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20章文师倾囊,授殿试技巧

第120章文师倾囊,授殿试技巧(1/2)

目录

腊月里的金陵城,虽说比北京暖和,

但湿冷的寒气往骨头缝里钻,

反倒更让人难受。

苏惟瑾的小院书房却暖意融融,

炭盆烧得正旺,架上铜壶煮着水,

咕嘟咕嘟地冒着白气,

给满室书香添了几分人间烟火。

他正对着一篇自拟的殿试策论做最后的修改,

超频大脑如同精密的车床,

逐字推敲着分寸感

——既要体现“为君分忧”的忠悃,

又不能显得过于激进;

既要展现才华,又得合乎“馆阁体”的雍容气度。

正琢磨着是否将“清丈田亩”改为“复核鱼鳞图册”更显稳妥时,

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不紧不慢的叩门声。

苏惟山跑去应门,片刻后,引着一位老者缓步而入。

来人头戴东坡巾,

身着半旧云纹直裰,

外罩一件藏青色斗篷,

清癯面容上带着温和笑意,

不是翟銮又是谁?

“老师!”

苏惟瑾连忙放下笔,起身迎上前,躬身行礼。

“天寒地冻,怎敢劳您亲自过来?

您捎个信,学生自当过府请教。”

翟銮摆手笑道:

“整日在国子监面对那些闷头葫芦,也闷得慌。

出来走走,瞧瞧你这新科解元是如何用功的,

正好也活动活动这把老骨头。

况且不日我要返京了,

有些东西还需要交代你一下!”

他解下斗篷,

目光扫过书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稿墨卷,

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好,好,戒骄戒躁,

沉心用功,方是正理。

殿试在即,非同小可,

万不可有丝毫懈怠。”

苏惟瑾请翟銮上座,

亲自沏上来金陵后寻得的雨前龙井。

翟銮呷了一口,微微颔首,

便直入主题:

“今日来,是与你聊聊殿试之事。

乡试、会试,考的是文章学问,

这殿试,考的却是陛下的心思和你的应对之道。”

苏惟瑾神色一凛,正襟危坐:

“请老师指点迷津。”

“其一,策论格式,你当已熟知。

但须知,陛下日理万机,

未必会逐字细读数千言策论。”

翟銮伸出两根手指。

“破题要响,如雷霆乍惊,一语中的;

结尾要亮,余音绕梁,颂圣之余,须显忠忱抱负。

中间论证,务必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多用‘臣谨对’、‘伏读制策有云’等语,以示恭谨。

字迹尤为关键,馆阁体需端正圆润,

望之如珠玉满纸,绝不能有丝毫潦草苟且!”

苏惟瑾点头,这些他已在练习中注意。

超频大脑甚至优化了书写节奏,

保证在长时间书写下仍能保持前后一致的美观。

“其二,便是陛下的可能垂询。”

翟銮压低了声音。

“今上聪慧异常,尤重实际,厌弃空谈。

若蒙召见,问及策论中事,务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陛下若赞同,不可喜形于色;

若质疑,亦不可慌张辩驳,

当以‘此乃臣愚见,伏乞圣裁’之类的话从容应对。

切记,天威难测,言多必失。”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回忆之色:

“面圣礼仪,自有鸿胪寺官员教导。

但你需记得,举止从容即是得体,

过于战战兢兢,反落了下乘。

目光不可直视天颜,

亦不可过分低垂,以示恭敬即可。

当年…唉,多少才子便是因殿前失仪,遗憾终生。”

翟銮毫无保留,

将数十年官场见闻、

听闻的殿试掌故乃至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细节心得,一一娓娓道来。

如何从制策的题目字眼里揣摩上意,

如何将惊世之言包装得合乎圣听,

如何在不经意间展现才华却又显得谦逊…

这些珍贵的经验,绝非书本上所能学到,

是一位老官僚毕生智慧的凝结。

苏惟瑾听得心领神会,

超频大脑飞速记录、分析、整合,

将这些知识融入原有的应对模型之中,

顿觉许多关窍豁然开朗。

原本对于殿试还有些模糊的敬畏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