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姜师傅可真是他娘的天才(2/2)
他甚至不敢去看旁边李真那几乎要扭曲的脸色。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王厂长和陈参谋面面相觑,他们虽然不懂技术细节,但也听明白了——十四所这个“国家队”,在关键技术上卡壳了!
这可是天大的事!
就在高明伟感觉尴尬得快要坐不住的时候,姜晨开口了。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任何嘲讽或者意外:“高工,谢谢你们的坦诚。LNA模块的重要性,我完全理解。事实上……”
他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然后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除了他自己)都石破天惊的话:
“事实上,关于LNA的设计和优化,我个人也有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考虑到它对整个雷达性能的决定性作用,前段时间,我在……嗯……业余时间,也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推导和仿真,并且……在实验室里,尝试着……做了一个非常基础的样品出来。”
“什么?!”
这一次,惊呼出声的不止高明伟,连一直故作镇定的张建军和孙慧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李真更是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你……你说什么?你也做了LNA的样品?!”李真失声叫道,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强烈的质疑,“开什么玩笑!你知道LNA是什么吗?你知道它的设计有多难吗?你知道国内为了攻克它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吗?你一个……”
“小李!”
高明伟厉声打断了他,但高工自己的声音也因为震惊而微微颤抖。
他紧紧盯着姜晨,试图从对方脸上找出一丝说谎或吹牛的痕迹,但姜晨的表情始终平静,眼神坦然。
“姜……姜副总师,”高明伟的声音有些干涩,“您……您是说,您真的……独立研制了LNA的样品?”
“不能说是‘研制’,那太抬举我了。”姜晨谦虚地摆摆手,“只能说是基于一些公开的理论和我个人的推导,利用厂里现有的、非常有限的元器件和测试条件,做了一个功能性的验证电路而已。性能肯定远远达不到十四所专家们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很粗糙。只是……想验证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否可行。”
他越是说得轻描淡写,高明伟等人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就越是猛烈!
利用厂里有限的元器件和测试条件?
做出了LNA的功能性验证电路?
这……这怎么可能?!
他们十四所,用的是国内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元器件(虽然也不够好),集结了最强的专家团队,都举步维艰!
他一个人,在业余时间,用龙阳厂那种简陋的条件,就能做出来?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这一定是吹牛!
是想哗众取宠!
李真脸上的表情已经从震惊转为了愤怒和鄙夷,他几乎要拍案而起,揭穿这个年轻人的谎言。
但就在这时,姜晨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各位专家可能觉得难以置信。空口无凭,不如……我带各位去我的实验室看一看?那个小东西正好还放在那里。”
他这话一出,反倒让准备发飙的李真噎住了。
他竟然敢让他们去看?
难道……他真的做出来了?
高明伟和张建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和强烈的好奇。
不管姜晨说的是真是假,他们都必须去看一看!
“好!那……那就麻烦姜副总师带我们去参观一下!”高明伟立刻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急切。
王厂长和陈参谋也来了兴趣,想看看姜晨又鼓捣出了什么“秘密武器”。
于是,一行人离开了会议室,在姜晨的带领下,穿过厂区,来到了那间被临时改造的小型实验室。
当推开门,看到里面简陋的陈设——几张旧实验台,几台老掉牙的国产仪器,空气中还弥漫着松香和焊锡的味道——十四所的专家们,特别是李真,眼神中的怀疑又加深了几分。
就这种条件?
能做出LNA?
开什么国际玩笑!
然而,当姜晨从实验台上拿起那个用环氧树脂板制作、上面焊接着用国产元器件组成的、略显粗糙但布局却隐隐透着某种章法的电路板,递到他们面前时,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这就是我前几天晚上随便做着玩的小东西。”姜晨的语气依旧轻松,“用了些厂里能找到的高频三极管,匹配电路也是根据理论估算着搭的,精度很差,大家别见笑。”
高明伟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块电路板,感觉它重若千斤。
张建军和孙慧也立刻凑了过来,仔细端详。
李真一开始还抱着双臂,站在一旁,脸上带着等着看笑话的表情。
但当他的目光扫过那块电路板的瞬间,他的瞳孔猛地收缩!
作为信号处理和微波电路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块看似简陋的电路板背后所蕴含的技术含量!
虽然元器件确实是国产的“大路货”,性能有限,但整个电路的布局、微带线的走向、输入输出匹配网络的设计……
竟然异常的巧妙和精炼!
特别是那几个用细铜丝绕制的微调电感和几个可变电容组成的匹配网络,其设计思路,分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压榨出这些低性能元器件的潜力,实现最佳的阻抗匹配和噪声抑制!
这种设计思路,甚至比他们十四所目前采用的一些方案还要……还要简洁和高效!
李真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再也顾不上什么骄傲和质疑,一把从高明伟手中“抢”过那块电路板,凑到眼前,如同鉴宝一般,仔仔细细地审视着每一个焊点,每一条走线,每一个元器件的布局!
“这……这个输入匹配……用的是L型网络和串联谐振?还有这个……输出端的宽带匹配……设计得……太巧妙了!”
李真一边看,一边忍不住低声喃喃自语,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不屑,迅速转变为震惊、困惑,最后定格为一种近乎呆滞的、难以置信的狂热!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姜晨,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这……这电路是你自己设计的?!你……你怎么做到的?!用这些国产管子……你怎么可能把匹配做得这么好?!理论上……噪声系数不可能低于5dB才对!”
姜晨看着李真那副失态的样子,心中暗笑,表面却依旧平静:“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吧。稍微调整了一下偏置点,匹配网络多试了几种组合,正好……效果还凑合。”他指了指旁边那台老旧的示波器和频谱仪,“实测增益大概在25dB左右,噪声系数……估算应该在4dB上下吧。”
“4dB?!用国产管子做到4dB?!”李真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整个人都僵住了!
4dB!这个数字,虽然距离他们的最终目标还有差距,但相比于他们十四所目前用尽手段也只能做到4dB以上的困境,这简直是……奇迹!是用“土炮”打出了“洋枪”的效果!
如果说昨天的一体化天线基板方案,还只是一个停留在“概念”和“未来可能”层面的“黑科技”,让他们震惊之余还保留着一丝怀疑。那么眼前这个实实在在的、用国产元器件搭出来的、性能却超乎想象的LNA样品,则是无可辩驳的、铁一般的证据!
它证明了,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仅是在机械领域,在他们引以为傲的、最核心的微波电子技术领域,同样拥有着他们无法理解、甚至可能超越他们的惊人实力!
高明伟和张建军早已凑到李真身边,听着李真的喃喃自语和姜晨那轻描淡写的解释,两人脸上的表情已经无法用震惊来形容,那是一种混合了狂喜、敬畏、以及深深挫败感的复杂情绪。
他们终于明白,林副所长那句“或许会有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思路”并非空穴来风!
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冯远征教授会对这个年轻人如此看重!
一直沉默的孙慧,此刻也停下了记录的笔,呆呆地看着姜晨,仿佛在看一个来自外星的怪物。
实验室里,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几声蝉鸣,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最终,还是李真打破了这片沉寂。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块LNA电路板放回实验台,然后抬起头,看着姜晨,眼神中所有的质疑、不屑、骄傲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近乎狂热的崇拜和敬佩。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一种带着颤音、混合着激动和羞愧的语气,低声嘀咕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却异常清晰:
“姜师傅……可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这句话,如同一个信号,彻底宣告了十四所专家们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
也标志着,姜晨,以一种他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不仅赢得了他们的尊重,更可能成为解决他们最大技术难题的……那根意料之外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