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白马山工业基地(2)(2/2)
“属下尝试过添加已有的各种防冻剂配比……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用煅烧生石灰和黏土的方法来制作水泥灰……”约瑟夫斟酌着用词,不想让李维太过难堪,“属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重头设计实验。”
“如果可以的话,属下建议最好能够在相对更温暖的地区、来尝试这种新水泥是否可行。”
约瑟夫的思路李维不难理解,荆棘领的寒冷毕竟是极端环境;倘若在更加温暖的地区,这种煅烧水泥不必经历极端环境,或许也不是不能用……
当然,这一切也都只是约瑟夫的猜测,最终的试错成本,还是要李维拍板。
而对李维来说,前世的他毕竟也只是打灰佬出身,并不是水泥厂的工程师;面对水泥原料生产中的细节差错,他也很是陌生。
现在看来,“罗马水泥”的成功,已经用光了李维的“好运气”了。
“运气”不行,那就靠“穷举法”去堆,正所谓“有钱人运气不会太差的”,李维把心一横、咬了咬牙,看向那几个窑炉,口中追问道:
“这些炉子重新整理出来要多久?”
炉渣的清理、炉膛的检修……这类必要的安全工作,越是温度高的炉子,越是不能操之过急。
更何况,就达·芬奇在写给李维的信中所说,这些新式高温炉的炸膛率在四成以上,李维更不敢掉以轻心。
“大约还要一个礼拜,”约瑟夫忖度了片刻,给出了自己的预计,“完成必要的安全检查和预热,才能重新开炉煅烧。”
李维点了点头,思路打开,笔下也是快得生风:
“先试试原料的问题,等重新开炉后,把我们去年为了高温黏土所搜集的所有黏土品种全部尝试一遍。”
“同理还有不用地区产的石膏……”
煅烧水泥主要就是钙、铝、硅三种矿物盐的配比——虽然李维不大记得具体的数字了。
李维短时间内很难在原料配比的提纯精度上取得突破;相比之下,不同产地原料本身的纯度,更容易得到反馈。
就像耐火黏土的获得,就完全是李维广撒网的结果。
李维眼下同样希望,煅烧水泥的失败是原料纯度和配比的问题。
“至于在南方进行实验……”
李维犹豫了片刻,脑海中闪过梅琳娜的俏脸,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暂时搁置了这个提议:
“再等一等吧,目前没有合适且足够安全的地点。”
梅琳娜当下的重心还是要放在整合伍德家族上,没那么多精力。
-----------------
给约瑟夫列了一份继续实验的指导方案,两人的话题也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高炉设计师·达·芬奇身上。
“达·芬奇人呢?”李维心中也有些好奇,自嘲地打趣道,“这老家伙在信上骂骂咧咧的,怎么我来了他反而躲起来了?”
约瑟夫捋着花白的胡子,想笑又不太敢笑,只能借着努嘴的动作遮掩道:
“达·芬奇大师跟着采煤的队伍去后面的煤山上了。”
“据说是去找什么‘无烟煤’去了,属下也不是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