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42章 双线攻坚

第542章 双线攻坚(2/2)

目录

前两周,实验一切顺利。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大鼠活动正常,进食量和饮水量都和对照组没差别。可到了第三周,高剂量组的大鼠开始出现异常——有3只大鼠的毛色变得干枯,进食量减少,还有1只出现了腹泻。叶之澜立刻把样本送到检测室,结果显示:大鼠的转氨酶指标比正常水平高了20%,这意味着肝脏可能受到了损伤。

“康启生物的法务已经来电话了,问要不要暂停实验。”陈教授在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沉重,“还有,绿研的张经理不知道从哪听说了实验异常,在行业群里说我们的红海素有毒性,现在已经有两家合作方来问情况了。”

萧凡拿着检测报告,坐在动物房外的长椅上,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叶之澜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我查了文献,wistar大鼠的肝脏代谢酶和人类不一样,对某些化合物的耐受性会更低。要不我们调整剂量,把高剂量组降到200毫克\/千克,同时加做人类肝细胞的体外实验,看看红海素对人类细胞有没有毒性。”

萧凡抬起头,眼里重新有了光:“好!就这么办。你负责联系细胞库,采购人类肝细胞,我来调整实验方案,再写一份澄清说明,把大鼠和人类的代谢差异讲清楚,发给合作方。”

调整后的实验很快有了结果。200毫克\/千克剂量组的大鼠转氨酶指标恢复正常,毛色和进食量也回到了正常水平。人类肝细胞实验更让他们惊喜——红海素不仅没有损伤肝细胞,反而能提高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比维生素E的效果还高3倍。叶之澜把实验数据做成报告,连同澄清说明一起发给合作方,之前的质疑声很快就消失了,绿研散布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提纯工艺的测试也取得了突破。国产膜厂商提供的陶瓷膜在连续使用100小时后,分离效率只下降了2%,稳定性完全符合要求。叶之澜用两步法提纯出的红海素成品,纯度达到99.7%,成本降到3200元\/克,比最初的方案降低了60%。张工拿到检测报告后,立刻安排了第三期资金的拨付,1000万很快到账,用于规模化生产车间的设计和设备采购。

这天晚上,萧凡和叶之澜留在实验室整理数据。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的实验记录上,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参数和结果。叶之澜突然说:“你还记得第一次做小试的时候吗?我们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结果藻株全褐化了,当时我还哭了。”

萧凡笑了:“怎么不记得?你还说再也不想碰藻株了,结果第二天又最早到实验室。”

“那时候哪想到,我们能走到中试,还能和康启生物合作。”叶之澜看着培养箱里的藻株,眼里满是温柔,“不过我总觉得,这还不是终点。等规模化生产车间建起来,我们还要优化工艺,把成本再降一点,让红海素能用到更多地方——比如做成护肤品,或者加到保健品里,帮助更多人。”

萧凡点点头,打开电脑,调出规模化生产车间的初步设计图:“张工说明天会带设计院的人过来,和我们一起讨论车间的布局。发酵罐要按L的规格来建,还要留出走道和取样区,另外,提纯车间得单独隔开,避免污染。”

叶之澜凑过来看设计图,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这里可以加一个原料储存间,深海微量元素和代谢产物要分开存放,还有,废水处理系统也得考虑进去,不能污染环境。”

两人就这样一边讨论,一边修改设计图,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实验室外传来脚步声,陈教授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脸上带着笑容:“省科技厅刚刚发来消息,我们的红海素项目入选了‘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能拿到200万的补贴,还能优先对接临床实验机构——等规模化生产完成,我们就能启动临床实验,离药品上市又近了一步。”

萧凡和叶之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他们知道,中试的成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还有规模化生产、临床实验、市场推广等无数个挑战等着他们。但就像之前一次次攻克难题那样,只要他们一起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总有一天,红海素会从实验室里的样品,变成真正能造福人类的产品。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培养箱里的藻株上,淡红色的藻液在晨光中轻轻晃动,像一团燃烧的小火苗,温暖而坚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