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71章 东京新政启宏图

第271章 东京新政启宏图(2/2)

目录

吴班拱手道:“将军放心,造船厂已招募了更多工匠,下月起每月可打造八艘战船,半年内定能完成五十艘楼船、五十艘快船的目标。水军训练也会加强,尤其是登陆作战与协同作战的训练,确保能与陆军配合默契。”

廖化也说道:“陆军这边,我们已熟练掌握了突破解烦兵鱼鳞阵的方法,接下来会加强山地作战与水网地带作战的训练,毕竟东吴多江河湖泊,山地也不少,提前适应地形,才能减少伤亡。”

姜维点头道:“好!你们要尽快推进计划,不可有丝毫懈怠。陈默,你继续加强对东吴的侦察,尤其是陆抗的动向与东吴的粮草储备情况,这些信息对我们制定南征计划至关重要。”

“末将明白!”陈默应道。

夜色渐深,府衙内的烛火依旧明亮。姜维看着案上的《南征作战计划》,手指在地图上从洛阳划向荆州、建康,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南征东吴的道路必然充满艰辛,但为了兴复汉室、统一全国,他必须勇往直前,带领将士们攻克一切难关,让大汉的旗帜飘扬在东吴的每一寸土地上。

第四折联羌固边御外敌

洛阳城以西三百里,便是西羌部落的聚居地。自阿狼首领率西羌骑兵归附蜀汉后,西羌与蜀汉便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西羌骑兵也成为蜀汉陆军中的一支精锐力量。但近日,姜维接到探子回报,北方的鲜卑部落蠢蠢欲动,多次袭扰西羌边境,掠夺牛羊与人口,西羌部落虽奋力抵抗,却因兵力不足,损失惨重,阿狼首领的弟弟阿虎也在一次抵抗中受伤。

得知此事后,姜维立即召集诸葛瞻、廖化商议对策。“西羌是我们的盟友,若鲜卑攻占西羌,不仅会失去一支精锐骑兵,还会让蜀汉的西北边境暴露在鲜卑的威胁之下,南征东吴时也会后顾之忧。”姜维面色凝重地说,“我意亲自率军前往西羌,协助阿狼首领抵御鲜卑,同时巩固与西羌的联盟,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全。”

诸葛瞻点头赞同:“将军所言极是。西羌的稳定对蜀汉至关重要,必须尽快出兵援助。不过,如今南征东吴的准备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将军若离开洛阳,练兵造船的事宜恐会受到影响。”

“此事我已有安排。”姜维说道,“我离开期间,练兵事宜由廖将军负责,造船事宜由吴都督负责,吏治与民生则由诸葛大人与张缉、陈泰等人负责,你们各司其职,定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我率领五千骑兵前往西羌,速去速回,不会耽误南征的准备工作。”

廖化拱手道:“将军放心,末将定能管好练兵事宜,绝不让训练进度落后。”

诸葛瞻也说道:“吏治与民生方面,我会与张缉、陈泰等人密切配合,确保新政顺利推行,为将军稳定后方。”

商议既定,姜维即刻挑选了五千精锐骑兵,其中包括两千西羌骑兵,由阿狼首领的副将率领,一同前往西羌。次日清晨,姜维率领骑兵队从洛阳出发,向西疾驰而去。

西羌部落的聚居地位于祁连山脚下,这里水草丰美,是西羌人的家园。但此时,边境地带却一片狼藉,村庄被烧毁,牛羊被掠夺,受伤的西羌人躺在帐篷里,脸上满是痛苦与愤怒。阿狼首领正率领剩余的西羌骑兵在边境巡逻,见姜维率领骑兵队到来,连忙上前迎接。

“姜将军,您可来了!鲜卑人太可恶了,短短半个月,就袭扰了我们五个部落,掠夺了上万头牛羊,还杀了我们不少族人,我弟弟阿虎也被他们砍伤了,现在还躺在帐篷里昏迷不醒。”阿狼首领眼眶通红,声音中充满了悲愤。

姜维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阿狼首领,你先别急,我这次带来了五千骑兵,还有不少药材与粮食,一定能帮你们击退鲜卑人,夺回被掠夺的牛羊与人口。你先带我去看看阿虎,再详细说说鲜卑人的情况。”

阿狼首领点点头,带着姜维来到一座帐篷前。帐篷内,阿虎躺在床上,胸口缠着厚厚的纱布,脸色苍白,气息微弱。随军的军医立即上前为阿虎检查伤口,随后说道:“将军,阿虎首领的伤口虽深,但未伤及要害,只是失血过多,我这就为他敷上止血疗伤的药材,再给他喝些补气血的汤药,不出半月,便能醒来。”

姜维松了口气,对阿狼首领说:“你放心,阿虎会没事的。现在你跟我说说鲜卑人的情况,他们有多少人?首领是谁?主要在哪些地方活动?”

阿狼首领答道:“这次袭扰我们的是鲜卑拓跋部,首领叫拓跋力微,为人凶残狡诈,手下有三万骑兵,主要在我们西羌与鲜卑交界的阴山一带活动。他们行踪不定,每次袭扰后便迅速撤离,我们很难找到他们的主力。”

姜维沉思片刻,说道:“拓跋力微有三万骑兵,我们只有五千骑兵,硬拼肯定不行。不过,他们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必然困难,而且他们不熟悉西羌的地形,我们可以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诱敌深入,再一举歼灭他们的主力。”

阿狼首领眼前一亮:“将军有何妙计?我听您的!”

“你先派人去阴山一带散布消息,就说西羌部落因屡遭袭扰,兵力空虚,牛羊都集中在阳川谷,引诱拓跋力微前来掠夺。”姜维指着地图上的阳川谷,“阳川谷两侧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我们可以在谷内埋下伏兵,待拓跋力微的骑兵进入谷中,再封锁谷口,从两侧山上发起攻击,定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阿狼首领连连点头:“此计甚妙!阳川谷是我们西羌的地盘,我们熟悉那里的地形,埋伏兵、设陷阱都方便,拓跋力微肯定想不到我们会在那里设伏。”

随后,阿狼首领立即派人去阴山一带散布消息,同时组织西羌部落的青壮,与姜维带来的骑兵一同前往阳川谷设伏。他们在谷内挖掘陷阱,埋下尖刺,在两侧山上布置弓弩手,还准备了大量的滚石与火把,只待拓跋力微上钩。

三日后,探子回报,拓跋力微果然率领两万骑兵向阳川谷进发,看样子是相信了消息,前来掠夺牛羊。姜维与阿狼首领立即率军进入埋伏地点,等待敌军到来。

正午时分,拓跋力微的骑兵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阳川谷。他们看到谷内果然有不少牛羊,还有一些西羌人“惊慌失措”地逃跑,以为西羌兵力空虚,放松了警惕,加速向谷内推进。

待两万骑兵全部进入谷中,姜维一声令下:“动手!”

两侧山上顿时响起震天的呐喊声,弓弩手们纷纷射箭,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滚石与火把从山上滚落,砸向敌军骑兵,不少士兵被砸中,马匹受惊,四处乱窜;谷口的士兵则迅速封锁通道,防止敌军逃跑。

拓跋力微见状,大惊失色,知道中了埋伏,连忙下令撤军。但此时谷内混乱不堪,骑兵们相互冲撞,根本无法有序撤离。姜维与阿狼首领率领骑兵从两侧山上冲下,与敌军展开激战。

西羌骑兵熟悉地形,作战勇猛;蜀汉骑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拓跋力微的骑兵虽人数众多,但在埋伏与夹击之下,很快便溃不成军。拓跋力微见大势已去,率领少数亲信拼死突围,却被阿狼首领拦住。

“拓跋力微,你屡次袭扰我们西羌,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阿狼首领怒吼一声,挥舞着弯刀向拓跋力微冲去。两人交战十几个回合,拓跋力微渐渐体力不支,被阿狼首领一刀砍中肩膀,跌落马下,被蜀汉士兵生擒活捉。

残余的鲜卑骑兵见首领被俘,纷纷放下武器投降。阳川谷之战,蜀汉与西羌联军大获全胜,歼灭鲜卑骑兵五千余人,俘虏一万余人,缴获战马两万余匹,牛羊三万余头,不仅为西羌报了仇,还夺回了之前被掠夺的财产。

战后,姜维将俘虏的鲜卑士兵交给阿狼首领处置,阿狼首领本想将他们全部处死,却被姜维拦住。“阿狼首领,杀了他们固然能解恨,但却会让鲜卑其他部落与我们结下更深的仇恨,日后恐会不断袭扰边境。不如将他们释放,让他们回去告诉其他鲜卑部落,蜀汉与西羌联盟,不好惹,若再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同时,我们还可以与鲜卑一些友好的部落建立联系,互通有无,共同抵御拓跋部的残余势力,这样才能长久地保障西北边境的安全。”

阿狼首领恍然大悟:“将军考虑得长远,是我太过冲动了。就按将军说的做,释放俘虏,与友好的鲜卑部落建立联系。”

随后,阿狼首领释放了被俘的鲜卑士兵,还送给他们一些粮食与药品,让他们带回部落。这些士兵回去后,将阳川谷之战的经过与姜维的仁慈传遍了鲜卑各部落,不少部落都对蜀汉产生了好感,纷纷派使者前来西羌,与蜀汉和西羌建立友好关系。

解决了鲜卑的威胁后,姜维又与阿狼首领商议,在西羌与鲜卑交界的地带修建了十座堡垒,派驻士兵驻守,同时开通了西羌与蜀汉的贸易通道,让西羌的牛羊、皮毛等特产运往蜀汉,蜀汉则向西羌提供粮食、布匹、铁器等物资,双方互利共赢,联盟更加牢固。

半个月后,阿虎终于醒来,得知姜维帮西羌击退了鲜卑,还巩固了与蜀汉的联盟,激动地对姜维说:“姜将军,您不仅是蜀汉的英雄,也是我们西羌的恩人!日后西羌骑兵定会永远追随您,为兴复汉室、统一全国效力!”

姜维笑着说:“我们是盟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如今西北边境已稳,我也该回洛阳了,南征东吴的准备工作还在等着我。”

阿狼首领与阿虎率领西羌部落的族人,一直将姜维送到西羌边境。离别时,阿狼首领紧紧握着姜维的手:“姜将军,一路保重!若有需要,只需派人送信,西羌骑兵即刻便到!”

姜维点点头,率领骑兵队转身向洛阳疾驰而去。他知道,解决了西北边境的隐患,巩固了与西羌的联盟,蜀汉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准备南征东吴,兴复汉室的大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五折新政初成待南征

深秋的洛阳,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经过近一年的推行,姜维主导的新政已在全国范围内初见成效:赋税改革让百姓负担大减,农户们辛勤耕作,秋收时粮仓满溢;吏治整顿让官场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廉洁奉公,百姓怨声渐息;练兵造船进展顺利,陆军勇猛善战,水军初具规模;西北边境稳固,与西羌的联盟日益紧密,再无外患之忧。

这日,洛阳皇宫德阳殿内,刘禅召集文武百官,举行朝会,商议南征东吴之事。殿内气氛庄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都集中在刘禅与站在殿前的姜维身上。

刘禅看着殿下文武百官,缓缓说道:“自定都洛阳以来,在姜维将军与诸位大臣的辅佐下,新政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日益精锐,西北边境稳固,如今正是南征东吴、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商议南征的具体事宜,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户部尚书张缉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经过近一年的劝农与赋税改革,全国粮食丰收,府库中储存的粮草已足够支撑十万大军三年之用,南征的粮草供应不成问题。”

工部尚书马钧也说道:“陛下,造船厂已打造楼船五十艘、快船五十艘,水军规模达到三万人,且训练有素,具备了在长江作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改良了攻城器械,新打造的投石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能为陆军攻城提供有力支持。”

御史大夫诸葛瞻补充道:“陛下,如今吏治清明,地方官皆能尽心尽责,全国局势稳定,即便大军南征,后方也不会出现动荡。而且,我们已派人联络了东吴内部对孙权不满的将领,其中东吴车骑将军朱绩已暗中表示,若我军南下,他愿作为内应,协助我军攻克江陵。”

刘禅闻言,心中大喜,看向姜维:“姜维,粮草充足,军队精锐,后方稳固,还有内应相助,南征之事,你看何时可以启程?”

姜维上前一步,手持早已拟好的《南征方略》,躬身奏道:“陛下,如今万事俱备,南征时机已至。臣建议分三路进军,水陆并进,一举突破东吴防线。”

他展开方略,指尖落在地图上,声音清晰有力:“第一路,由臣亲率三万陆军,从荆州北上,直取江陵——朱绩已愿为内应,届时可里应外合,快速攻克这座东吴重镇;第二路,由吴班都督率领三万水军,乘坐楼船与快船,从武昌顺流而下,牵制东吴水军主力,确保陆军侧翼安全;第三路,由廖化将军率领两万陆军,从庐江出兵,进攻皖城,分散东吴兵力,为中路大军减轻压力。三路大军约定日期,同时发起进攻,让东吴首尾不能相顾。”

殿内百官闻言,纷纷点头赞同。骠骑将军廖化出列拱手:“末将愿率军出征,定不辱使命,攻克皖城,为南征大军开路!”吴班也起身应道:“水军已整装待发,只需陛下一声令下,便可即刻启程,与东吴水军一决高下!”

刘禅看着众将士气高昂,心中愈发坚定,正欲下令,却见光禄大夫谯周缓步出列,神色凝重地说:“陛下,南征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东吴经营长江数十年,水军实力雄厚,且陆抗、丁奉等名将尚在,若我军贸然进攻,恐遭重创。不如再休养生息一年,待国力更盛,再图南征不迟。”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不少老臣虽认同南征,但也担心东吴的实力,纷纷看向姜维,等待他的回应。

姜维从容上前,对谯周道:“谯大夫所言,并非无道理,但臣有三点理由,认为此时南征最为适宜。其一,如今新政初成,百姓归心,士气正盛,若拖延一年,将士锐气恐会消磨;其二,朱绩愿为内应,此乃千载难逢之机,若消息泄露,东吴定会严加防范,再难有此良机;其三,曹魏残余势力已除,西北边境稳固,我军无后顾之忧,可全力南下,而东吴内部却因孙权晚年多疑,君臣离心,正是虚弱之时。此时进攻,方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诸葛瞻也上前附和:“姜将军所言极是。臣近日接到探子回报,孙权因担心朱绩兵权过重,已暗中派人监视他,若再拖延,朱绩恐有性命之忧,届时我们将失去重要内应。而且,我军粮草充足,军队精锐,足以应对东吴的挑战。”

谯周闻言,沉默片刻,拱手道:“将军考虑周全,臣知错了,愿支持南征大计。”

刘禅见百官意见统一,当即拍案道:“好!便依姜维之计,择定三日后,三路大军同时启程,南征东吴!”

朝会结束后,姜维立即前往各营,督促将士们做好出征准备。洛阳城外的军营内,士兵们忙着收拾行装、检查武器,西羌骑兵们擦拭着弯刀与弓箭,水军将士们则在洛水岸边检修战船,整个军营一片繁忙,却秩序井然。

这日傍晚,姜维来到铜驼街,想再看看这座他亲手安定的城池。街上灯火通明,商贩们吆喝着叫卖,百姓们提着刚买的货物,脸上满是笑容。他走到之前那家馒头铺前,店主见是他,连忙递上两个热乎的馒头:“姜将军,听说您要率军南征东吴了?您放心去打仗,我们在洛阳好好种地,为大军提供粮草!”

旁边的百姓们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姜将军,一定要打赢东吴,统一全国啊!”“我们等着您凯旋的消息!”“将军多保重,我们会为您祈祷的!”

姜维接过馒头,心中暖流涌动,他向百姓们拱手道:“多谢诸位乡亲!我姜维定不负陛下嘱托,不负百姓期望,早日平定东吴,统一全国,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回到府衙,姜维将《南征方略》再次仔细核对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后,又提笔给远在西羌的阿狼首领写了一封信,告知他南征的消息,若西北边境有异动,可随时率军支援。

夜深了,府衙内的烛火依旧明亮。姜维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思绪万千。从天水归汉,到跟随诸葛亮北伐,再到如今率领大军南征东吴,他走过了无数风雨,心中的“兴复汉室”之志从未动摇。如今,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必然充满艰险,但他已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带领将士们勇往直前。

三日后,洛阳城外的校场上,十万大军列阵整齐,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刘禅亲自前来为大军送行,他走到姜维面前,将一把镶嵌着宝石的长剑递给姜维:“姜维,这把‘镇国剑’赐予你,祝你率军南征,旗开得胜,早日平定东吴,统一全国!”

姜维接过长剑,单膝跪地:“臣姜维,定不负陛下重托,不破东吴,誓不还朝!”

随后,刘禅登上高台,高声道:“将士们!今日你们率军南征,肩负着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重任!朕在洛阳等候你们凯旋,待你们归来,朕定论功行赏,与你们共享太平!”

十万将士齐声呐喊:“不破东吴,誓不还朝!”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呐喊声中,姜维翻身上马,手持镇国剑,下令道:“三路大军,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三万陆军在姜维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荆州方向进发;吴班率领的水军则从洛水出发,驶向武昌;廖化率领的陆军也向庐江方向开拔。十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旌旗招展,气势恢宏,宛如一条巨龙,向着东吴的方向挺进。

刘禅站在高台上,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期待。诸葛瞻走到他身边,轻声道:“陛下,姜将军智勇双全,将士们士气高昂,南征定能成功。我们只需在洛阳做好后方保障,等待他们凯旋便可。”

刘禅点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是啊,有姜维在,朕放心。待大军平定东吴,统一全国,朕便可以告慰列祖列宗,完成先帝与诸葛亮丞相的遗愿了!”

洛阳城内,百姓们涌上街头,挥舞着旗帜,为大军送行,直到大军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洛水岸边,千帆竞渡,载着水军将士,向着长江驶去。南征东吴的序幕,正式拉开,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

姜维骑在战马上,望着前方的道路,手中的镇国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他知道,一场场恶战即将到来,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平定东吴,统一全国,让大汉的旗帜,飘扬在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