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短篇鬼语集 > 第997章 纸桥(下)

第997章 纸桥(下)(2/2)

目录

林老汉一听急了:“李叔,您可得想个办法救国华啊!”

李老爷子沉思良久,最后说:“只有一个办法:今晚子时,准备三牲酒礼,去同一个地方‘还债’。但这次不是烧纸,而是烧一座纸桥,让那些孤魂有过路之所,不再缠着你。记住,桥必须面西而烧,烧完立即离开,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绝不能回头。”

国华听得心惊肉跳,但眼下别无选择,只能照做。

当晚子时,万籁俱寂,连夏虫都噤了声。国华提着竹篮,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祭品和一座精心扎制的纸桥,再次走向村东的三岔路口。

夜色如墨,只有一弯新月洒下微弱的光。风比前一天更大了,吹得路旁的树木如同鬼影般摇曳。国华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手腕上的黑印在隐隐作痛,像是提醒他危险的临近。

到达三岔路口时,国华惊讶地发现,地面上昨天那些诡异的灰烬圈竟然还在,在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光。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按照李老爷子的吩咐摆好祭品,然后将纸桥放在地上,面朝西方。

就在他准备点火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他隐约看到不远处有模糊的人影晃动,不止一个,而是十几个,它们静静地站在黑暗中,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国华不敢迟疑,立刻点燃了纸桥。火焰腾空而起,比寻常的火光更加明亮,却诡异地不散发热量。在火光中,那些模糊的人影似乎向前移动了一些,但仍然看不清面目。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国华眯起眼睛,看到燃烧的纸桥在风中竟然保持完好,仿佛真的有一座无形的桥梁在火焰中诞生。

更让他震惊的是,在火光映照下,他隐约看到桥上有影子在移动,一个接一个,穿过火焰,走向西方。与此同时,他手腕上的黑印开始发热,然后逐渐变淡,最终完全消失。

当纸桥彻底燃尽,最后一缕火焰熄灭时,国华感到周围的温度恢复了正常,那种被注视的压迫感也消失了。他长舒一口气,不敢久留,立即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就在他转身的那一刻,眼角的余光瞥见灰烬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光。他凑近一看,竟是一枚古旧的铜钱,上面刻着模糊的字样,不像是现代的货币。

国华想起李老爷子没说不能捡东西,便小心翼翼地将铜钱拾起,放入口袋中。

回到家,林老汉还在焦急等待。见儿子平安归来,他才松了口气。国华将当晚的经过详细告知父亲,并拿出了那枚铜钱。

林老汉接过铜钱,在灯下仔细端详,突然脸色大变:“这、这是‘太平通宝’!你爷爷生前收藏过一枚,说是清末起义军铸造的,存世极少,你怎么得到的?”

国华也愣住了,他完全没想到这枚偶然捡到的铜钱竟如此特别。

第二天,他们再次拜访李老爷子。老人拿着铜钱,沉吟良久,最后缓缓道:“这或许是你爷爷在保佑你。太平通宝,太平太平,寓意天下太平。孤魂得了桥,过了路,你得了钱,清了债。这段纸灰债,应该算是了结了。”

果然,自那以后,国华再没遇到什么怪事,手腕上的黑印也彻底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他把那枚铜钱拿去捡到的地方埋了,毕竟不是自己的,放着心虚。

中元节过后,小河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稻谷收割完毕,田野里只剩下整齐的稻茬,等待着下一季的播种。村民们继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仿佛什么都不曾改变。

然而国华却变了。他不再对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和禁忌嗤之以鼻,而是多了一份敬畏。他明白了,在这些看似迷信的习俗背后,或许藏着现代科学尚未能解释的奥秘,以及先人对自然和未知的敬畏之心。

农历十月末的一个傍晚,寒色满天,霜华遍地。国华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和李老爷子聊起那晚的经历。

“老爷子,您说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孤魂野鬼吗?”

李老爷子摇着蒲扇,望着远方的田野,悠悠道:“这世上有些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但千百年来传下的规矩,总有它的道理。我们生活在土地上,与山川河流、四时八节为伴,懂得敬畏,才能平安。”

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橘红色。小河村笼罩在暮色中,炊烟袅袅升起,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宁静而祥和。

国华抬头望向村东头的三岔路口,那里如今野草枯黄,看不出任何异常的痕迹。

然而他知道,有些事情,即使过去了,也会在记忆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就像纸钱烧尽后,总有灰烬残留;就像生命逝去后,总有故事流传。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依次点亮,如同黑暗中的明珠,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村庄,抵御着外界的一切未知与神秘。而在更远的山野间,或许正有无形的过客,借着纸桥的通途,走向它们应有的归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