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347章:盛京风雪催国运

第347章:盛京风雪催国运(1/2)

目录

那巨大的舆图之上,山河依旧,默默无言。

但在这君臣二人的心中,一盘关乎大明国运的惊天棋局,已经轰然落子。

天下如棋,一步动,则百步皆随。

在紫禁城的暖阁之内,少年天子朱由检落下的每一颗棋子——无论是对晋商的雷霆一击,断绝了后金的经济命脉;还是与林丹汗的握手言和,锁死了其北方的腾挪空间;亦或是整顿京营,囤积粮草,摆出的那副倾国一战的决绝姿态……

这些看似独立的举动,此刻正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寒流,跨越千山万水,精准地灌入了千里之外的盛京。

当朱由检与张维贤在地图前擘画着未来,感受着运筹帷幄的豪情时,他们这盘棋的对手,正被这突如其来的凛冬逼到了悬崖的边缘。

节序轮转,方过寒露,塞北的天时便已迫不及待地换上了一副冷硬无情的面孔。

十月初的盛京已然是隆冬景象,灰色的天幕低低地压着城郭,仿佛一块沉重而肮脏的木板,随时都会坍塌下来。

寒风如无形的利刃,卷着道旁光秃秃的柳树枝条,发出呜呜咽咽的声响,时而又尖利如哨,仿佛是无数饿鬼在城中游荡,哭诉着它们无处安放的饥肠。

街面上,不见了往日的喧嚣。

昔日那些高鼻深目身着各色皮袍的蒙古商人,或是往来贩运人参貂皮的汉家行商皆已绝迹。

只剩下稀稀落落的行人,裹紧了身上单薄的衣物,缩着脖子在寒风中匆匆行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层灰败的菜色,眼神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偶尔有一队顶盔贯甲的八旗兵丁巡过,他们手中的长枪虽依旧锋利,但握枪的手却因饥饿而有些无力,脸上的神情也与那些平民百姓并无二致,同样是深陷的眼窝与对未来的茫然。

城墙的西北角,一处背风的凹陷里,两个包衣奴才正费力地拖拽着一具早已冻得僵直的尸首。

那尸首蜷缩着,身上只盖了一张破烂的草席,枯骨般的手指伸向前方,仿佛至死仍在乞求着什么。

拖拽的奴才骂骂咧咧,嫌尸首沉重,也嫌这鬼天气冻得人骨头发疼。

这般景象在这座号为“天眷盛京”的都城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砰!”

城中最大的一家粮店,那扇厚重的铺门被重重地关上,门板上还钉着一块木牌,上书“无粮停业”四个墨迹淋漓的大字。

而在不远处的赈济点,一条长龙般的队伍从街头一直排到了巷尾。

一口硕大无比的铁锅里熬煮着所谓的救命粥,可那粥汤却稀得能清晰地照见人影。

每一个领到粥的百姓,脸上都没有丝毫喜色,只是麻木地将那几乎与冷水无异的汤水灌进肚子,然后继续回到那不见天日的窝棚里,等待下一次施舍,或是等待死亡。

夫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然天时不与,虽圣哲亦难为力。

此刻的后金,或者说刚刚改元的大清,正陷入这天人交困的绝境之中。

与城中满目萧索,寒气逼人的景象截然不同,皇宫之内,凤凰楼上,却是温暖如春。

地上铺着厚厚的西番莲纹地毯,角落里数个鎏金麒麟瑞兽香炉,正无声地燃烧着上好的银骨炭,没有一丝烟火气,只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楼内陈设奢华,极尽关外之所能。

然而这满室的暖意,却驱不散空气中那比严冰还要酷寒的沉默。

大清皇帝皇太极身着一袭明黄色金龙常服,端坐于正中那张以整块金丝楠木雕成的宝座之上。

他的脸色铁青,嘴唇紧紧地抿成一条线,显露出其内心极度的压抑与愤怒。

那双曾让无数勇士不敢直视的眼睛此刻正凝视着窗外,看着那一片片细碎的雪花夹杂在风中,无声地飘落。

这雪,于丰年而言是瑞雪,是生机。

可于这大旱之后,内外交困的大清而言,却是催命的符咒,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雪一旦封山,他们最后一点从朝鲜,从东海女真部落搜刮粮草的通路便也将被彻底断绝。

他的手指在雕刻着狰狞兽纹的扶手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这声音是这死寂大殿中唯一的声响,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宝座之下,两排紫檀木大椅上分坐着大清国的核心权贵诸位和硕贝勒。

左首第一位,是年岁最长的和硕礼亲王代善。

他满脸的皱纹如同刀刻一般,眼神浑浊,透着一股深深的忧虑与疲惫。

他代表了那些随着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戎马一生,如今只想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安享晚年的老派贵人。

与他相对的右首,则是四大贝勒中脾气最是暴躁的阿敏。

他眼神凶狠,如同被困在笼中的猛兽,通红的眼睛里燃烧着不耐与野心。

他时刻都觉得,皇太极当初用计夺了他的镶蓝旗,又用称帝来削弱他们这些“共治国政”的贝勒权力,他怀念的是那个可以肆意劫掠大碗喝酒和大块分金的大金汗国时代。

阿敏下首是莽古尔泰。

这位和硕贝勒身材魁梧如熊罴,一脸的虬髯,神情暴躁。

他脑子里除了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便再无他物,典型的军功头脑,只觉得一切困境都可以用八旗勇士的马刀来解决。

皇太极的左手边,代善之下,则是他的堂弟,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此人面容沉静,是诸王中少有的理智派,也是皇太极登基以来最坚定的支持者,此刻正微垂着眼帘,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更下首的位置,还坐着几名汉臣,为首的正是皇太极最为倚重的智囊,范文程与宁完我。

他们躬着身子,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的老僧。

而在大殿的角落里,两个身影虽不起眼,却自有一股逼人的英气。

那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与第十五子多尔衮与多铎兄弟。

他们尚且年轻,只是陪坐末席。

多铎尚有些少年人的不耐烦,而多尔衮那双狭长的眸子,却如同鹰隼一般冷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他那位高踞宝座之上的四哥,眼神深处,闪烁着无人能懂的复杂光芒。

“笃……笃……”

皇太极的敲击声,终于停了。

他缓缓收回目光,环视了一圈殿下众人。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背后那些所谓的“叔伯兄弟”们投来的目光,那一道道灼人的视线里混杂着太多的东西.有对明军压境的恐惧,有对饥荒的绝望,有对他这个皇帝决策的质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的快意。

“所谓孤家寡人,非指妻儿之寡,乃指心意之孤也。”皇太极心中泛起一阵冰冷的苦笑。

他给了他们一个“大清”的国号,给了他们亲王、贝勒的尊荣,试图将一个茹毛饮血的部落联盟带向一个真正的王朝。

可他们呢?

他们的骨子里依旧是盗匪的血!

他们怀念的永远是过去可以随意打破边墙,冲进大明那繁华富庶的世界里,像狼群闯入羊圈一样肆意抢夺子女玉帛,粮食财物的日子!

荣耀?

尊严?

在饿瘪的肚子面前,一文不值!

皇太极知道,今日若不能拿出一个打破僵局的法子,这座看似温暖华丽的凤凰楼就将变成审判他的法场。

他这个大清皇帝的宝座,顷刻之间就会被饥饿与不满的滔天洪水所淹没!

“范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