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武道文明(1/2)
太原新城,武道公会集训总堂。
黑压压坐了近千人,成分复杂得让彼此都有些不太适应。
有穿着各色劲装、眼神精悍的原有各家武馆馆主与核心弟子;
有身着改制后新式军装、坐姿笔挺的军中教头与尖子;
还有来自各县警察局的教官代表,以及一批被紧急抽调来的、大多戴着眼镜面露好奇与忐忑的体育教员。
他们是被遴选出的第一批教官队伍,肩负着将《武经》及新武道体系推行至三省每一个角落的重任。
也因此,公会与省府联合颁布了《武道九品推进新规》,核心便是无证不授业,无品不称师。
从即日起,凡欲从事武道教学、担任军警格斗教官、乃至学校体育教学中涉及武术内容者,必须持有武道公会颁发的相应品级许可证。
违者,轻则罚款取缔,重则究责。
为解燃眉之急,公会特许此次集训人员,可经简化流程,先行评定前六品,授予临时教学许可证,待体系完全运转后,再行统一严格考核,换发正式凭证。
消息一出,台下议论纷纷。
一位沧州来的老拳师捻着胡须,对身旁行伍出身的军官低语:
“啧,教拳还得官府发执照?
闻所未闻。
咱这祖传的招牌,莫非还比不上那一纸文书?”
那军官倒是看得开,低笑回应:
“老哥,时代变了。
没这执照,您教出来的徒弟,在山西、绥远、蒙古这三省地界,参军入伍起点低人一等,想进警务系统也难,就连去新式学堂当个体操教员都没资格。
长远看,谁还肯到您那儿学艺?
武馆开不了张,招牌再老也得蒙尘。
这规矩,立起来,对大家都好。
议论声在公会执行理事长刘振声登台时平息。
刘振声目光扫过台下近千张面孔,抬手示意工作人员将两大摞教材放置在台前。
除了《武经·上册(筑基二十式)》,还有《新武道理论》、《国术与强国》、《基础律法常识》三本薄册。
“诸位!”
他声音洪亮,压下了场内的窃窃私语,“本次集训,为期七日!目标明确——让诸位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筑基二十真形》之精要,并通过临时考核,获取教授此筑基法的资格!”
他拿起那本最厚的《武经·上册》,高高举起:
“此经,名为《筑基二十真形》!
非为打法,非为杀招,其唯一要义,在于固本培元,导引气血,强壮筋骨,改善体质!
是万丈高楼之地基,是后续一切武技之根本法!”
他话锋一转,指向那三本薄册,语气转为严肃:
“然,武道修行,非止于改善体质!此次临时考核,只考校《筑基二十真形》之掌握与运用。但!”
他刻意停顿,目光扫视全场,确保每个人都听清了接下来的话:
“待诸位返回各地,展开教学后,公会将于一年内,组织首次正式品级考核!
届时,欲获取或晋升正式教学许可证者,除实战与筑基法外,《新武道理论》、《国术与强国》、《基础律法常识》此三门,必须全部合格!”
“不明理论,不足以养浩然之气;
不晓大义,不足以铸忠勇之魂;
不知律法,不足以约束匹夫之勇!
此乃会长孙禄堂先生与诸位理事共同定下的铁律,亦是山西省府新政所要求的武道之魂所在!
无魂之武,不过匹夫之勇,非我新时代所需!”
“故此七日,望诸位潜心修习筑基法,同时,亦需抽空研读这三本册子!
临时许可证,只是权宜之计;
唯有通过正式全科考核,方能成为我武道公会认可、三省之地通用的正式教官!
望周知,望共勉!”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议论声,许多人看着那三本薄册,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这武道公会的规矩,比他们想象的要严格得多。
接下来,近千名学员被有序地划分成数个区域,由几位理事分别带领,进行《武经·上册》的深入教学。
宫宝田所在的区域,气氛显得格外沉静。
这位年岁最高的宗师并未多言,只是让学员们自行演练前几式。
他缓步穿行于队列之间,眼睛似闭非闭,却仿佛能洞彻每个人气血的细微流转。
“停。”沙哑的声音在一个壮汉身旁响起。
那汉子正努力将【手阳明大肠经托举】一式做得刚猛有力,臂膀肌肉虬结。
宫宝田伸出枯瘦的手,指尖在其小臂前端轻轻一搭,那汉子顿时感觉一股酸麻感直窜而上,整条胳膊的力气仿佛瞬间被抽空,动作不由得变形。
“劲,不是这样使的。”
宫宝田收回手指,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周围每个学员耳中,“你这般鼓劲,气堵在肩井,何谈引动阳明经气?”
他示意那汉子放松,然后用自己的手,极其缓慢地重新演示了一遍托举的动作,手臂舒展如老猿攀枝,不见丝毫烟火气,却自有一股沉雄的意蕴弥漫开来。
“用意不用力。
感受指尖似有物牵引,气自然从商阳穴起,沿臂而上,过曲池,透肩髃,对,就是这里,微微发热了么?”
他引导着那汉子,也引导着所有竖起耳朵听的学员,“筑基之功,不在力大,在于气顺,在于形准。形正气顺,气血自流,体质方得改善。
这是水磨功夫,急不得。”
他一个个看过去,时而轻点某个学员膝弯,纠正其【足太阴脾经弓步】的角度;
时而在另一人后背特定穴位轻轻一按,助其感受【足太阳膀胱经伸展】时气机的走向。
没有厉声呵斥,没有繁复理论,只有精准到毫厘的调整和直指核心的点拨。
在他这片区域,学员们不由自主地都放轻了动作,屏息凝神,努力去捕捉那玄而又玄的气感,体会着这看似简单动作背后,连接着人体天地奥秘的深邃根基。
其他区域,风格则截然不同。
李同臣那边呼喝不断,戴魁、宋铁麟处讲解与拆解并重,吴鉴泉则柔和地引导着内息的感知。
几位南北泰斗,以其迥异的教学风范,共同诠释着《筑基二十真形》的奥义,也让台下这些来自各方的学员们真正明白,这看似朴拙的二十式,绝非表面那么简单,它蕴含着由外而内、改善体质、通往更高境界的无尽可能。
再无人敢因它是基础而有半分轻视。
集训的间隙,另一项新鲜事让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员们浑身不自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