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五个皇兄团宠我,太子爹他慌了 > 第113章 《糖丸断案》

第113章 《糖丸断案》(2/2)

目录

贾仁道不再推辞,将糖丸放入口中。糖丸入口即化,甘甜清凉的味道在口中散开,还带着淡淡的花香,让他顿时觉得精神一爽,连日来的紧张焦虑似乎都舒缓了不少。他笑着夸赞:“殿下赏的糖,果然非同凡响,甜而不腻,还有清凉之感,真是绝了!”

话音未落,“真言糖”的药效开始发作。贾仁道的眼神逐渐变得有些迷离,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身体也开始微微晃动。澹台星按照老四教她的话,开始看似天真无邪地引导性问话:“贾伯伯,你的大房子好漂亮呀,比皇姐的宫殿还大吗?里面是不是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哈哈,那是自然!”贾仁道得意地大笑起来,手舞足蹈地说道,“本官的府邸虽比不上皇宫,但也算得上是扬州第一豪宅!里面金银珠宝,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哇!那伯伯好厉害!”澹台星装作羡慕的样子,又问道,“星星听说河里的大船会运好多亮闪闪的银子呢,那些银子都是给谁的呀?”

一提到银子,贾仁道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毫无防备地说道:“那些银子嘛,本该是上缴朝廷的漕银!不过本官略施小计,就把一大半变成了自己的!哈哈!”他越说越兴奋,将自己如何勾结漕帮小吏篡改账目、如何将官银藏于府中厨房灶台暗格、如何将真假账本分别藏于卧室溺桶夹层和书房的墙壁之中、甚至受贿时与商人约定的暗语等罪行,一五一十,如同唱戏般说了出来!言语清晰,细节详尽,连每一笔赃银的数额和去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早已潜伏在窗外的老三澹台墨,屏息凝神,手中的毛笔运笔如飞,将贾仁道的供词一字不落地记录在纸上。老二澹台战则带着几名亲信侍卫,埋伏在府衙外,接到信号后,立即带人突入府中。他们按照贾仁道供词中所说的位置,果然在厨房灶台的暗格里起获了尚未转移的巨额赃银,那银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堆积如山;又从卧室那个污秽不堪的溺桶夹层里,掏出了用油布层层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真实账本!铁证如山!

老五澹台铢则拿着算盘,当场计算赃款数额,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个不停,他嘴里还念念有词:“贪墨漕银共计五十万两,按律当斩!此外,诬陷粮商导致其家人受惊,需赔偿惊吓费;哥哥们查案辛苦,需赔偿精神损失费、劳务费……这些都得好好算算,一分都不能少!”

贾仁道醒来后,面对如山的铁证和老三用特殊方法大致还原的他“亲口”招供的录音(用竹筒和油纸制成的简易录音装置),顿时面如死灰,瘫软在地,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此案迅速审结,贾仁道伏法,被判处斩立决;被诬陷的粮商得以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和家产。江南官场为之震动,那些平日里贪赃枉法的官员,听闻此事后,无不心惊胆战,收敛了许多。“真言糖”的神奇功效,也在极小范围内传开,成了悬在贪官污吏头上的一柄无形利剑。

此后,在查处几起疑难案件时,经女帝特批,“真言糖”在严格管控下被谨慎使用,屡建奇功。有一位县令,平日里装出一副清正廉洁的模样,被人举报贪赃枉法后,还当众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清白,并主动提出要吞服“真言糖”以证清白。结果却在药效下,将自己如何克扣百姓税粮、欺压良善、收受贿赂的勾当和盘托出,被在场的星辉营女兵当场拿下,沦为了众人的笑柄。

老四澹台鹊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真言糖”药效过于霸道,有时可能会牵连无辜。于是,他进一步改良配方,减少了赤霞蔗汁的用量,增加了几味缓和药性的草药,研制出了“半真糖”。服用“半真糖”后,人只会说出主要的事实真相,而会下意识地忽略或美化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留有余地,更适用于一些需要顾及颜面或并非大奸大恶的调查场合。

然而,年幼的澹台星却觉得“半真糖”不够“好玩”。她见哥哥们用“真言糖”破了案,觉得十分有趣,便让御厨用普通的糖稀,照着瑞王余党画像(当然是经过丑化的)的模样,捏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糖人。然后,她拿着这些糖人,跑到关押尚未招供的瑞王余党的大牢里,逼着他们“咬掉坏人的头”!

那些余党本就对“真言糖”的威名有所耳闻,此刻见长公主拿着“瑞王糖人”进来,以为是什么新的“逼供利器”,在这种充满童真却又极具心理压迫的举动下,心理防线瞬间崩溃,纷纷交代出许多隐藏多年的隐秘线索,为朝廷彻底清除瑞王余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真言糖”的声名甚至传到了塞外。突厥可汗听闻此事后,既好奇又忌惮,派了细作千方百计地潜入江南,偷得了一颗“真言糖”(实为老四故意泄露的、药效经过调整的样品)。在一次重要的部落盟会上,可汗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当众服用了那颗“真言糖”,本想展示“周人诡计对我无用”,不料却在药效下,情不自禁地大赞女帝治国有方、周朝物阜民丰,甚至流露出想要与周朝和平共处、互通贸易的向往之意。

这番话让在场的部落首领们面面相觑,联盟内部顿时出现裂痕。老五澹台铢抓住这个机会,趁机派人与突厥的部分部落签订了贸易协议,将经过严格管控、药效温和的“安神糖”(“真言糖”的极度弱化版,仅有轻微的放松神经、缓解疲劳的效果)作为高端商品输出到塞外,换取了大量的良马、皮毛和药材,可谓是意外之喜。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于“真言糖”的存在。深居简出的南宫诀,是南宫氏仅存的长辈,也是澹台鹊在医药方面的启蒙老师。他得知“真言糖”的事情后,难得地皱紧了眉头。一日,澹台鹊前来南宫医祠请安,南宫诀对他叹道:“鹊儿,你可知我为何忧心?药可医身,亦可惑心。此糖虽利于查案,能揭露真相,然须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心如药,有善有恶,有真有假;君臣之间,有时也需要朦胧,需要余地。过于追求绝对的‘真’,犹如用药过猛,恐会伤及君臣之间的信任根本,使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这并非长久之道啊。”

这番话如同警钟,在澹台鹊心中久久回荡。他开始反思“真言糖”的伦理边界和使用尺度,意识到自己创造的这个“利器”,若使用不当,确实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此后,他对“真言糖”的管控更加严格,非重大案件、非女帝特批,绝不轻易使用。

时光荏苒,十年转瞬即逝。昔年粉雕玉琢的小郡主澹台星,已出落成一位风华绝代、睿智果决的长公主。她不仅容貌出众,还继承了女帝的智慧和几位哥哥的沉稳,深受女帝信赖,常参与朝政,甚至奉旨监理重大案件。

一年,三法司会审一桩牵扯甚广、涉及数位朝廷高官的巨案。主犯狡猾异常,老奸巨猾,尽管证据链已初步形成,却始终无法闭合最后的缺口,审讯陷入僵局。关键时刻,已具威仪的长公主澹台星奉旨监审。

大堂之上,气氛肃杀。冰冷的刑具陈列在一旁,闪烁着森然的寒光。几名犯官跪在堂下,虽神色惶恐,却仍心存侥幸,咬紧牙关,拒不认罪,试图顽抗到底。端坐于旁听主位的澹台星,身着华丽的宫装,面容平静,眼神却锐利如刀,静静地注视着堂下的犯官。

静默片刻,澹台星缓缓自袖中取出一个精致小巧、散发着淡淡甜香的紫檀木糖盒。她轻轻打开盒盖,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数颗晶莹剔透的“真言糖”,在大堂灯光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拈起一颗糖丸,目光平静地扫过堂下跪着的犯官,声音清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物,想必诸位大人亦有耳闻。今日天色已晚,本宫体恤诸位辛劳,特备下些许糖点,聊以解乏。”

此言一出,满堂皆寂!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那几位原本还强作镇定的犯官,顿时面无人色,冷汗涔涔而下,身体抖如筛糠。他们比谁都清楚这“糖点”的威力!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真言糖”传闻的威慑下,未等糖丸入口,其中一名心理防线最弱的官员已瘫软在地,涕泪横流,大声喊道:“我招!我全都招!是我收了贿赂,帮主犯掩盖罪行的!”

连锁反应之下,其他案犯也纷纷崩溃,争先恐后地交代自己的罪行。案情迅速取得突破,很快便水落石出。

而当年那盏最初盛放“真言糖”的琉璃罐,被老四澹台鹊洗净后,一直供奉在南宫医祠的偏殿静室之中,作为一段传奇的见证。罐体晶莹剔透,在长明灯的映照下,泛着温润柔和的光泽。罐底,依稀可见粘着一小片早已干枯发黑的蔗渣,那是当年炼制第一批“真言糖”时留下的痕迹。

有那眼力极好、心思细腻的南宫医祠弟子,曾在整理静室时偶然发现,那片蔗渣的天然纹理,在光线的巧妙照射下,竟仿佛构成了一幅微缩的江南水乡图景——小桥流水,烟雨朦胧,乌篷船在河道中缓缓穿行,岸边的杨柳随风摇曳。这似乎隐喻着这奇妙药糖所诞生的江南土地,以及它所见证的那些光怪陆离而又最终水落石出的世间百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