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84章 实验室内的技术和情感交织

第284章 实验室内的技术和情感交织(2/2)

目录

沈哲立刻俯身,认真地看着屏幕上的内容,不时点头,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确实……这个地方我之前没考虑到你这种构造方法。这个替代方案更优雅,而且避免了边界争议。卓远,还是你思路更缜密。”

封瑶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讨论,没有插话,只是偶尔在徐卓远需要调取某篇存储在实验室主机上的参考文献时,熟练地操作电脑帮他找到并打开。她的动作自然流畅,仿佛本就该如此,既提供了协助,又没有打扰他们的思路。她能感觉到,徐卓远虽然没说什么,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但他对她恰到好处的、无声的协助并未表现出任何排斥,这是一种默许。

林骁也趁此机会,更加投入地深入研究苏瑾给的剧本,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灵感,或者用手机搜索类似的舞台视觉效果参考。

一时间,实验室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氛围与空间分割:一边是数学竞赛组严谨到小数点后数位的数据核对与理论探讨,低沉的交谈声与公式符号交织;另一边是舞台剧合作的天马行空的技术构思与艺术解读,伴随着林骁偶尔兴奋的轻呼;而封瑶,则像是一个无声的枢纽和粘合剂,隐隐连接着这两个看似迥异、实则都追求着某种形式“完美”的世界。

沈哲和徐卓远高效地核对完数据,又简短讨论了几句论文表述后,沈哲准备离开。他再次看了一眼白板上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词汇,终于忍不住好奇,笑着问:“你们这……是在搞什么新项目?又是脑波又是舞台剧的,听起来比我们的数学模型酷多了。”

林骁抬起头,热情地解释道:“是和文学院合作的一个大胆尝试!想用实时采集的脑波信号,驱动舞台背景和光影变化,让科技为艺术表演赋能,用在跨年晚会的话剧表演上!”

“脑波信号?实时驱动舞台效果?”沈哲睁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讶,随即由衷赞叹,“这想法太超前了!真正的跨学科融合啊!这要是做成了,效果肯定震撼!到时候演出我一定得去看!”他的反应真诚而充满兴趣,不带丝毫敷衍。

林骁也被他的热情感染,笑着又多介绍了几句初步构想和可能面临的技术难点。

封瑶注意到,在沈哲表达赞赏和好奇时,徐卓远虽然没有参与讨论,依旧在整理自己的东西,但他微微侧头的姿态和那不易察觉地放缓了一瞬的呼吸节奏,表明他并非完全隔绝于外界的评价。他或许不在意世俗的认可,但对于来自沈哲这种同级强者的、真正理解其技术价值和应用潜力的认同,他内心并非毫无感觉。

送走沈哲,实验室重新恢复安静,但空气似乎比之前更活络了一些,仿佛沈哲的到来带来了一丝外部的新鲜氧气。

封瑶走到徐卓远身边,没有看他的屏幕,只是语气自然地轻声问:“数学竞赛那边,最后冲刺阶段如果需要帮忙,比如资料整理、文献归类或者论文格式调整这些杂事,我可以分担一些。”她的语气平和,不带任何刻意的讨好或刺探,更像是团队伙伴间的相互支持,承认彼此在不同战场上的努力。

徐卓远敲击键盘(正在保存文件)的手指顿住,侧头看了她一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审度。以前的封瑶,专注于“灵韵”项目本身,绝不会主动询问他项目之外的事情,尤其是这种纯属他个人学术竞赛的范畴。他沉默了两秒,似乎在处理这个“非标准”请求,然后回答:“目前不需要。论文主体和核心验证已完成,剩余是细节打磨。”语气依旧平淡。

“好,那如果需要就随时告诉我。”封瑶笑了笑,并不在意他的简短回应。她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他固有的边界上轻轻叩了一下,让他开始习惯她的存在和关心,这就够了。改变一座冰山,需要的是持续的温度,而非猛烈的敲击。

她回到自己的位置,打开文档,开始起草与文学院合作的初步技术可行性计划书。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她的思路异常清晰。重活一世,她看清了很多事。亲情需要用心维系,友情需要真诚经营,而爱情……她眼角的余光掠过徐卓远清隽而专注的侧影,灯光在他挺直的鼻梁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心中那片前世的荒芜之地,似乎正有柔嫩的芽悄然萌发,带着小心翼翼的期盼。

那不是少女时期冲动和盲目的迷恋,而是基于深刻了解与反省后的欣赏与疼惜,是想要靠近他那孤独而闪耀的灵魂,是希望与他并肩,共同面对未来的技术挑战与人生风雨。这一次,她不会再因为自卑而退缩,也不会再因为误解而却步。

她要主动,也要耐心。像修复一个精密的算法,需要一步步调试,找到正确的输入序列,耐心等待反馈,才能最终得到期望的输出结果。

窗外,夜色渐浓,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与天际初现的繁星遥相呼应。实验室的冷白色灯光下,三个年轻人的命运轨迹,因一个大胆的舞台构想而更加紧密地交织。而对封瑶而言,这不仅是技术的拓展与验证,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治愈、关系成长与命运弥补的,静默而坚定的航行。涟漪已起,未来的轨迹,正待她亲手描绘。

徐卓远内部逻辑系统无声更新:“封瑶主动提供数学竞赛支持(动机:团队协作延伸?个人示好?待进一步数据验证)。社交行为模式出现正向扩展,覆盖范围超出核心项目。与文学院合作项目引入外部观察者(沈哲,信誉良好),其反馈产生轻度积极外部评价,有助于项目资源获取概率。当前环境变量复杂化,社交网络节点增加,但对核心节点(封瑶)稳定性及项目优先级未产生负面影响。继续观察。”

他指尖微动,在刚刚构建的“情绪-艺术元素”动态映射模型的底层框架下,悄然添加了一个新的、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参数维度——“非语言行为微表情识别辅助校准(试验性)”。这个模块的触发阈值和权重尚未定义,其灵感来源,或许连他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正是方才封瑶在与他交谈时,那自然流露的、眼角微弯的、带着暖意与真诚的微笑,那一瞬的面部肌肉运动数据,似乎比任何语言都更有效地传递了“无害”与“支持”的信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