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轻描淡写,放任自流(2/2)
胤禛心中一暖,刚要开口谢恩,却听康熙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严肃:“至于李卫……”
这话让胤禛心头一紧,连忙抬头:“皇阿玛,李卫虽参与设局,却是被邬思道蒙骗,并非本意,还请皇阿玛从轻发落!”
康熙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李卫是你的人,办事还算利落,可这次糊涂得很——明知是阴私手段,还敢替邬思道跑腿,设局坑害同僚下属,若不严惩,日后人人效仿,朝堂规矩岂不乱了?”
他走到案前,拿起朱笔,在一张空白谕旨上快速写下几行字,递给胤禛:“朕已决定,将李卫放到岭南琼州府澄迈县县令,三日内离京赴任。琼州偏远,民风复杂,让他去那里磨磨性子,也看看民间疾苦——若他能在任上安分办差,三年后再酌情调回;若是再敢掺和不该管的事,就一辈子留在那里吧。”
胤禛接过谕旨,看着上面“贬李卫琼州府澄迈县令”的字样,心中虽有不舍,却也知道这已是皇阿玛的从轻发落。他躬身道:“儿臣谢皇阿玛恩典,定会叮嘱李卫,在琼州好好办差,不负皇阿玛教诲。”
“你要记的,不止这一件。”康熙收回目光,语气愈发郑重,“胤禛,你最大的毛病,不是有争储之心,而是‘用人不察’。你身边缺的不是有智谋的人,而是忠心耿耿、懂分寸、守底线的人。像邬思道这般,心思不正、野心大于忠心,留着只会给你惹祸;像李卫这般,虽有干劲却无分寸,若不加以管教,早晚也会出事。”
他指着案上的卷宗,一字一句道:“日后用人,务必擦亮眼睛,多看看他的品行,少看他的手段。若连身边人都管不住,就算得了储位,也坐不稳。”
胤禛双手攥紧谕旨,指尖微微颤抖,语气里满是感激:“儿臣多谢皇阿玛指点,日后定当谨慎用人,绝不再犯今日之错!”
“海东青的事,朕就不追究你了。”康熙重新坐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语气恢复了往日的平和,“胤禩那边,朕也会找机会敲打他——让他知道,兄弟间该以和为贵,别总想着用‘孝心’做幌子拉拢人心。你回去后,先处理好李卫离京的事,再去西北督办粮草,把心思放在办差上,比什么都强。”
“谢皇阿玛!”胤禛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深深躬身行礼,眼眶竟有几分泛红。他来时本以为会面临一场狂风暴雨,却没料到皇阿玛不仅没有降罪,反而还提点他“用人之道”,连李卫的处置都留了余地,这份恩宠与信任,让他既愧疚又感激。
康熙摆了摆手:“下去吧,一路劳顿,先去偏殿歇息。”
胤禛应声退下,走出暖阁时,才发现殿外的阳光早已驱散了晨雾,金黄的光线洒在行宫的庭院里,温暖得让人安心。他攥紧手里的谕旨,心里暗暗发誓:日后定当谨记皇阿玛的教诲,谨慎用人,勤勉办差,绝不辜负这份信任。而李卫那边,他也得尽快安排妥当,叮嘱他在岭南安分守己,莫要再惹事端。
暖阁里,康熙望着胤禛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场“毙鹰事件”背后或许还有更复杂的牵扯,可皇子间的争斗不能再扩大,邬思道已死,李卫被贬,胤禛也有了悔改之心,再追究下去,只会让皇室颜面扫地。如今这样的结果,或许是最好的——既敲打了胤禛,警示了胤禩,也给了李卫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更守住了皇家最后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