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414章 春天从裂缝开始

第414章 春天从裂缝开始(2/2)

目录

她慢慢抬起头,目光扫过人群。

每一个低垂的眼、紧握的手、颤抖的唇,都在诉说一种她熟悉至极的孤独——那种明明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像隔着整片海洋的疏离。

然后,她看见了那个女孩。

坐在第三排最边上,十七八岁的样子,校服外套搭在肩上,手指死死掐着膝盖,指节发白。

她一直在举手,又一次次放下,像是鼓足了勇气,却又害怕成为焦点。

最后一次,她终于没再收回。

她的手悬在半空,微微发抖,像一片即将断裂的叶子。

林野看见那只悬在半空的手时,心跳漏了一拍。

那不是普通的举手,而是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像被无形的绳索吊着,又怕坠落,又不敢松开。

她太熟悉这种感觉了。

曾经她也是这样,在课堂上想举手回答问题,却总在最后一秒缩回指尖,生怕声音抖得难听,怕答错,怕引来母亲冷冷的一句:“这么简单都不会?”

但她还是站了起来。

没有预演,没有提词卡,甚至没看一眼江予安。

她只是缓缓起身,从随身的帆布包里取出那把金线缠柄的刻刀。

刀身细长,是江予安前年送她的生日礼物,说是在旧货市场淘来的修复工具,原是用来修补陶器裂痕的。

她一直带在身边,却从未真正用过。

此刻它躺在掌心,冰凉而沉实,仿佛终于等到了它的使命。

她走向那个女孩,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一场即将破碎的梦。

全场静了下来,连投影仪风扇的嗡鸣都清晰可闻。

她在女孩面前蹲下,与她视线平齐。

女孩的眼泪已经滚下来,一滴一滴砸在膝盖上,校服布料吸了水,颜色深了一圈。

“你说你爸从不说话,”林野的声音很轻,却穿透了整个空间,“可你记得他修自行车时哼的调子。”

女孩猛地一颤,抬头看她,瞳孔里浮起一层惊愕的光。

“写下来吧。”林野将刻刀递过去,刀柄朝前,“不用给他看,就当是给那个等他开口的小孩一个回应。”

空气凝滞了一瞬。

然后,女孩颤抖着伸出手,指尖几乎碰不到刀柄,像是怕这东西会割伤她。

但最终,她握住了——用力得指节发白,仿佛那是唯一能抓住的真实。

她转身扑向留言册,那本由江予安亲手装订、摆在展厅中央的厚皮本子。

封面刻着一行小字:“所有未出口的话,都有地方落下。”

女孩跪坐在地,背脊绷得笔直,用尽全身力气,在纸页上刻下第一个字。

不是写,是刻。

每一笔都带着迟疑、痛楚,却又异常坚定。

墨迹未干,已有泪水晕染开来,可她不停。

就像要把十几年沉默的父亲、无数个晚饭桌上低垂的头、阳台外晾衣绳晃动的声音,全都压进这一道道划痕里。

林野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心口忽然轻轻一响。

不是刺痛,也不是灼烧,而像是封冻已久的河面,裂开第一道缝隙。

细微的一声“咔”,接着,有什么温热的东西开始汩汩涌出——缓慢,却不可阻挡。

她低头,手指抚上胸口,那里荆棘纹身依旧盘踞,可边缘竟泛起一丝极淡的绿意,如同枯枝深处藏着的芽苞。

她没哭。

只是觉得,胸口空了一块,又满了一块。

散场后,人群如潮水退去,留下满地纸屑与余温。

她和江予安并肩走出老图书馆,夜风拂面,带着春末特有的湿润气息。

黄浦江在远处流淌,对岸灯火倒映成片,像谁撒了一把碎玻璃。

他们走得很慢,谁都没说话。

直到路过一座桥,林野忽然停下,望着江面良久,才开口:“我想把阳台的陶罐都搬进书房,让它们陪着我写下一本书。”

江予安侧头看她,眼神温柔,“写什么?”

她笑了笑,风撩起她的发丝,扫过眼角,“不知道。但这次,我不急着找答案了。”

话音落下,她没回头,却知道,在某个街角阴影里,周慧敏正站着。

手里抱着一本《歪读》,正低头填写快递单。

收件人:林野。

附言栏——空白。

而此刻,林野尚不知晓,次日清晨醒来,会看见什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