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吕门有俊才(1/2)
沛县的晨雾还没散尽,赵姬已带着嬴元曼和猫小统走在石板路上。街边的早点摊冒着热气,卖豆浆的老汉吆喝声穿过薄雾,把沉睡的县城唤醒。
“祖母,咱们今天还要去‘捡人’吗?”嬴元曼攥着刚买的糖画,舔着上面的小龙尾巴。昨天见赵姬三言两语就说动了樊哙几个,她觉得比听书还热闹。
赵姬笑着点头:“还有几位没请到呢。听说城西有个赶车的夏侯婴,驾车的本事出神入化,连御马监的老手都自愧不如。”
“比公输先生的蒸汽汽车还厉害?”嬴元曼睁大眼睛。
“各有各的厉害。”赵姬道,“蒸汽汽车靠的是机器,夏侯婴靠的是手感。遇上难走的山路,还是得靠好车夫。”她低头看了眼猫小统,“是在前面那家车马行吗?”
猫小统“喵”了一声,绿眼珠朝街角努了努。赵姬顺着望去,果然见一家挂着“夏侯车坊”木牌的铺子,门口停着几辆半旧的马车,一个穿短打的汉子正蹲在地上给车轮上油,手法利落得很。
“想必就是他了。”赵姬走上前,见那汉子给木轮裹铁圈时,竟不用尺量,凭眼睛看就能裁得丝毫不差。
“好手艺。”赵姬赞道。
夏侯婴抬头,见是衣着华贵的妇人,连忙起身:“客官要租车?小人的车铺虽小,却能跑山路。”
“我不租车。”赵姬指着车轮,“看你给车轮配重,讲究的是前后不差半两,寻常车夫做不到。”
夏侯婴眼睛一亮:“客官懂行?这可是小人祖传的本事,车轴里加多少润滑油,车轮缠多少圈麻绳,都得按路况算。”
“若是让你赶蒸汽汽车呢?”赵姬忽然问,“那铁家伙不用马拉,靠蒸汽驱动,就是转向太硬,你有法子改改吗?”
夏侯婴愣了愣,随即搓着手道:“铁车?小人没见过,但只要是轮子转的物件,道理都差不多。转向硬,无非是轴太紧,加点滚珠轴承试试?再把方向盘的杆儿弄弯些,借力使力……”他越说越起劲,蹲在地上用手指画着,“就像赶马车时转弯,得顺着牲口的劲儿,不能硬拽……”
赵姬听得含笑点头:“公输般正在琢磨改良蒸汽汽车的转向,你若去咸阳,定能帮上大忙。将来这车跑遍天下,你的名字说不定能刻在车头上。”
夏侯婴的脸涨得通红,手里的油布都攥皱了:“去咸阳?给……给宫里造车?”
“不仅造车,还能教别人赶车。”赵姬道,“将来驰道修到百越、西域,得有多少车夫需要学新法子?你当总教习,不比在沛县修马车强?”
“强!强一百倍!”夏侯婴扔掉油布,对着赵姬深深一揖,“小人愿去!这就收拾家伙!”
正说着,嬴高带着周勃跑过来,老远就喊:“祖母!刘三说还有个叫王陵的,在县里开铁铺,打出来的犁铧又快又耐用,要不要去看看?”
“去看看。”赵姬笑着应道。她知道王陵后来在汉朝封了侯,性子刚直,最看重乡邻情义,得用别的法子打动他。
王陵的铁铺在巷子深处,刚走近就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铺子里的汉子光着膀子,抡着大锤砸向烧红的铁坯,火星溅在地上,像撒了把碎星。
“王掌柜,生意好啊!”刘季不知何时跟了过来,扒着门框喊,“贵客来请你去咸阳做官,还不快停下锤子?”
王陵头也不抬:“刘三你少骗人!我这铁铺刚接了县里的活,打三百张犁铧,耽误不得。”
“谁骗你?”樊哙挤进去,指着赵姬,“这是太后!昨天刚把萧何、曹参都请走了!”
王陵这才停了锤,直起身擦了擦汗,打量着赵姬:“太后?不像。太后哪有大清早逛铁铺的?”
赵姬没恼,反而指着铁砧上的犁铧:“这犁铧的尖儿太钝,入土深了费劲;铧面不够滑,翻土时带不动草。改成圆头的试试?再把表面磨亮些,保准省力三成。”
王陵愣了愣,拿起犁铧看了看:“你还懂这个?”
“当年在邯郸,见农夫犁地太苦,就琢磨过。”赵姬道,“大秦刚一统,多少荒地等着开垦?你这手艺,该去将作监改良农具,让天下农夫都能用得上好犁。不然困在沛县,最多让一县人省力,算什么本事?”
王陵的手顿了顿,忽然把大锤往铁砧上一放:“你说的是真的?能让天下农夫都用我打的犁?”
“不仅用你的犁,还让你管着全国的铁铺。”赵姬道,“郡县的铁料怎么分配,农具怎么改良,都听你的。将来史书上写一句‘王陵改良农具,使天下增产三成’,不比在铁铺里敲一辈子锤子强?”
王陵盯着犁铧看了半晌,忽然对徒弟喊:“把账本拿来,跟县里说犁铧晚些交!我跟这位贵客去咸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