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嫡明 > 第489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

第489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2/2)

目录

「缅军回国,最便捷的道路是从陇川到木邦,再到腊戍,到曼德勒,这就必须要经过甘高山□。」

「我只能给你一万人,一百门火炮。你要死死守在甘高山口,扼守掸邦高原,不让缅军入关。」

「遵命!」毛文龙领命。

诸将听到这里,对朱寅的战略都明白了。看地图,只要毛文龙能守住缅甸的这个「山海关」,那么迟迟不能破关的缅军要想回国,就只能绕个大圈子,这一绕,就绕到了莫洛军镇。

等到缅军从山中出来,绕到了莫洛镇,王师就刚好在莫洛镇以逸待劳,堵住缅甸大军。

那么,决战就只能在莫洛镇爆发!

朱寅继续道:「这就能逼得敌军选择有利于我军的战场。为何莫洛镇对我军有利?因为那里虽然不是沼泽也不是山岭,却是一个巨大的缓坡,北低南高,宽十余里,长二十里。虽然坡度很缓,可南北落差也有一里。这个落差,很有利我军骑兵,却不利敌军战象。」

诸将闻言,不禁都敬佩朱寅对敌国地理的了解之翔实。

敌军有几千头战象,而且经过火器训练,在战场一旦被蒙住眼睛和耳朵,就能在象兵的驾驭下勇往直前!

当年元军征缅、国初王师征越,北方骑兵都吃了战象的大亏。

摄政王费尽心思选择莫洛镇为战场,的确能削弱敌军战象和战马的威力,在敌国作战反而能占据地利。

忽然秦良玉蛾眉微皱,「大将军,假如敌军到了莫洛,遭遇我军,可他们知道没有地利,不愿意决战呢?」

她指指地图上掸邦高原的西南角,语气带著询问:「若是他们不战,反而又退回去呢?他们大可再往北绕路,走密支那,从密支那绕出来呢?看地图,也就多走七八天。莽应里会不会宁愿多绕道七八天,也不愿意在莫洛决战?「

诸将闻言,都是微微点头。

是啊。缅甸大军明知在莫洛决战不利,也可能避战后退,往北绕道去密支那,然后沿著伊洛底瓦河南下?

缅军携带的粮食,肯定够吃一个月。完全能够支持绕道行军。

朱寅笑道:「秦将军说得好。缅军中有智者,的确未必会在莫洛决战,退而北上绕到密支那,对他们而言也是明智之举。但是其实,这条路他们走不通,最后还是会走回头路,仍然乖乖回到莫洛!」

秦良玉拱手,「还请大将军解惑。」

朱寅点点密支那之北的位置,「诸位,这是哪里?是孟养宣慰司啊。据我的最新军情,孟养首领思远,一直想报莽应里杀父之仇。

「前几年,缅王剥了其父思浑的皮!填草悬于阿瓦城门,诅咒镇压,头骨镶银制成酒器。缅王又以反叛为名,诛杀思氏亲族三十七口,思氏几绝。」

「思远好不容易逃回孟养,趁著缅甸和暹罗大战,暂时保住了孟养,却是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这次,缅王征讨大明,也担心孟养乘虚袭击,还专门在八关留守三万精兵,防的就是孟养土司思远!」

「我军若是不攻入缅甸,思远还不敢为父复仇。可如今我军都攻下缅甸南北中三京,纵横缅甸如入无人之境。缅王放弃云南,仓皇撤军,思远会放过这么好的复仇机会?「

秦良玉明白了,「思远已经答应出兵?」

朱寅道:「我已经收到思远的效忠信,他告诉我,孟养宣慰司还有一万五千忠于思氏的精兵,请求南下参战。」

「我给他回信,不需率军南下七百里,只需要驻军密支那,牢牢守住恩梅开江大峡谷的江心坡隘口,不让缅军进入密支那即可。那个地方非常险要,可是真正的易守难攻啊。有孟养宣慰司一万五千精兵,足够守个两个月。「

「缅军携带的军粮,最多只能坚持一个多月。莽应里怎么可能冒著断粮的风险,硬攻思远把守的江心坡?他最明智的选择,只能是再回头走冤枉里,再次回到莫洛,乖乖和我军决战。」

「再说,缅甸三京都在我军之手,王室贵族都是我军之囚,莽应里气急败坏,怎么可能一直避战?他没的选,只能在莫洛和我决战?否则都不需要打,他的士气就完了。「

说到这里,朱寅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缅甸大军有二十万之众,拥有大量西洋火器,以及洋人训练的新军,还有西洋雇佣军,的确很强大。

可那又如何?

决定胜败的很多因素,都不在战场之上!

虎牙经营缅甸这么久,他的依仗岂能只是十万大军?

思远,只是他布置的棋子之一。换句话说,若非虎牙的暗中帮助,思远已经被缅王给灭了,岂能保住孟养,还有一万多精兵?

「江心坡隘口?」诸将一起看向地图上江心坡的位置,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

诸将此时不禁更是佩服朱寅。这是一箭双雕的计策!

不仅要最终逼迫缅甸大军在有利于明军的莫洛镇决战,还调动敌军反复折腾,多走一千多里的冤枉路!

缅军这么来回走冤枉路,最少要多消耗半个月,粮食也会多消耗半个月。

就算是精兵强将,也被拖得精疲力尽了。

到时决战,敌军处境就更加被动!

这个计策乍看很简单,可对缅军却非常致命。一步算一步,一环套一环,将缅军的优势逐渐消耗。

决战虽然还没有打,可其实已经在摄政王的谋划中开始了。

「大将军这是近乎阳谋的无双妙计啊。看似简单,却是大道至简!」李如柏忍不住称颂道,「自古之名将,用兵如大将军之狠辣稳妥、正奇相合者,能有几人!「

秦良玉等人也更加折服。

朱寅对人众人的颂扬无动于衷。他只是调动敌军两次而已,后世有位名垂千古的军事大家,能反复调动敌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他朱寅,差的远了。

军议到这里,忽然靖海军大将曹信说道:「主公,安南郑主,有没有可能突然西进,和缅军联合,一起对付我军?」

「毕竟八百和寮国,都被缅甸征服,不敢不借道。越军到缅甸,最多二十天。「

朱寅点头,「那是肯定的。两家是姻亲,又都和大明为敌。郑松已经把大明得罪死了,得知我突然杀入缅甸,怎么可能不害怕?他就算为了自保,也一定会出兵!」

「缅王早在五天前,就已经给郑主送信了。算起来,郑主不久就会收到信。」

曹信皱眉道:「主公,安南郑主实力很强啊。他若是立刻出兵,越军一个月内就会出现在缅甸。」

「到那时,我军刚好要和缅甸大军对峙,若是越军突然出现,我军就说腹背受敌。我军本来就兵少—」

朱寅目光赞许,「曹兄想的很周到。越军的确是缅军的一大帮手,不出意外一定会出兵助战。

办是,我军也有一个帮!刚好连同越军一起解决掉,一箭双雕!」

「谁?」诸将神色一振。

就在这时,忽仆康熙进来禀报导:「启禀主公,暹罗王纳黎萱,带著厚礼亲自到了阿瓦城,说是要出城拜见主公!」

朱寅哈大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

「诸位,我军的帮到了!就是暹罗王—那黎萱!」

「既仆他这么懂事,那咱们就给他个脸,亲去迎接他!」

PS:纳黎萱到了,诸位给张丼欢迎暹罗王吧。大家办以说话,小老虎的战略这么样?蟹蟹,晚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