城,而是前往城外的莫高窟。

孙皋是知道莫高窟的。

莫高窟最后的余光是元代,自此之后莫高窟再没有再进行修复,也不再有人维护。

加上西域佛教衰落,加上敦煌的土地沙化,敦煌城自己都荒废了,莫高窟掩埋于风沙之中。

亲卫骑兵向孙皋说道:

“攻打下敦煌之后,兀慎人就在莫高窟扎营,大军驻扎在莫高窟之中。”

孙皋点头,比起荒废的敦煌城,莫高窟的石窟还能抵御风沙。

“刘大人是要让卑职领孙大人去一座石窟。”

“前方带路!”

在亲卫骑兵带路下,孙皋很快来到了这座石窟。

这是一座平平无奇的石窟,因为年久失修,石窟中堆积了不少风沙。

孙皋有些疑惑,刘秉大动干戈,为什么要引自己来到这座石窟?

他拿着鲸油灯探查,很快发现了几个记号。

这些记号,也是他和刘秉约定好的记号。

兀慎大军行进的时候,孙皋就和刘秉约定了这样的记号,方便大明的军队追上。

看到熟悉的记号,孙皋走入洞窟深处,这时候他发现,这座洞窟似乎别有洞天。

仔细查看,孙皋看到了一处可以供人出入的裂缝。

他咬着牙,从这个裂缝探入身体。

众人纷纷上前帮忙,孙皋挤入裂缝,又让人递上鲸油灯。

接下来,孙皋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在鲸油灯的照耀下,孙皋看到了堆满了整个洞窟的藏书!

这些藏书有的是装在匣匮之中的,有的是装订成册的,还有的就是散落在地上的帛书,整个洞窟中都堆满了各种书籍!

孙皋终于明白,刘秉神神叨叨派人给自己带信,说什么“文脉所在”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肯定是刘秉随着兀慎人驻扎莫高窟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这个藏经窟,但是刘秉也怕这个藏经窟被兀慎人破坏。

于是派遣身边亲卫,给自己带信,等到兀慎人离开之后,再通知自己挖掘这些书籍。

孙皋的眼睛都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