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折妙字换柱抽梁 掣牙签指鹿为马(2/2)
蘅香说:“我说一个‘军’字,把中间那一竖抽出来,搓成一个小团子,放在字的顶上,就变成‘宣’字了。”兰言感慨:“这个令虽然有意思,但要一下子凑出几个例子,恐怕不容易。”秀英接着说:“我说一个‘平’字,把中间那一竖抽出来,搓成团子放在顶上,就变成‘立’字了。”众人听了都齐声叫好。
玉芝说:“我说一个‘车’字,把中间那一竖抽出来,搓成团子放在顶上,变成一个……”春辉催她:“说了半天,怎么不说了?”玉芝挠挠头:“刚才想得明明白白的,怎么突然就忘了?”青钿调侃:“依我看,你这‘抽梁换柱’,大概跟之前‘分之,人也’(玉芝之前自创的不规范说法)一样,又是你自己编的新花样吧!”
紫芝说:“蘅香姐姐是把抽出来的笔画搓成团子,我要是把它拉成长条,行不行啊?”蘅香说:“只要有意思,有什么不行的。”紫芝笑着说:“那我就把玉芝妹妹没搓成、还弄‘坏’了的那个团子,拉成长条,再放回‘车’字中间断了的地方,还是一个完整的‘车’字——这就叫‘反本还原’!”众人都笑了,各自喝了一杯酒。
米兰芬说:“我喝两杯酒,托玉姑娘帮我说个笑话。我表哥是个秀才,要是你能说个骂秀才的,我额外再喝一杯。”
玉儿就讲:“有个老头,特别喜欢说笑话。这天元宵节,他出去看灯,被几个秀才拦住,求他说个笑话。老头说:‘说笑话倒不难,就是今天吃的东西不消化,身子懒得出奇。’秀才们问:‘为啥不消化啊?’老头答:‘前几天偶然吃了几个没煮熟的汤圆,肚子连着疼了两天,刚才上厕所,仔细一看,那汤圆居然还是生的!’”
青钿笑着问:“那汤圆颜色变绿了吗?”绿芸接话:“没变绿,倒变青了——所以(那些秀才)都穿着青衫(古代秀才常穿青衫,暗指秀才像生汤圆一样“青涩”无用)。”
吕瑞蓂说:“我还欠着一个笑话没听,我也喝两杯,还是麻烦玉儿吧。”玉儿又讲:“有个解差,押着一个和尚去发配。走到半路,解差喝醉酒,昏了过去。和尚趁他睡熟,把解差的头发剃光,又把自己的僧衣脱下来给解差穿上,再把枷锁卸下来,套到解差脖子上,然后赶紧跑了。
解差醒了酒,不见和尚,急得不行。来回走了半天,忽然看见自己穿的是僧衣,伸手一摸头,居然是光溜溜的和尚头,再仔细一看,枷锁还套在自己脖子上。他纳闷极了,说:‘和尚明明在这儿(指自己),那我去哪儿了?’”
兰言笑着说:“这个解差是醉糊涂了,忘了自己是谁,还算情有可原。可近来世上,有些人事儿看得明明白白的,突然就胡言乱语,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不知道又是为啥?”紫芝接话:“大概是前一天的酒还没醒吧!”
青钿说:“玉儿快接着讲,我也喝两杯。”玉儿道:“有个道学先生,总教别人:只要能琢磨透孔子的一两句话,这辈子都够用了。有天遇到个年轻人,年轻人说:‘我这辈子,也只琢磨透孔子两句话,觉得特别贴切,越想越觉得心里舒坦、身子轻快。’
道学先生一听,立马恭敬起来,说:‘没想到先生这么年轻,居然有这么高的悟性!不知道是哪两句话?’年轻人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粮食要越精细越好,肉要切得越细越好,专讲吃的)。’”这话一出,众人都笑了。
红珠说:“笑话讲完了,请蘅香姐姐接着行酒令吧。”兰芝道:“剩下的酒令不多了,所有规矩还照之前的来,不用再一次次总结了。”
蘅香抽到了“桥梁”主题的双声酒令,说:“城池(关联“桥梁”相关的建筑场景),严格遵照《道德指旧论》里的句子——‘通千达万而志在乎陂池’。这里‘陂池’是叠韵词,我敬紫芝姐姐一杯。”
紫芝叹道:“这两天我手气太差,打牌就输,哪能抽到好签啊?玉儿,帮我抽一支,只要是‘天文’‘地理’这种宽泛的题目,我就能有话说了。”玉儿答应着,抽了一支签。刚要查看,青钿抢过去看了眼,发现是“天文”,赶紧丢回签桶里,说:“是‘虫名’主题的双声令!”
紫芝急了:“完了!我刚才还因为上一轮漏报‘万而’这个双声词暗自得意,没想到又碰到这么难的题目!原来她手气比我还臭!我最讨厌的就是虫名,它偏要冒出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说不定不是虫名,你故意骗我吧?”
青钿说:“姐姐要是觉得这个题目太窄,再抽一支不就行了?”紫芝反驳:“呸!胡说!我怎么能乱了酒令规矩!都怪玉儿这孩子手气不好。你想啊,虫名这种题目,就像之前他们说的蜘蛛、蚰蜒,双声、叠韵的词都只能从虫子名字本身找,怎么能让别人喝酒(指难找到可用来敬酒的双声\/叠韵词)?
要是抽个天文、地理,有风云、雷雨、江河、湖海这些词,随便都能展开说。现在弄个虫名,还不知道能不能凑着交差。你可把我坑惨了,我都‘江郎才尽’了!”
春辉调侃:“别人抽了签,也就想一会儿,马上就能接令;你倒好,先扯半天闲话,再慢慢琢磨。玉儿!你写了这么久,估计累了,先去花园玩会儿歇一歇,这儿轮着接令还早着呢!”
紫芝道:“姐姐不用激我。我倒是想了个虫名,不过报出来之后,要是有人能把这个虫名(不管倒着说还是正着说),从经史子集或者注释里,找出包含这两个字的句子,我就额外说个笑话;要是没人能找出来,各位就各喝一杯,怎么样?”
兰芳问:“这倒有意思。要是在座有两个人都找出了句子呢?”紫芝答:“哪怕十个人找出来,我就说十个笑话。要是你们说完之后,我也能找出一句,该怎么算?”众人道:“那我们就各自再喝一杯。”
幽探说:“这又额外套出这么多规矩,还不知道是什么了不起的虫名呢。妹妹快说吧!”紫芝故意卖关子:“各位姐姐离远点儿,我可说了,等会儿被它咬了,我可不管——臭虫!《山海经》里说‘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虫”字对应“臭虫”的主题)。
这里‘如人’是双声,‘人而’是双声,‘而二’是双声,我敬琼英姐姐一杯,再讲一个笑话,在座各位各喝两杯。”
吕祥蓂说:“你找出这么多双声词,倒不如让我们每人喝一壶算了!”宝钿道:“这玩法真有意思,居然扯出臭虫来了!”兰言道:“我的天!这‘臭虫’两个字,要从哪本书里找包含它的句子啊?我先认输,喝一杯!”
戴琼英道:“兰芝姐姐说不用一次次总结,那我该喝的这杯酒,谁能替我说个笑话(抵酒),我好喝酒啊?”紫芝道:“你喝两杯,我替你玩个‘翻筋斗’的酒令。”星辉问:“什么叫翻筋斗啊?”
紫芝解释:“就是说一个字,像翻筋斗似的倒过来,笔画还是原来的,读音却变了。说不出来,还是照之前的规矩喝一杯。我先举个例子,‘士’字翻个筋斗,变成‘干’字。”
月芳道:“这倒有趣,可惜一时想不出来。”秀英说:“我用我的姓‘由’字,翻个筋斗,变成‘甲’字。”春辉道:“紫芝妹妹故意弄这种酒令扰乱人心,谁有空想啊!我们先把这杯喝了,再把在座各位该喝的两杯干了,好去帮她捉臭虫!”
紫芝又说:“去年我家臭虫太多,买了一包毒臭虫的药,特别高兴。等打开一看,里面写着:‘要是捉住臭虫,把药塞进它嘴里,马上就能毒死;要是没毒死,再塞一两次,务必毒死为止。’今年又买了个秘方,打开一看,就两个字——‘勤捉’!”
亭亭道:“姐姐先别聊了,我有件事想问:刚才你说‘臭虫’这两个字,不管倒着说还是正着说都算,我倒想起一句包含这两个字的话。”紫芝故意吓一跳:“姐姐这话,听得我浑身发麻,莫非你说的是两个‘王’字组成的(“臭虫”倒着是“虫臭”,“虫”“臭”二字偏旁均含“王”,此处是调侃)?”亭亭连连点头。
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咱们下回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