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白马山工业基地(3)(1/2)
「燃烧的效率——首先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定义——取决于可燃物或者空气中的【火元素】的富集程度,即与燃料或者空气本身的“品质”相关。」
「空气中的【火元素】含量通常较低,可燃物的构成中【火元素】则相对富集——基于“普通人可以轻松点燃一根木头、一块布帛……法师们的火焰魔法却无法持续太久”这样的现象,先贤们得出了上述的猜想。」
「但这样的猜想有一个无法解释的漏洞——即法师们可以“只点燃”空气,但无论是法师还是普通人,都无法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中点燃可燃物。」
「从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说,风助火长,狂风又会吹灭火焰……基于“燃烧和空气的接触时长有关”这一猜想,我设计了许多的高炉与烟囱,它们与北方贵族们常用的取暖设施都是这一猜想的具体应用。」
「又一次地,在我们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之前,关于它的应用已经在人类的世界中广为传播——这就是为什么我再三强调要“回归自然、观察自然”。」
「而基于这段时间我在白马山的实验经历,我认为,除了【火元素】外,空气中存在某一种或者多种不可或缺的成分,使得空气成为“燃烧”的必要条件。」
「我将它们称之为——“燃烧的必要元素”。」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要设计这样的实验,即从一定数量的空气中,富集这样的“燃素”,使得“燃烧”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我认为,通过研究“燃素”,或许能够为我们揭示“燃烧”与“火焰”究竟该如何定义,并最终“捕捉到【火元素】”。」
——《关于“燃素”的若干猜想与讨论》,列奥纳多·达·芬奇。
-----------------
李维放下晦涩难懂的手稿,又扫了一眼面前三米见方、两米多深的大坑——工人们正在将切割好的煤炭整齐地堆垛其中——看向达·芬奇的面色多了几分古怪:
“所以,您之所以用这种方法来烧制煤炭,是为了搜集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燃素’?”
李维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类似“火元素”之类的概念的——否则无法解释法师们的火焰魔法。
科学是认知世界的方法论,既然这个世界存在魔法,那么魔法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李维不会将两者二元对立——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李维也避免不了对各种魔法现象的归因错误。
但同样的,不管是人类的生理构造还是各种自然现象本身,也在揭示着这个世界的“燃烧”和“氧气”脱不开的关系。
也恰恰是因为魔法的存在,这个世界的法师们对“燃烧与空气”的内在联系的观察,比李维的前世要提前许多。
而达·芬奇恰在此时提出“燃素学说”,除了让李维深感同一方法论下的殊途同归外,也升起了一股时空错位的恍惚。
一年的时间没见,达·芬奇的大胡子又白了几分,突出的眼珠子仍旧神采奕奕,凹陷的脸颊却昭示着正在加速的衰老。
资本家·李维不禁有些伤感——如此上等的“智力型牛马”,自己这辈子未必还能碰上第二个。
达·芬奇当然不知道李维在想些什么——否则他估计当场就得一个大火球下去、跟李维“爆”了——拍了拍手、话里话外都是李维能跟上自己思路的惊喜:
“说得没错!人类运用木炭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明明是木头闷烧之后的产物,却有着更轻、更好的‘燃烧品质’。”
“这恰恰能够佐证、这种减少空气流动的燃烧方式、能够储存‘燃烧物的品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