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64章 “熊猫”计划

第364章 “熊猫”计划(2/2)

目录

冯振国也点了点头:“就按你所说的办!你需要我们做什么?”

看到两位终于被自己说服,姜晨的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他把那份代号为“熊猫”的计划书,翻到了第一页。

“两位,我的计划很简单。”

“第一步,就是‘布局’。”他指着地图,“我们必须立刻成立一个由情报、商业、外交人员组成的、绝对可靠的秘密小组。这个小组,需要立刻前往赌城,注册一家资金雄厚的、看起来与任何官方背景都毫无关联的‘国际娱乐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就是投资和经营各种娱乐项目,尤其是……大型海上旅游项目。”

“海上渡船?”

刘老几乎是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个词。

他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怀疑。

他研究过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乃至航空母舰。他熟悉每一种军舰的火力、装甲和航速,但“渡船”,对他而言,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充满了资本主义腐朽气息的领域。

将一艘航母伪装成一个豪华娱乐场?

这听起来,不仅荒诞,甚至带有一丝侮辱性。

冯振国也同样感到了困惑。

作为长期负责情报和政治工作的领导,他更习惯于用辞令、文化交流或是经济援助这类“根正苗红”的身份作为掩护。

天然地带有一种灰色和危险的属性,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在国际上引发负面的舆论。

“小姜,这个伪装身份,是不是……太招摇了?”冯振国沉吟着说道,“而且,国际上声誉不佳,用这个名义,会不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两位老人那写满了“不理解”的表情,姜晨却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

“是的。”他再次确认道,语气笃定,“这是一个最完美的、最不容易引起怀疑的伪装身份。”

他没有急于解释,而是反问道:“两位,请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用一个更‘正常’的身份,比如说,一家普通的航运公司,或者一家钢铁贸易公司,去购买一艘六万吨级的、废弃的航空母舰船体,会发生什么?”

刘老和冯振国对视了一眼,几乎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会立刻引起全世界情报机构的最高警报。”刘老沉声说道,“没有任何一家正常的航运公司,需要一艘拥有飞行甲板的船。也没有任何一家钢铁公司,会花大价钱去购买一艘结构复杂的军用舰船来炼钢,那成本太高了。这种行为,在专业人士眼中,就等同于在脸上写着‘我要把它改成军舰’。”

“没错。”姜晨打了个响指,“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商业行为,用在这里,反而会成为最不合理、最引人怀疑的举动。因为它无法解释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你买航母,到底要干什么?”

“但‘渡船’,却能完美地掩盖这一切。”

“行,就听你的。”

“第二步,是‘等待’。”姜晨的语气变得深沉,“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我所‘预言’的那个时刻的到来。一旦黑海造船厂的那艘‘瓦良格’号,从一件国之重器,变成一件无人问津的、需要耗费巨额维护费用的‘废铁’。到那个时候,急于甩掉这个包袱的联邦政府,将会非常乐意,将它以废铁的价格,卖给我们这家‘财大气粗’的娱乐公司。”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魔改’。”姜晨将那张画满了红色修改痕迹的“瓦良格”改造图,铺在了两位老人的面前,“一旦我们成功地将她‘请’回来,我们就要立刻启动对她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工程。拆除导弹发射井,铺设平直甲板,安装我们自己的‘神盾’、动力系统,以及……我为她准备的、全新的‘电容弹射’系统!”

“电容弹射?”

刘老对于这个词有些陌生。

他这半辈子都在研究如何追赶世界,尤其是如何追赶那个横行大洋的Y酱海军。

而对于航空母舰,他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情报简报,他办公室里堆得比炮弹壳还高。

他知道弹射器,那是航母的灵魂,是区分“玩具”和“真家伙”的标尺。

在他的认知里,弹射器只有一种,那就是Y酱海军使用的、如同工业怪兽般的蒸汽弹射器。

他曾在无数份情报图纸上,研究过那套复杂到令人绝望的系统——巨大的高压锅炉、迷宫般错综复杂的蒸汽管路、长达百米的精密活塞气缸……那是一头被囚禁在航母甲板之下的、需要吞噬海量能量和淡水才能咆哮一次的钢铁巨兽。

它的技术难度,就像一座横亘在龙国面前、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峰。

刘华清甚至在最乐观的梦里,都只敢奢望龙国能在五十年后摸到它的门槛。

可现在,姜晨口中吐出的,却是一个他从未听过的、完全陌生的组合。

“电容”?

这个词,在他的印象里,属于收音机,属于雷达,属于那些精密的、小巧的电子元件。

它代表的是弱电,是信号,是安安静静躺在电路板上的小东西。

而“弹射”?

那代表的是暴力,是力量,是能在三秒内将一架重达三十吨的战斗机从零加速到起飞速度的、最纯粹的物理冲击!

把“电容”和“弹射”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强行捏合在一起,给刘老带来的感觉,就像是有人告诉他,可以用一根绣花针去撬动地球。

这中间的鸿沟,是物理学常识上的断层!

一瞬间,他甚至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姜晨在用某种他无法理解的技术比喻。

然而,当他抬起头,看向姜晨时,他心中所有的疑虑和困惑,瞬间被一种更加强烈的情绪所取代——那是一种混杂着巨大好奇和无限希望的、近乎于饥渴的求知欲。

因为他看到的,是姜晨那双平静如深潭,却又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星辰的眼睛。

这双眼睛,他太熟悉了。

在“龙牙”诞生前,在“神盾”铸成时,在“垂发”方案颠覆所有人认知的那一刻,他都曾看到过这双眼睛。

它代表着一种超越时代的自信,一种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力量。

这一刻,刘老知道,姜晨绝不是在开玩笑。

不是蒸汽弹射,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电磁弹射,它是一条全新的、只属于龙国、只属于姜晨的道路!

想通了这一点,刘老那颗因为震惊而一度停跳的心,开始以擂鼓般的速度狂跳起来。

他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决定“龙腾级”命运的下午,自己正站在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口,等待着姜晨为他推开那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他喉结滚动,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将所有的疑问、震惊和期待,都汇聚成了一道灼热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姜晨的脸上。

见姜晨平静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他终于忍不住,用一种近乎于催促的、带着颤音的语气追问道:“小姜,你快说!这个‘电容弹射’,到底是怎么回事?!”

姜晨也不吊着这位老人的胃口,于是将他的构想和电容弹射的原理娓娓道来。

整个过程,刘老和冯振国都处于一种极度的震撼当中,他们没想到居然还能利用如此巧妙的方式将战斗机送上天。

“而这便是‘熊猫计划’的主体。”在解释完电容弹射之后,姜晨补充道。

“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将可以跳过最耗时、最艰难的船体建造阶段,以最快的速度,让我们的海军,拥有第一艘真正具备现代化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

听完姜晨的整个计划,刘老和冯振国,都感到一阵心潮澎湃。

这个计划,大胆、周密,环环相扣,充满了想象力,又具备着极高的可行性。

“好!好一个‘熊猫’计划!”刘老激动地说道,“小姜,你放心,这个秘密小组,我亲自来组建!保证给你找来最可靠、最精干的人!”

然而,姜晨却摇了摇头。

“老人,这个计划,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也是最不确定的环节。”

他的表情,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

“要确保这个计划万无一失,我们不能只在外面做文章。我们需要准确地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做出放弃‘瓦良格’的决定;我们需要准确地知道,他们的底价是多少;我们更需要准确地知道,在整个交易和运输过程中,我们的其他对手,会设置什么样的障碍。”

“而只靠外部的情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他看着两位老人,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必须拥有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一个能为我们提供最精确情报的、绝对可靠的内部来源。”

这番话,如同一块沉重的铅块,被猛地投入一池深不见底的寒潭,没有激起任何喧哗的浪花,却让整个办公室的空气,瞬间凝结、下沉,变得粘稠而又冰冷。

刚刚还因为“熊猫”计划那精妙构思而心潮澎湃的刘老和冯振国,脸上的激动和赞叹,如同被寒风吹熄的烛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发自骨髓的凝重。

刘老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那双眼睛,此刻眯成了一条缝。他放在膝盖上的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指节微微发白。

而冯振国亦是不遑多让。

他俩都明白了姜晨话中的深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