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66章 澳门的“赌船”

第366章 澳门的“赌船”(1/2)

目录

ps:238放出来了

“清源”行动的余波,仍在龙国工业体系的各个角落里激荡。

一场史无前例的内部清洗,让无数潜藏的隐患被连根拔起,也让整个国家的保密和反间谍体系,经历了一次最深刻的淬炼。

凤凰军工厂,保卫科,那间见证了“黄鼠狼”落网和“同志”诞生的那间地下办公室。

老刘,这位刚刚从鞍山和京城辗转归来,亲自完成了对“焦土”计划所有后续收尾工作的老将,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地擦拭着他那支已经不再配发,但却始终带在身边的54式手枪。

冰冷的钢铁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个陪伴了他半生戎马生涯的、沉默的战友。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姜晨推门而入。

“老刘,辛苦了。”姜晨将一份用牛皮纸袋密封的文件,轻轻地放在了老刘的桌上。

老刘放下手枪,抬起那双总是微微眯着的眼睛,看了一眼文件袋上那个特殊的、代表着最高保密等级的印章,眼神没有丝毫波澜。

他知道,一场战役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场更艰难的战役的开始。

“‘同志’那边,已经传回了第一批情报。”姜晨的声音低沉,“比我们预想的还要详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内部腐化程度,以及他们对那艘船的矛盾心态,为我们的计划,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熊猫’计划,可以正式启动了。”

老刘点了点头,他拉开抽屉,将手枪放回最深处,然后,郑重地戴上了自己的老花镜,打开了那份文件。

文件里,没有复杂的图纸,也没有冗长的技术报告。只有一份行动纲领,以及一份由姜晨亲自草拟的、关于行动小组组建的要求。

“老刘,抓捕‘黄鼠狼’,审讯‘工程师’,这属于我们的传统战场。”姜晨看着老刘,语气变得异常严肃,“我们熟悉规则,我们掌握主动。但‘熊猫’计划,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它的战场,在境外,在人心,在资本的牌桌上。它需要的,不再是枪和手铐,而是西装、香槟、商业合同,以及一张能够骗过全世界的、天衣无缝的假面。”

“我需要你,亲自挂帅,组建这个行动小组。小组的成员,必须绝对可靠,精通外语和国际商务,并且拥有在海外复杂环境下独立作战的能力。他们将是我们伸向黑海的、最锋利的手术刀。”

老刘仔细地阅读着文件上的每一个字,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但他的内心,却早已掀起了波澜。

他戎马一生,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没有硝烟的情报战线,他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

他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在抓捕“工程师”这样的大案中,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他从未想过,在即将退休的年纪,竟然还会接到这样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务都更加复杂、更加充满挑战、也更加激动人心的任务。

在资本的牌桌上,与全世界的顶级玩家进行博弈?

这听起来,比在深夜里抓捕武装特务,要刺激得多。

最重要的,下达这个任务的人,是姜晨。

“这个任务,我接了。”老刘合上文件,语气平静但斩钉截铁。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第一次,重新燃起了一种属于年轻时代的、猎人发现新猎物时的兴奋。

“至于行动的执行人,那个需要站在台前的‘白手套’,我这里,倒是有个压箱底的、最合适的人选。”

“哦?”姜晨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

“他叫徐航。”老刘缓缓说道,“前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在一次训练事故中受伤,提前退役。他父亲是南洋的老华侨,有点家底。退役后,他下了海,在香港和东南亚一带,做了十几年的转口贸易,生意做得很大,人脉很广,在圈子里名声也很好。”

“最重要的是,”老刘的语气加重了几分,“他的背景,我们审查了十几年,比蒸馏水还干净。他虽然是个商人,但骨子里,流的还是军人的血。这些年,他利用自己的商业渠道,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被西方禁运的设备和技术。他不止一次向组织表示,只要国家需要,他可以随时放弃所有身家,回来为国效力。”

“一个有军人背景、熟悉海外商业规则、人脉广博、且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商人……”姜晨的眼睛亮了,“这简直就是为‘熊猫’计划量身定做的人选!”

“是的。”老刘点了点头,“把他放在台前,没有人会怀疑。他就是那只最完美的、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熊猫’。”

1985年,秋。

澳门,这座被葡萄牙人统治了数百年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远东小城,正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混杂着慵懒与欲望的气息。

狭窄的石板路上,古老的欧式建筑与中式庙宇并肩而立。空气中,弥漫着大西洋海风的咸湿、葡国菜的浓郁香料,以及赌场里那24小时永不熄灭的、金钱与荷尔蒙的味道。

就在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里,一家名为“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的机构,在南湾的一座高级写字楼里,悄然注册成立。

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高达一亿港币。

在当时的澳门,这绝对是一笔足以引起轰动的巨款。

然而,它的成立,却没有在媒体上激起任何波澜。一切手续,都在一种神秘而高效的力量推动下,以最低调的方式,迅速完成。

公司的法人代表,名叫徐航。

很快,这个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各种高端酒会、商业论坛和慈善晚宴上。

徐航的形象,被塑造得堪称完美。

他年约四十,身材高大挺拔,常年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意大利手工西装,手腕上戴着一块百达翡丽的限量款金表。他面容儒雅,谈吐风趣,既能用流利的英语和商界巨擘们探讨国际原油期货的走势,也能用带着广府口音的普通话,和来自内地的官员们吟诵唐诗宋词。

他给外界的印象是:一个出身南洋富商世家、继承了巨额遗产、对赚钱没有太大兴趣、却热衷于各种新奇刺激的娱乐项目的、神秘而又财力雄厚的“超级玩家”。

而为他这个形象提供最坚实支撑的,是源源不断的、仿佛永远也花不完的巨额资金。

这些资金,正是姜晨通过“龙牙”和“玄武”等军售项目获得的、数以亿计的美元利润。

它们通过瑞士的银行、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以及香港无数个错综复杂的账户,经过了数十次的、专业到极致的“清洗”,最终,变成了一笔笔干净的、无法被追溯来源的商业投资,注入到了“创律公司”的账上。

在一次由香港总督府举办的、名流云集的慈善晚宴上,徐航在几杯昂贵的法国红酒下肚后,被一名来自《南华早报》的记者,半开玩笑地问及他那家神秘的“创律公司”,未来的商业计划。

徐航靠在沙发上,摇晃着手中的酒杯,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混合着醉意和狂想的笑容。

“商业计划?”他轻笑一声,仿佛听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我对那些房地产、金融之类的生意,不感兴趣,太无聊了。”

他顿了顿,故意压低了声音,对着周围一圈被他吸引过来的记者和名媛们,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我的公司,最近正在寻求一个独一无二的商业项目。一个能让整个亚洲,都为之疯狂的项目。”

“我计划,从欧洲,购买一艘退役的、废弃的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