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91章 零件先行

第91章 零件先行(2/2)

目录

复合材料(发射筒部分):5单位(约合龙国币20元,可部分利用现有技术)

伍仟圆龙国币!

看着这个数字,姜晨不由得微微皱眉。

这笔钱,对他个人而言绝对是一笔巨款,但对于一个全新武器系统的研发启动来说,其实并不算多。

问题在于,这笔钱从哪里来?

系统明确提示,上次“前哨一号”项目拨付的那五十万巨款,是专项经费,有着严格的用途限制和审计流程,不可能随意挪用到这个尚未立项、甚至连军区高层都还在评估论证阶段的新项目上来。

系统虽然认可这笔经费曾经存在过,但无法将其“划转”用于兑换“焚风”的蓝图。

“看来,想要正式启动‘焚风’的研制工作,拿到那关键的五千块‘启动资金’,还得等军区那边的正式批复和拨款才行。”姜晨在心里盘算着,“冯教授已经把建议带回去了,以冯首长的魄力和前线的急迫需求,再加上‘前哨一号’成功的先例,通过评估、获得立项的可能性应该很大。但这个流程,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三个月,甚至更久。”

他不能干等着。

“前哨一号”的成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信任,也为龙阳军工厂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他必须趁热打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有利条件,为“焚风”项目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哪些准备工作是现在就可以做的呢?

姜晨的目光,落在了成本估算中那个被特别标注出来的“精密部件”上——引信、多点起爆分散装置、安全机构。

系统估算的成本虽然不高(32元),但特别强调了“对加工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姜晨深知,这绝非危言耸听。

引信,是弹药的“大脑”和“心脏”。

对于云爆弹这种需要精确控制起爆时序(先分散、后引爆)的武器来说,引信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更是重中之重。

毫秒级的延迟误差,都可能导致爆炸效果天差地别,甚至完全失效。

这要求引信内部的机械或电子(在这个时代更可能是精密机械或机电混合)计时机构、感应装置、保险机构等,都要达到极高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

多点起爆的分散装置,同样是云爆弹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需要在瞬间将燃料均匀、定向地抛洒出去,形成理想的气溶胶云。

这涉及到复杂的流体力学设计和精密的加工制造,以保证抛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安全机构更是性命攸关。

单兵武器,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如何在保证起爆可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防止意外、误操作导致的危险?

这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设计出结构复杂、动作可靠的保险、解锁、自毁(发射失败后)等一系列机构。

所有这些“精密部件”,都对构成它们的微小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表面光洁度、材料性能(特别是弹簧、卡锁等弹性或耐磨部件)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

而这,恰恰是当前龙国工业体系最薄弱的环节!

长期以来,国内的工业基础强调“傻大黑粗”,追求数量和速度,对于精密制造、微加工领域的研究和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也能生产手表、照相机等看似精密的民用产品,但其核心部件的精度、可靠性和一致性,与军用级别(特别是引信这种高风险、高要求领域)的标准相比,差距巨大。

普通的车床、铣床,加工精度往往只能达到“丝”级(0.01毫米),而且稳定性差,废品率高。

很多时候,所谓的“精密装配”,靠的是老师傅们的手感和经验,“修配结合”,勉强凑合。

这种落后的制造水平,是制约龙国武器装备性能提升,尤其是向高精度、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一大瓶颈!

君不见,多少先进的武器设计,最终都因为“傻大黑粗”的制造工艺而性能大打折扣,甚至沦为废铁!

“引信!引信!多少英雄好汉,都卡在这一关!”姜晨不禁感慨。

他知道,即便是系统给出了完美的设计蓝图,如果没有足够精密的加工能力将其变为现实,一切都是枉然。一个不可靠的引信,足以毁掉整个“焚风”项目!

幸运的是,他现在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优势!

——06车间里,那三台从尼亚罗马引进的“洋机器”,特别是那台经过他亲手“魔改”升级、具备准四轴联动精密加工能力的AF-85光学坐标镗床!

虽然距离后世真正的五轴加工中心还有很大差距,但这台AF-85,已经是目前龙阳军工厂、甚至放眼全国都凤毛麟角的“精密利器”!

其微米级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以及初步具备的复杂曲面加工能力,正好可以用来啃下“焚风”精密部件这块硬骨头!

“对!不能等!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姜晨猛地从床上坐起,眼中闪烁着精光,“虽然没有完整的‘焚风’引信和分散装置图纸,但我完全可以先利用系统知识库中关于精密机械加工、微小型机构设计的通用原理,结合对‘焚风’系统需求的理解,设计一些用于练手和验证工艺的、结构类似、精度要求相当的‘模拟零件’!”

“比如,设计制造一些微型的齿轮、擒纵机构、精密卡槽、异形凸轮、微孔阵列板……这些零件的加工难度,与引信、分散装置的核心部件相当。让老师傅们在AF-85上反复练习加工这些零件,摸索最佳的切削参数、装夹方式、刀具选择,积累高精度加工的经验!”

“同时,也可以利用RU-280精密磨床,研究提高小零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的工艺。甚至可以尝试利用FU-325铣床,进行一些辅助性的粗加工或复杂外形的加工……”

“这样一来,等将来‘焚风’项目正式立项,拿到完整图纸后,我们就能立刻上手,以最高的效率和合格率,将那些关键的精密部件制造出来!而不是临时抱佛脚,被制造工艺卡住脖子!”

这个想法让姜晨兴奋起来。

这不仅是在为“焚风”做准备,更是在利用这个机会,锤炼龙阳厂自身的精密加工能力!

这种能力一旦掌握,未来无论是改进现有武器,还是研发更先进的新装备,都将受益无穷!这是真正能提升工厂核心竞争力的“内功”!

说干就干!

姜晨立刻翻身下床,走到书桌前,铺开图纸。

他不再去想别墅的舒适,也不再去回味“姜总工程师”的荣耀。

他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开始根据系统知识库中的原理,结合他对引信、弥散装置等精密机构的理解,设计起那些用于“练兵”的、充满挑战的微小型模拟零件……

窗外夜色正浓,小楼内灯火通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