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热血与冷静(2/2)
王处长的目光在我们三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陈默桌上那叠厚厚的信纸上。
“听说,你们对学校的奖学金评定有意见?”
陈默刚要开口,我抢先一步:“王处长,我们是在反思。反思作为大学生,该如何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赵瑞龙立即接话:“是的,我们正在讨论,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五四精神,而不是停留在空谈上。”
王处长的脸色稍缓:“这个态度很好。学校最近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队,去贫困地区支教调研,你们有兴趣吗?”
“有!”我们异口同声。
送走王处长后,陈默疑惑地看着我:“致远,你刚才为什么阻止我?”
“因为我想通了,”我说,“与其写一万字的批评,不如做一件实事。去亲眼看看,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子。”
赵瑞龙难得地表示赞同:“这次我站致远这边。社会实践是个好机会,既能积累资本,又能了解国情。”
“积累资本?”陈默皱眉。
“别这么较真嘛,”赵瑞龙拍拍他的肩,“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第二天,我们三人一起报名参加了社会实践队。在填报意向时,发生了有趣的分歧。
陈默选择了最偏远的黔东南山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了解真实国情。”
赵瑞龙选择了苏南的乡镇企业:“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值得学习。”
而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省份,一个我从未去过的贫困县。
“为什么选那里?”沈清薇问我。
“因为我想知道,”我望着远方,“在我的家乡,除了我熟悉的那个村庄,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希望。”
报名后的夜晚,我独自在操场跑步。汗水模糊了视线,却让思绪格外清晰。
我想起父亲信中的一句话:“儿啊,读书人要知道冷暖,更要知轻重。”
也许,这就是成长——在热血与冷静之间找到平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
跑完步,看见陈默和赵瑞龙在单杠区聊天。这难得的和谐景象,让我感到一丝欣慰。
“决定了,”陈默说,“去黔东南。”
“我去苏南,”赵瑞龙说,“回来比比看,谁的收获大。”
我们相视而笑。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刚入学时的单纯时光。
但我知道,这次社会实践,将会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在那里,我们将看到书本之外的真实中国,也将找到各自不同的人生答案。
夜空中的星星很亮,就像我们心中不灭的理想。只是这一次,我们学会了用更务实的方式,去追逐那些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