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汽车研究所揭牌仪式(2/2)
这不仅是山西,更是中国首个规划具备完整汽车制造能力的超大型工业项目,其规模远超以往的单个工厂。
第一汽车厂的核心使命,是实现成熟车型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那些至关重要的生产设备,其研发重任,早已落在了苏承业执掌的重工集团肩上。
此时的领航者重工集团,早已非吴下阿蒙。
其麾下的重型机械设计处,已然汇聚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力量。
来自德国埃森克虏伯的金属压力加工专家,曾参与过大型舰艇装甲轧制设备的调试;
来自美国辛辛那提的机床设计师,对流水线专用机床的精度与效率有着深刻理解;
更有几位从瑞士和意大利招募的高级技工,他们的双手能够将精密图纸转化为无可挑剔的实物。
设计处的图纸室里,灯火彻夜长明。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样决定未来汽车厂制造水平的关键装备上:
其一,是万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
这是锻造重型卡车车桥、曲轴、转向节等关键大锻件的核心设备。
德国专家坚持采用多缸联动和整体铸造机架的保守但可靠方案,以确保在极限压力下的绝对稳定。
而更富冒险精神的美国专家则提出模块化预应力的新构想,试图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制造难度与周期。
图纸上,巨大的压力缸与活动横梁的结构细节被反复修改,计算着每一分材料的承载极限。
其二,是为未来工厂提供澎湃动力的大型工业汽轮机组。
它将是整个汽车厂的能量心脏。
曾在德国AEG工作过的动力专家,倾向于稳健的高压单缸冲动式结构,强调在山西现有的燃煤质量下保证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而受到美国通用电气技术路线影响的年轻中国工程师们,则悄悄研究着更高效的多级反动式叶片的可能性,尽管其设计和制造精度要求堪称苛刻。
这些攻关,在苏承业看来,是比产品本身更宝贵的财富。
一旦成功为汽车厂锻造出这颗强大的生产线,他的重工集团便将跃升为国内顶尖的重型装备制造商。
届时,他们不仅能造汽车生产线,更能将由此锤炼出的技术能力,辐射到矿山机械、大型船舶动力乃至未来航空工业所需的巨型锻压设备等更广阔的领域。
在重工集团自己的试验车间里,按照比例缩小的原理样机进行着疲劳测试,每一次数据记录,都是对自主研发数据库的充实;每一次工艺失败与改进,都是对技术团队最直接的锤炼。
山西第一汽车厂的蓝图,不仅是一个汽车产业的梦想,此刻,更成为了驱动领航者重工集团这艘巨轮,驶向更深、更广技术海洋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