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托国(1/2)
他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核心:“苏相方才所言,皆是利好消息,然诸位爱卿可知,朕与朝廷,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发动民间?”。
殿内安静下来,众臣目光聚焦于皇帝身上。虽然各有猜测,但都等待着最高决策者的明示。
秦思源缓缓站起,走到悬挂的巨大北境地图前,手指划过那广袤却标注着无数“残破”、“荒芜”、“人口锐减”符号的区域,声音变得凝重:“北方大地,自天启末年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战乱频仍,尤其是李闯、张献忠等流寇肆虐,以及我大军与联军对峙以来,更是饱经蹂躏”。
“据政务院统计司最新估算,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等地,人口较之万历盛世,已十不存三四!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绝非虚言!”。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北伐,不仅仅是要消灭眼前的敌人,更是要收复这片满目疮痍的河山,要让我大夏的政令、教化、生机,重新覆盖这片土地!”。
“然而,地无人不兴,业无人不旺!北方残破至此,首要便是‘填人’!需要大量的、认同我大夏理念、愿意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扎根的百姓,去开垦荒芜的田地,去重建毁弃的家园,去恢复中断的工商,去构成我大夏稳固统治的基石!”。
首相苏明哲眼中闪过光芒,接口道:“陛下圣明!南方虽经战乱,但恢复迅速,如今已是鱼米之乡,生活渐趋安定”。
“若无足够动力,寻常百姓岂肯轻易离乡背井,前往那百废待兴、甚至危机尚未完全解除的北方?”。
“此次舆论动员,正是要塑造‘北伐救民’、‘北上拓荒’的大义名分,激发百姓的同理心、责任感,乃至对北方‘无主’土地的渴望!”。
雷虎也恍然大悟,抚掌道:“妙啊!让百姓自愿前往,远比强行迁徙效率更高,隐患更少!通过宣传北方的苦难,激起他们的义愤和同情;通过描绘北伐成功后北方重建的蓝图,给予他们希望和机遇”。
“再配合朝廷即将颁布的《北迁安置令》——给予土地、减免赋税、提供农具种子、甚至给予‘北迁功臣’的名分,这足以打动无数家中田亩不足、或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壮和家庭!”。
“正是此理!”,秦思源肯定道,“舆论先行,政策随后。要让南方的百姓觉得,去北方不是受苦,而是去开拓,去拯救,去共享北伐胜利的红利!”。
“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人口迁移,必须依靠民心的自发力量,辅以朝廷的引导和保障,方能成功,强制的律法,只能作为底线,而不能作为推动的主力”。
殿内众臣纷纷点头,心中对大夏朝廷这番环环相扣、深谋远虑的布局,感到由衷的钦佩。
这已远超一般军事征服的范畴,而是着眼于更长远的国家重建与社会整合。
重大战略方向已然明确,具体细节自有相关部门去完善。
会议接近尾声,秦思源神色肃穆,朗声道:“北伐决战在即,朕明日便亲率大军北上,此一去,关乎国运,非短时可归。朕离京期间,国之政务,悉由首相苏明哲主持政务院会议决断,军务由雷将军会同军部众将依既定方略执行,望诸位爱卿,精诚团结,恪尽职守,替朕守好这大夏根基!”。
“臣等谨遵圣谕!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群臣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