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417章 刻刀留给明天

第417章 刻刀留给明天(2/2)

目录

江予安没有接话,只是反手将她的手包得更紧。

“可现在,它成了别人的光。”她轻声说,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那些留在讲台上的刻痕。

车窗映出她模糊的轮廓,心口的位置隐隐发烫,却不痛了。

那片荆棘纹身正缓缓舒展,如同冻土初融,裂开缝隙。

她想起父亲那根缠着红棉线的钓鱼竿——陈旧、笨拙,从未说出爱,却总在暴雨夜替她接住漏雨的屋檐。

原来有些工具,本就是用来传递的,哪怕传递者自己,从未学会如何使用。

当晚,她回到公寓,没有开大灯。

书桌上的电脑屏幕亮起幽蓝的光。

她坐了很久,直到窗外雨停,月光悄悄爬上键盘。

她新建了一个文档。

光标在空白页上跳动,像一颗等待落地的心。

然后,她终于敲下标题:

《光从裂缝来》

没有大纲,没有设定,也没有开头的故事。

她只是在首页画了一把刻刀——刀柄断裂,金线垂落,仿佛曾被人狠狠折断,又被人一寸寸重新缠好。

屏幕静默。

文档空白如初,却已承载千钧。

林野没有开灯,任由月光一寸寸爬上她的书桌。

那台旧笔记本的屏幕泛着幽蓝的冷光,映在她眼底,像一片沉静的湖。

文档首页,她画下的刻刀静静地悬在白纸中央——刀柄断裂,金线垂落,仿佛曾被狠狠折断又艰难重连;而刀尖所指的方向,是一束微弱却坚定的光,从裂隙中斜劈下来,照亮了未写一字的空白。

她盯着那把虚拟的刻刀看了很久,指尖无意识地抚过心口。

那里曾日夜灼痛,荆棘如藤蔓般缠绕着她的呼吸,每一根刺都扎进记忆的血肉里:周慧敏的耳光、钢琴键上冻僵的手指、烧成灰烬的日记本、医院走廊里父亲躲闪的眼神……那些曾经只能用自毁来回应的痛,如今竟以另一种方式活着——不是作为伤口,而是作为火种。

她忽然笑了,很轻,像是怕惊扰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原来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向谁证明自己没疯、没错、没输。

也不是为了把童年剖开,一遍遍展示给世界看,换取一点迟来的同情。

她终于明白,文字真正的重量,是替那些还说不出话的人守住一句:“我在这里。”

这个念头落下时,心口的荆棘纹身竟微微发烫,却不痛了。

那片纠缠多年的黑色脉络正缓缓舒展,如同干涸河床迎来春汛,裂出细小却真实的生机。

她想起讲台上那个黑卫衣女孩放入陶罐的碎镜——锋利、残缺,却仍能反射光芒;也想起男孩刻下“废”字时咬紧的牙关,那不是屈服,是挣扎着不肯熄灭的余焰。

她伸手关掉文档,没有写下第一个句子。

有些故事不该被急于填满,就像伤疤需要时间结痂,灵魂也需要留白去呼吸。

客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江予安披着薄衫走来,手里拿着一叠社团反馈表。

他坐在她身旁的地毯上,背靠着沙发,翻到某一页时动作顿住。

照片是从手机打印出来的,边缘粗糙,却清晰得令人心颤:一把旧水果刀插在阳台花盆中,刀柄缠着褪色的蓝布条,旁边压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几行歪斜却用力的字:

“今天我没割手。

我刻了‘我在’。”

江予安沉默地看着,然后起身,走到书房墙边。

那里贴着几张零散的纸条和物件——第十八根烟头的照片、一封从未寄出的道歉信复印件、还有她第一次心理咨询时撕碎又拼回的日程表。

他在空处轻轻贴上这张照片,退后一步,凝视良久。

林野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倚着门框,静静望着他的背影。

夜风从阳台吹进来,掀起她衣角,也吹动了桌上未保存的文档页面,那把刻刀的影像在荧光中轻轻晃动,像一颗跳动的心。

她转身走向阳台,栏杆外是整片沉睡的城市,江面远处有一点灯火随波摇曳,孤寂却执着。

她把手贴在小腹的位置,那里空无一物,却又仿佛已有某种温柔正在酝酿。

“这一次,”她低声说,声音融进风里,“我不急着完稿了。”

有些故事,本来就要留给明天。

而在她电脑深处,那段职校活动的录像文件静静躺在文件夹里,名为【光-未命名01】。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