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星火逆穹 > 第98章

第98章(1/2)

目录

山谷岁月,静谧而充实。老者既已下定决心,便不再有丝毫保留,将全部心力都倾注在对吴晟的培养之上。他不再仅仅是答疑解惑的师长,更像是一位技艺超凡的巨匠,面对一块罕见的璞玉,开始进行精心的雕琢。

他观察着吴晟如饥似渴吸收知识、在修炼中一次次跌倒又爬起的执着身影,眼中时常流露出复杂难明的神色。一日,在吴晟于溪边凝神练习灵魂力控水,失败数十次仍不气馁后,老者抚须低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此子于正统修炼之途,根基浅薄,认知几近一片空白,如同那未曾沾染丝毫墨迹的宣纸。此为其短,亦为其长。”他目光深邃,仿佛在透过吴晟看向某种更宏大的可能,“寻常修士,自启蒙起便被宗门流派之见所囿,思维已成定式,如纸上已有旧画,再想另辟蹊径,难上加难。而他这片空白,反倒拥有了无限的可能。”

“更难得的是,他骨子里有股不信命、不服输的韧劲!纵使千难万阻,亦能咬牙前行。这心性,便是这画纸最可贵的‘材质’,坚韧而富有潜力。”老者嘴角泛起一丝近乎艺术创作般的专注笑意,“如今,老夫便是那手握画笔之人。能否在这张白纸上,勾勒出包罗万象的轮廓,渲染出震撼寰宇的色彩,最终成就一幅前所未有的绝美画卷……既要看我这‘画家’的技艺与格局,也要看这‘画纸’本身的承载与回应了。”

念及此处,老者的指导方式也随之变得更加系统、更具深度。他不再局限于零散的知识传授,而是开始为吴晟构建一个宏大而坚实的认知框架。

首先,是“破而后立”,打破认知壁垒。

他让吴晟继续研读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魔道、偏激佛门典籍,但要求他并非记忆修炼法门,而是剖析其力量核心与逻辑链条。

“小友,你看这《幽影噬魂诀》,其吞噬魂力之效,与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中汲取天地灵气的本质,是否亦有异曲同工之‘理’?只是其手段酷烈,目标指向不同。”老者引导着,让吴晟跳出“正邪”的表象,去触摸力量运行背后共通的“法则”。

“再看这《寂灭禅心录》,其追求的空寂,与道家‘致虚极,守静笃’所求的心境,在‘静’的层面上,是否可相互印证?”

通过这种对比与辨析,老者意在从根本上瓦解吴晟对不同流派力量的本能排斥与恐惧,让他明白,万法殊途同归,皆是对天地法则、对自身潜能的不同探索方式。

其次,是“融会贯通”,构建知识体系。

在吴晟初步理解力量多元性的基础上,老者开始以鬼谷一脉“纵横捭阖”的核心思想为经纬,帮他串联起所学的百家知识。

他以棋局演绎兵法谋略,以山川地势讲解阵法奥妙,甚至以草木枯荣阐释生死轮回之道。他将儒家“仁政”思想与法家“术势”理念对比,将道家“无为”与魔道“唯我”放在一起探讨其利弊。

“修炼,非独玄气积累、灵魂壮大。谋略、心性、对天地万物的理解,皆是‘力量’的一部分。鬼谷之道,便是要你拥有洞察本质、统筹全局、因势利导的智慧。”老者谆谆教诲,让吴晟明白,真正的强大,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再者,是“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印证。

理论之外,老者为吴晟设计了大量针对性的实践。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吴晟凝聚出百名豆兵,而是要求他指挥这百名豆兵,模拟各种复杂战况,运用所学兵法策略,甚至尝试将一丝微弱的道家清气或模拟的魔气特性赋予豆兵,观察其变化与极限。

他让吴晟尝试以灵魂力同时模拟“水之柔”与“火之烈”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锻炼其精细入微的控制力与平衡之道。

每一次实践后的失败与成功,老者都会引导吴晟深入反思,与所学理论相互印证,让他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在老者的倾力栽培下,吴晟如同一株久旱逢甘霖的树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着。他不仅对“撒豆成兵”的掌控越发纯熟,所能化出的豆兵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对错善恶,而是学会了从多角度、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分析力量,规划路径。他的眼神中,除了原有的坚韧,更多了一份洞察世事的清明与沉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