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十三岁武徒?玄蛟二重!(1/2)
嘉靖二十二年,正月初一
修炼之余,林昭常至校场观看赵铁鹰操练庄丁。
这些昔日连环首刀都握不稳的庄稼汉,如今已能排出鸳鸯阵雏形——前排三人持镶铁藤牌格挡,后排两人挺梨花枪突刺,虽动作尚显生涩,却也有了几分战兵的模样。
有赵铁鹰这等曾在北境杀过鞑靼的沙场宿将亲自指点,他们的进步肉眼可见——假以时日,这些人便是守护林家堡与乌龙潭周边百姓的中坚力量。
说起来,林昭如今治下人口确实稀少,算上堡丁、佃户也才两百余口,乌龙潭沿岸的二十亩薄田收成微薄,连个像样的铁匠铺都只有张铁锤一家,在周边堡寨中妥妥属末流。
毕竟当初他退回林家堡时,几乎是净身出户,除了父亲留下的开元大弰弓和几件旧甲,别无长物。
根基浅薄若此,眼下这光景已是尽力维持的结果。
修行不知岁月,就在林昭潜心打磨武艺、堡内一片祥和之际,江北最难熬的腊月终于过去,新年踏着残雪而来。
这日既是“玄天上帝”圣诞,亦是大明新年,恰巧也是林昭的十三岁生辰。
堡外寒风依旧卷着碎雪,乌龙潭的冰面冻得结结实实。
城堡二楼的露台上,林昭刚练完一套“蛟龙盘柱”的吐纳导引术,舒展着近六尺的挺拔身躯,以“玄蛟探海”的姿势迎风而立——宽肩窄腰,脊背挺得像军中长枪,周身隐隐透着股江湖侠士的洒脱气度,却又藏着将门子弟的沉稳。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堡内忙碌的佃户,整个人的气质已与月前判若两人:那张俊朗的少年面庞上,青涩褪去大半,眉峰间多了几分蛟龙般的锐利与内敛;周身肌肉饱满坚实,线条刚劲如铸,隔着玄狐裘都能看出紧实的轮廓,宛若庙中护法金刚,隐含着一触即发的爆炸性力量。
任谁见了都要暗惊:这哪像是十三岁的少年?寻常农户家的孩子,十三岁还在地里拾柴,哪有这般魁伟体格?
望着漫天飞雪,林昭心情舒畅。
新年新气象,堡内张灯结彩——虽只是把去年的红灯笼翻新了下,却也添了几分喜气。
几个满脸雀斑的年轻侍女正忙着布置晚宴,小脸冻得通红,却仍咯咯笑着摆碗筷、端菜肴,既是新年家宴,也是堡主的寿宴,半点不敢怠慢。
庄丁们难得分到半斤烧酒,围坐在校场的石桌旁,陪着赵铁鹰饮酒畅谈。
酒过三巡,众人纷纷举杯朝向城堡二楼,粗声高喊“恭祝堡主新岁安康”“贺堡主寿辰喜乐”,声音裹着风雪传远,满是质朴的感激。
佃户们也没空手来——有提着自家酿的米酒的,有捧着熏制的野兔肉的,还有把晒干的红枣、柿饼包成布包送来的。
比起那些视佃户如草芥、动辄打骂的豪强堡主,来自现代的林昭对待这些“衣食父母”要温和敬重得多:佃户交租从不额外加派,遇上灾年还会减免,平时堡里有活也会按日给工钱。
故而林家堡的佃户虽清贫,却活得踏实——在此处,他们能挺直腰杆做人,得堡主庇护,不用怕流寇抢粮,也不用愁冬天冻饿。
然而林昭心情愉悦,不止因新年的喜庆。最重要的是,他那门《玄蛟吐纳诀》,经两月苦修,终于突破至第二阶!
林昭
-玄蛟吐纳诀:二重(2/5000)
自今日起,林昭正式迈入“武徒”的第二阶段——持剑武徒!
距成为能凝气种、独当一面的武师,又近了一步。
下一步,便是将吐纳诀练至三阶,成就准武师。
不过三阶需五千点熟练度,林昭估算,按每日三十点的进度,至少还需半年光景。
苦修已久,也该稍作休整——修行讲究张弛有度,一味紧绷着练,反而容易气血淤塞,平添走火风险。
如今身为持剑武徒,他的实力已不容小觑:体魄已是常人的两倍,赤手空拳能轻松举起三百斤的石磨,一拳下去能砸裂半尺厚的青石板,放倒五名成年壮汉更是不在话下。
这等能耐,在十三岁少年身上堪称骇人。赵铁鹰曾私下试过他的力气,坦言道:“某当年晋入武师前,不运内劲时体魄也不过常人三倍,少主这进度,比先将军当年还快半分!”足见《玄蛟吐纳诀》确是非同凡响的上乘绝学。
但林昭也清楚自身短板:缺乏实战搏杀经验,更没有高深的兵器技艺。
而持剑武徒的核心,正是剑法或其他兵器的实战能力——武师相争,鲜有赤手空拳者,纵能拳裂石板,然“寸长寸强”,舍利器而用拳脚,实为不智。
血肉之躯再强,也难敌百炼精钢的剑锋。
欲学剑法,自当请教赵铁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