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54章 看不见的墙

第354章 看不见的墙(2/2)

目录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他敏锐地发现,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通过安插在市公安局的内线得知,凤凰军工厂那位嗅觉灵敏的保卫科长——一个姓刘的老头,最近带队离开,前往了北方的鞍山,似乎是在“协助”兄弟单位处理一些技术问题。

这个消息,让迪米特里嗅到了一丝机会。

在他看来,那个老刘,就是守护着这座宝库的“老猎狗”。

现在,“老猎狗”离开了,宝库的防卫,必然会出现松懈。

更重要的是,他刚刚从莫斯科中心,接到了一个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搞清楚“龙牙”和“玄武”的核心技术参数。

华北军演和龙牙谷之战的战果,已经让克里姆林宫的将军们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迫切地需要知道,龙国人到底掌握了什么“魔法”。

迪米特里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他必须采取更主动、更大胆的行动。

经过反复的勘察和风险评估,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工厂西侧围墙外,一个早已废弃的、属于市物资局的仓库上。

这个仓库,与凤凰军工厂的核心实验区,只隔着一道围墙和一条马路,直线距离不到三百米。

由于早已废弃,周围荒草丛生,人迹罕至,是进行秘密监视的绝佳地点。

迪米特里的计划是,利用一个雨夜,潜入这个废弃仓库,在仓库的顶楼,安装一套由KGB最新研发的、代号为“蜂鸟”的远程激光窃听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通过向目标建筑的窗户玻璃,发射一束肉眼看不见的激光束,然后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因室内声波而产生微弱振动的激光,来反向解析出室内的谈话内容。

其有效监听距离,可以达到五百米。

一旦安装成功,他就可以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长期监听凤凰军工厂核心实验大楼内的一切动静。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但也极具诱惑力的计划。

迪米特里为此准备了整整一周。他准备了全套的潜行装备,包括夜视仪、消音手枪、以及用于攀爬的绳索和挂钩。他还反复研究了天气预报,最终将行动时间,定在了三天后的一个预报有雷暴雨的夜晚。

他相信,在那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他将像一个真正的“黄鼠狼”,悄无声息地,潜入鸡窝的旁边,将那只最肥美的鸡,置于自己的獠牙之下。

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凤凰军工厂,保卫科,地下监控室。

这里是“壁虎”计划的核心指挥中心。

老刘虽然身在鞍山,但他早已在这里,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监控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块显示屏。这些屏幕上显示的,并非传统的摄像头画面,而是一系列由各种传感器传回来的、充满了代码和波形图的数据界面。

这套被老刘命名为“天网”的安防系统,正是姜晨在启动“壁虎”计划时,亲自为保卫科设计的。

其核心技术,全部来自于他从“星际军工系统日志”中,用积分兑换出来的、超越这个时代至少三十年的安防科技。

在1983年,当全世界最顶级的安防系统,还停留在闭路电视监控和简单的红外报警器层面时,姜晨已经将“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雏形,应用到了凤凰军工厂的保卫工作之中。

沿着工厂数百公里长的地下铺设的微型震动光纤传感器,任何微小的、非正常的震动,如攀爬、挖掘,都会被立刻捕捉并定位。

伪装成路面下的减速带或路边的电线杆,可以精确地记录下每一辆经过车辆的重量、轮距、以及车内是否有异常的无线电信号发射。

可以穿透墙壁的定向微波探测器,对特定区域进行非接触式的人体活动和设备扫描,迪米特里使用的望远镜,就是被它发现的。

可以说,从迪米特里踏入凤凰市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被这套系统,记录、分析、并打上了“高危目标”的标签。

“报告,‘钓鱼一号’、‘钓鱼三号’目标,今日活动轨迹正常,无异常接触。”

“报告,‘摄影五号’目标,今日拍摄照片已截获,正在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其镜头焦段无法穿透我们的防窥玻璃。”

“报告,内部‘鱼线’三号、七号,今日均有异常资金入账,已记录在案,继续监控。”

一名年轻的保卫干事,正在有条不紊地向临时负责人汇报着情况。

这些代号,正是老刘在离开前,亲自为那些潜伏在工厂周边的各国间谍们,起好的爱称。

而迪米特里,这个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KGB精英,他的代号,就是“黄鼠狼”。

“‘黄鼠狼’今天有什么动静?”临时负责人问道。

“报告,‘黄鼠狼’今天下午,曾两次驱车,经过西侧的废弃仓库。我们的道路压力传感器显示,他的车速明显放缓。同时,我们的微波探测器捕捉到,他使用了高倍率的望远镜,对仓库的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

“他终于要忍不住了。”负责人看着地图上那个被标记为“废弃仓库”的红点,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这个仓库,根本不是什么巧合。

它正是老刘在启动“壁虎”计划时,故意暴露给所有潜伏间谍的一个、看似完美的“尾巴”。

在“壁虎”计划的构想中,面对多方势力的渗透,单纯的防守和抓捕,是最低效的,也最容易打草惊蛇。

最高明的策略,是主动出击,设置陷阱,进行“信息喂食”和“反向捕获”。

他们故意撤掉了仓库周围的明哨,伪造了其产权属于市物资局的“公开”信息,甚至通过一些“小道消息”,暗示那个仓库即将被拆除,从而制造出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

这个仓库,就像一块被精心布置在捕鼠夹上的、散发着诱人香味的奶酪,专门等着像迪米特里这样自作聪明的黄鼠狼,自己钻进来。

“命令技术组,对仓库内的所有传感器,进行最后一次检查。”负责人下达指令,“红外感应器、压力传感器、微动探测器……确保每一个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我要保证,一只苍蝇飞进去,我们都能知道它的性别。”

“是!”

“通知行动组,今晚开始,24小时待命。一旦‘黄鼠狼’进入陷阱,立刻封锁所有出入口,关闭信号屏蔽器,进行活捉。记住,要活的。这条大鱼,对我们还有别的用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