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飓风前奏(2/2)
陈默心里一沉,果然和他猜测的一样:“王厅长,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王海涛叹了口气:“我之前分管过工程质量监督,有人偷偷给我递过材料,可杨书记那边势力太大,我也不敢声张。你现在接手,可得小心点,别被人当了枪使,也别栽在这个项目上。”
陈默点点头,心里感激王海涛的提醒:“多谢王厅长,我心里有数。”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陈默没有再看资料,而是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路灯。
他想起之前查办金广发时,金广发在审讯室里说过的一句话:“官场就像一个棋盘,每个人都是棋子,可有的人想当棋手,最后却成了别人的弃子。”
当时他不以为然,觉得只要坚守原则,就能不被裹挟,可现在才明白,当你站到一定的位置,就算不想下棋,也会被卷入棋局。
他现在的岗位,看似是升迁,实则是把他推到了飓风的中心,一边是三百多亿的重大工程,一边是根基深厚的对手,一边是暗藏的利益链条,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第二天早上八点,陈默带着小张和交通厅的一名技术员,驱车前往东海跨海大桥的施工现场。
车子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位于沿海郊区的工地,远远就看到一座巨大的跨海大桥雏形,桥墩像巨人的双腿,深深扎进海里,桥面已经铺设了一部分,延伸向远方。
工地门口,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中年男人已经在等候,看到车子停下,立刻迎了上来:“陈秘书长,您好!我是项目总指挥赵建国,欢迎您来视察指导。”
赵建国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看起来像是常年在一线的实干派。
陈默和他握了握手:“赵总,不用客气,我今天来不是视察指导,就是想看看实际情况,了解一下工程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赵建国连连点头:“好的好的,陈秘书长,我带您去看看。”
走进工地,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可陈默注意到,不少工人的动作都有些散漫,有的甚至在闲聊,而且施工区域的划分有些混乱,材料堆放得乱七八糟,不符合规范。
赵建国边走边介绍:“陈秘书长,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八个桥墩的建设,桥面铺设完成了百分之三十五,按照计划,接下来三个月要完成剩余的桥面和附属设施,年底通车应该没问题。”
陈默没说话,只是仔细观察着,走到一处正在浇筑混凝土的桥墩旁,他停下脚步,弯腰摸了摸刚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又拿起旁边堆放的钢筋,看了看上面的标识:“赵总,这钢筋是盛达建材供应的吧?型号是HRB400E吗?”
赵建国愣了一下,没想到陈默这么懂行,连忙点头:“是的是的,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陈默笑了笑,转头问身边的技术员:“小李,你检测一下,这钢筋的直径和屈服强度达标吗?”
小李拿出随身携带的检测工具,量了量钢筋直径,又用仪器测了一下屈服强度,脸色渐渐变了:“陈秘书长,直径差了0.3毫米,屈服强度也略低于国家标准。”
赵建国的脸色瞬间变得不自然:“这……这可能是批次问题,盛达建材一直供应得挺好的,之前的检测都是合格的。”
陈默没理会他的辩解,又走到材料堆放区,拿起一卷防水卷材,撕开一个小口,闻了闻味道:“这卷材的气味不对,柔韧性也不够,赵总,你给我拿最近的检测报告看看。”
赵建国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工作人员去取了报告,陈默翻开一看,果然和他在办公室看到的一样,所有指标都写着“合格”,可检测日期正好是在材料供应延迟的那段时间,而且签字的还是那个有问题的检测人员。
“赵总,”陈默把检测报告放在桌上,语气严肃,“这些材料明显不达标,检测报告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实话,工程是不是存在质量问题?进度滞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赵建国额头冒出冷汗,搓着手,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陈秘书长,这……这我也不清楚,材料都是按程序采购的,检测报告也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我只是负责现场施工……”
陈默盯着他的眼睛:“赵总,我知道你在工地上不容易,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但跨海大桥关系到几百万人的出行安全,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材料有问题,现在整改还来得及,要是等通车后出了事故,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赵建国的肩膀垮了下来,叹了口气:“陈秘书长,不瞒您说,盛达建材是上面打招呼指定的供应商,我们根本没法换。
他们的材料确实经常不达标,可每次反映上去,都被压下来,说‘先赶进度,质量后续再补’。进度滞后,一方面是材料供应不上,另一方面是工人们也有情绪,觉得用这种材料干活,心里不踏实,干劲也不足。”
陈默点点头,赵建国说的“上面”,不用想也知道是杨云松。
他心里清楚,这只是冰山一角,盛达建材背后肯定还牵扯着更多的利益输送,而杨云松之所以这么上心这个工程,恐怕不只是为了扶持关系户,更是想通过这个三百多亿的项目,巩固自己的势力,甚至可能在工程里做了手脚,为自己谋取私利。
离开工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陈默坐在车里,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心里一片沉重。
他知道,从他接手这个岗位、踏入这个工地开始,就已经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杨云松布下的局,金广发留下的疑点,盛达建材的问题材料,滞后的工程进度,这些都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他紧紧包裹住。
他现在就站在飓风的中心,平静的表面下,是汹涌的暗流和即将来临的风暴。
可他没有退路,要么在这场棋局里认输,成为别人的弃子;要么迎难而上,揭开所有的黑幕,确保工程安全通车,同时把隐藏在背后的蛀虫揪出来。
车子驶回省委大院,陈默刚走进办公室,手机就响了,是杨云松打来的:“陈默同志,工地考察得怎么样?情况还顺利吧?”
陈默握着手机,语气平静:“杨书记,情况基本了解了,工程整体进展还算顺利,但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材料供应和施工规范方面,我已经让赵总尽快整改。”
杨云松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有问题就好,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不影响年底通车就行。
陈默同志,你刚接手,很多情况还不熟悉,要是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尽管跟我说,我来帮你协调。”
陈默能听出话里的试探和暗示,杨云松是在提醒他,不要揪着小问题不放,要“顾全大局”。
“谢谢杨书记关心,”陈默淡淡回应,“我会尽快处理好这些问题,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不辜负省委和您的信任。”
挂了电话,陈默坐在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杨云松肯定会动用各种关系阻挠他的调查和整改,甚至可能设下陷阱陷害他。
但他想起金广发案中那些受害者的眼泪,想起跨海大桥通车后能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想起自己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心里的坚定多了几分。
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跨海大桥专项调查”,然后在里面写下第一行字:“疑点一:盛达建材材料质量不达标,检测报告涉嫌造假,背后关联人员待查。”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会议室的灯光照亮了陈默坚毅的脸庞。
飓风已经来临,而他,必须在这场风暴的中心站稳脚跟,撕开所有的伪装,守护好这份沉甸甸的权力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