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雾隐林的庇护与守山人的传承(2/2)
老人目光落在那薄片上,古井无波的眼中首次出现了一丝明显的波动。他并未接过,只是仔细凝视片刻,缓缓道:“‘星核残片’竟是此物。难怪你竟能接触到这等古老遗存,还能活下来,真是异数。”他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感慨,“此物蕴含之力,虽已残破,却极为纯粹古老,近乎本源。你好生收着,莫要轻易示人。”
星核残片?更古老的本源之力?刘臻牢牢记住这个名字。父亲找到的,果然是极其重要的东西。
“请前辈指点。”刘臻恳切道。
老人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守山’一脉,传承久远,追溯至‘断龙’之事前。吾等使命,非是抗争,而是‘守望’与‘疏导’。观地脉流转,镇能量节点,疏淤塞煞气,维系山川平衡,避免‘它’借地脉煞气苏醒或壮大。吾等之力,源于山川,合于地脉,重在一个‘稳’字。与你所持‘钥匙’之力的‘共鸣’与‘引导’,看似相近,实则根源不同。你的力量更主动,也更危险。”
他看了一眼刘臻:“你父之路,刚猛激进,直指核心,虽见效快,却易遭反噬,如持利刃临渊。吾等之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如溪流绕石,虽缓,却稳。无分高下,各有利弊。然你身负‘星核残片’,又已深涉‘门’与‘源’之因果,你的路,恐难完全遵循任何一方。需自行摸索契合之道。”
这是老人第一次如此详细地阐述守山人的理念,虽依旧简略,却让刘臻对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有了更深的认知。地脉、节点、煞气、疏导、守望这些古老的概念,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那‘它’的低语加剧,地脉枯竭。”刘臻想起父亲和守山人的记录。
老人神色凝重起来:“天地循环,本有盈虚。然近期种种异变,‘门’之躁动、‘它’之活跃、地脉之枯、煞气之盛,皆远超常理,似有外力推波助澜,或循环本身已近某个临界。此乃大劫之兆。吾等守望,亦感力不从心。”他看向刘臻,“你之所为,虽险,却也是应对劫数的一种方式。未来或许需要更多你这样的‘变数’。”
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一丝无奈的认可。
又休养了两日,刘臻已能勉强下地行走,虽然依旧虚弱,但已无性命之忧。他知道,离开的时候快到了。
这天夜里,屋外雾气似乎更浓。老人坐在火塘边,罕见地没有立刻离去。他默默擦拭着一柄造型古朴的、与他给予刘臻那柄制式相似的短刀,良久,缓缓道:“明日,我送你出林。此去前路艰险,你好自为之。”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块小小的、打磨光滑的黑色石头,递给刘臻:“此乃‘雾隐石’,携于身边,可略微平心静气,抵御寻常煞气侵扰。若遇危急,可尝试将意念沉入其中,或能于迷雾中辨明一二方向。但切勿依赖。”
刘臻郑重接过,石头触手温凉,隐隐传来一丝令人心安的气息:“多谢前辈。”
老人看着他,眼神深邃:“记住,‘守山’非避世,乃不得已。守望之余,亦在等待。等待真正能‘疏导’而非‘破坏’或‘掠夺’之‘钥匙’的出现。望你好生运用你的力量,莫要辜负你父之牺牲,亦莫要步入极端。”
话语中,似乎蕴含着某种深意和期许。
第二日清晨,老人领着刘臻,步入浓雾之中。雾隐林中的雾气似乎有灵性,在老人身前自然分开一条小径,又在他们身后悄然合拢。林中寂静得可怕,只有两人的脚步声和偶尔滴落的露水声。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眼前雾气渐薄,隐约可见林外天光。
老人停下脚步,指向林外:“由此出林,向南而行,约三日路程,可抵一处河谷村落,你可在那稍作休整。切记,莫要向人提及雾隐林与守山人之事。”
“晚辈谨记。”刘臻躬身行礼,“前辈救命授业之恩,没齿难忘。”
老人微微摆手,转身欲重回雾中。
就在这时,刘臻忽然想起一事,急忙问道:“前辈,当日在那谷中,以绿光指引晚辈的,可是您?”
老人身影微微一顿,并未回头,只是淡淡道:“雾隐林中之影,非皆守山人。亦有其他古老存在。你好自为之。”
话音未落,他的身影已没入浓雾之中,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存在过。
刘臻站在原地,回味着老人最后的话语,心中波澜再起。还有其他古老存在?那绿光指引,究竟是善是恶?
他收敛心神,对着迷雾深处再次深深一揖,然后转身,步履蹒跚却坚定地走出了雾隐林。
阳光洒落在身上,带来久违的暖意。眼前是连绵的青山和蜿蜒的河谷。新的旅程,再次开始。只是这一次,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来自守望者的期许,和对自身道路更深的思考。
怀中的雾隐石传来温凉的触感,那柄暗青长刀静静负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