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聚群贤共商民生 绘蓝图深耕冰原(1/2)
均平三十四年十二月下旬,北冰洋省冰原府冻土县极光乡星火村的寒冬正盛。清晨七点,零下五十八度的低温让天地间一片苍茫,雪风溪早已冻成坚硬的冰路,冰脊分水岭上的矮柳挂满冰棱,寒风掠过苔原的声音如呜咽般低沉,卷起的雪粒打在脸上生疼。星火村议事会的院落里,却已透出暖黄的灯光,门口的积雪被清扫出一条整洁的通道,两侧悬挂着“纲纪护民生议事谋发展”的红色绢旗,绢旗边缘虽结了薄冰,却依旧透着浓浓的民生气息。
今日,全国议事会线上线下联合会议将在这里召开。线下会场就设在星火村议事会的大礼堂,这座由冻土桩基架空建成的建筑,底部高出地面一米五,有效抵御了极端低温与冻胀风险,内部用牦牛皮毯铺地,墙壁悬挂着两村地形地貌图、气候数据统计图与土豆种植产业分布图,电子屏幕已调试完毕,正显示着参会人员名单与会议议程,屏幕下方的供暖出风口持续送出暖风,让室内温度维持在二十度左右,与室外形成冰火两重天。礼堂两侧的展架上,还陈列着两村的土壤样本、土豆种植品种图鉴、驯鹿迁徙轨迹图,以及“雪星学堂”拟选址区域的实景照片,让参会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当地情况。
我(朱韵澜)虽未到场,却通过加密视频系统全程列席。屏幕亮起时,线下会场的景象已清晰呈现:朱静雯身着深蓝色议事会制服,坐在主位,神情庄重;朱悦薇穿着防寒冲锋衣,胸前别着全国议事会徽章,正与星火村议事会议事长赵建国核对参会人员名单;星火村的佃农代表王老汉、贫穷妇女代表李秀莲、青年代表陈阳、工匠代表刘铁山,雪松村议事长巴图、百姓公社代表乌力罕,以及两村人民监督协会代表李娟、赵建军,均已按座次就座,脸上带着些许拘谨,双手揣在厚厚的棉衣袖口,却难掩对会议的期盼。王老汉手里攥着一个用棉布包裹的土豆,那是他今年种出的最大一颗,想让各位代表看看两村土豆的品质;李秀莲怀里揣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是她托人写下的两个孩子的名字,想趁着会议问问孩子上学的具体安排。
上午八时整,会议准时开始。朱静雯轻敲桌面,大礼堂内瞬间安静下来,线上视频画面同步接入,各分会场的参会人员依次出现在电子屏幕上:
皇帝赵麦围坐在花省锦簇府繁英县归田乡黄村村议事会办公室,身前的木桌上摆着一杯热茶,氤氲的水汽模糊了玻璃,身边围坐着工农代表张富贵、妇女代表王秀兰、牧民代表扎西、贫困农户代表李老根,背景墙上贴着“以民为本实事求是”的标语;张富贵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农技手册,那是他当年脱贫时学技术用的,想借此提醒大家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李老根穿着打补丁的棉袄,胸前别着一枚“劳动模范”徽章,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
副皇帝陈纺娘在花省艳花府芳甸县锦绣乡织云村议事会办公室,身着素雅的棉服,身边的代表们正认真翻阅会议资料,桌上的电热器散发着柔和的热量;身边的妇女代表手里捧着一摞手工编织品,想给两村的技能培训提供参考。
全国议事会副议事长兼任事务院总理马淑贤(回族代表)位于花省稻禾府谷穗县稻香乡禾苗村议事会,桌上摊着两村的民生台账,眉头微蹙,正专注倾听;台账上用红笔圈出了两村的贫困率、适龄儿童失学率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
全国议事会监察局局长兼任事务院都察院都御史长卓玛旺姆(藏族代表)在花省雪域府青稞县纳木乡牧民村议事会,身后的窗户映着雪山,身边的牧民代表正低声与她交流;牧民代表手里拿着一把牛角梳子,那是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想建议两村发展类似的特色产业。
全国议事会监察局副局长兼任事务院都察院副御史巴特尔(蒙古族)身处北冰洋省牧原府草原县长风乡牧歌村议事会,身着厚实的蒙古袍,熟悉的极寒环境让他对此次会议议题格外关注;他身边的牧民代表正在展示一件用羊毛织成的防寒毯,介绍其保暖原理,为学堂的供暖提供参考。
事务院刑部尚书韦春燕在花省果丰府甜橙县橙香乡果园村议事会刑司,桌上摆放着《大明国教育法典》与《基层民生保障条例》,神情严肃;法典上相关条款被用荧光笔划出,方便随时查阅。
全国议事会监察局内廉督查司兼任事务院都察院内廉督查司司长阿依古丽(维吾尔族,女性)在花省绿洲府沙泉县葡萄乡绿洲村议事会,身边的妇女代表正为她递上一份关于教育保障的建议稿;建议稿上详细列出了妇女扫盲的具体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等。
全国议事会监察局跨域协勘司司长兼任事务院都察院协勘司司长蓝月娥(畲族,女性)在花省畲风府茶山县凤栖乡茶山畲村议事会,身后的墙上挂着畲族织锦,代表们脸上满是期待;织锦上绣着畲族村寨的发展图景,寓意着两村也能迎来繁荣。
“各位代表,各位同仁,早上好。”朱静雯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线上线下,“今日我们召开全国议事会线上线下联合会议,主会场设在星火村议事会,聚焦北冰洋省冰原府冻土县星火村与雪松村的民生发展议题。此次会议的召开,源于此前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歧视事件的调查处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两村虽有土豆种植产业支撑,却面临着教育缺失、民生保障不足、百姓公社发展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就是要结合两村的地理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尤其是‘雪星学堂’建设的前期筹备、百姓公社完善的具体路径,让冰原上的百姓真正看到希望、摸到实惠。首先,有请朱悦薇同志汇报两村的基本情况、核心问题及前期筹备的初步进展。”
朱悦薇起身,走到电子屏幕前,调出提前准备好的演示文稿,上面清晰呈现着两村的坐标与地理数据:“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先向大家介绍两村的地理与气候特征。星火村位于北纬67°40′N,东经173°30′E,雪松村位于北纬67°30′N,东经173°15′E,两村直线距离约18公里,沿雪风溪河谷延伸,冬季走冰路需6-8小时,夏季乘船约2小时。两村以‘冰脊分水岭’为界,分界点坐标为北纬67°35′N,东经173°22′E。”
她点击鼠标,屏幕切换到地形地貌图,上面标注着不同颜色的区域:“冰脊分水岭是楚科奇苔原向雪风溪冲积平原过渡的冰碛台地,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台地坡度5°~8°,西低东高,衔接雪松村一侧平缓,衔接星火村一侧略陡,地表有小型冰核丘(直径10-15米)与石环构造,是两村交界处唯一适合规模化建设的平坦区域。两村的冻土与土壤条件差异显着:雪松村所在的冲积平原,夏季活动层厚度35-45,土壤是苔原腐殖土与河流沙壤土混合,微酸性,pH值5.8-6.5,有机质含量约3.2%,是极寒地区少有的适宜土豆种植的土壤;而星火村遍布冰核丘与石环构造,永久冻土层厚达800米,地表多裂隙(宽度0.5-2),冻土含冰量40%-60%,夏季活动层仅20-25,易发生融沉灾害,建筑需采用桩基架空设计,桩基深度需达3米以上才能确保稳固。”
“气候方面,两村均属极端气候,但差异明显。”朱悦薇调出气候数据图表,上面的曲线清晰展现着四季温差,“雪松村极端最低气温-62℃(1月),极端最高气温36℃(7月),年温差98℃,夏季多雾,湿度80%-90%,每年6-8月雾气天数可达45天,日均日照仅4.2小时;冬季盛行西北风,风速12-18/s,积雪厚度可达1.5米。星火村气候更为严酷,极端最低气温-65℃(1月),极端最高气温38℃(7月),年温差103℃,冬季风速常达25/s,最大风速可达32/s,吹雪易掩埋道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有效通行时间不足4小时/天;夏季湿度70%-80%,日照时长略长于雪松村,日均5.1小时,但强对流天气较多,偶有冰雹灾害。值得一提的是,冰脊分水岭的气候具有过渡性,极端低温-63.5℃,极端高温37℃,年温差100.5℃,冬季风速18-22/s,无吹雪掩埋风险,夏季湿度75%-85%,年均日照比两村多80小时,达1820小时,这也是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选址于此的重要原因。”
水文与生态部分,屏幕上出现了雪风溪与冰棱溪的实景照片,还有驯鹿迁徙的轨迹图:“雪松村有雪风溪贯穿,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夏季通航期3个月(6-8月),需破冰船辅助开通航道,航道宽度约8米,水深1.2-1.5米,可通行小型货运船只;冬季冰层厚1.2米,可通行载重5吨以下的车辆,是两村冬季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雪风溪水质优良,pH值7.2-7.5,矿物质含量丰富,适宜作物灌溉和人畜饮用。星火村依赖地下冰丘融水形成的季节性湖泊,夏季积水面积约0.3平方公里,水深0.5-1米,冬季冻结,湖面可作为临时活动场地;地下水含盐量较高(约0.8‰),不适宜作物灌溉,村民生活用水需从雪风溪运输,冬季运输成本较高。生态上,雪松村河谷南岸向阳坡分布着矮柳、北极罂粟,夏季形成绿色走廊,植被覆盖率约45%,是驯鹿每年6月、9月迁徙的必经通道,迁徙期间每日约有500-800头驯鹿经过,需在学堂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避开迁徙廊道,避免生态破坏;星火村则以苔藓、地衣为主,植被覆盖率不足30%,冬季完全被积雪覆盖,仅在村西有少量北极柳分布,生态较为脆弱,需加强保护。”
介绍完地理气候,朱悦薇的语气变得沉重:“正是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两村发展受限,百姓生活贫困。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缺失——两村仅有的教育资源是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没有一所幼小中学堂。据统计,星火村6-15岁适龄儿童共128名,其中83名因无学堂可上,只能在家帮衬农活;雪松村适龄儿童112名,67名未接受系统教育。这些失学儿童中,女孩占比达48%,少数民族儿童占比35%,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错失了上学的机会,成年后因缺乏文化和技能,只能从事简单的种植或放牧,难以摆脱贫困。以星火村的青年陈阳为例,他今年20岁,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回家种土豆,想学习电商销售却因不识字难以入门;雪松村的蒙古族女孩其其格,今年16岁,成绩优异却因没有中学可上,只能在家放牧,她的家人多次向村里反映,希望能有机会让孩子继续读书。”
她看向身边的李秀莲,这位贫穷妇女代表红着眼眶点头,声音带着哭腔:“朱副皇帝说的是实情。我家有两个孩子,大的10岁叫王小宝,小的7岁叫王小丫,都没上过学。冬天冰路滑,孩子走不稳,去年小宝就摔断了胳膊;夏天雾气大,十几米外就看不清路,就算想去外地上学,也没人接送,只能让他们在家跟着我放牛、捡牛粪。我这辈子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每次去百姓公社办事,都要麻烦别人帮忙签字;去年卖土豆,因为算不清账,被中间商少给了200文(折合0.2明币),我找他理论,却因为拿不出凭证只能吃哑巴亏。我不想孩子也跟我一样,可实在没办法啊!”
星火村佃农代表王老汉接着说,手里攥着那个皱巴巴的土豆,土豆上还带着泥土的清香:“我种了一辈子土豆,今年68岁了,家里有学院编的技术手册,都是我托人从学院借来的,可我一个字都不认识,全靠看图猜着种。去年学院推广耐寒土豆新品种,手册上写着种植密度和施肥比例,我没看懂,还是按照老方法种,结果产量比别人家少了三成。想让孙子王小明学些新技术,可他连字都不认识,手册上的配方、步骤都看不懂,只能跟着我瞎忙活。要是村里有学堂,孩子能读书识字,以后就算种土豆,也能学些新法子,多挣点钱,不用再像我这样靠天吃饭。”
雪松村百姓公社代表乌力罕补充道:“我们村的情况也一样。牧民家的孩子,从小跟着放牧,不懂市场规律,卖牦牛、卖羊毛总是被中间商压价。按大明货币制度规定,1明币=1000文,去年我卖了十只羊,每只羊重约50斤,其中羊毛合计20斤、羊肉合计480斤,中间商说一斤羊毛只值50文(折合0.05明币)、一斤羊肉80文(折合0.08明币),最后只给了我4500文(折合4.5明币);后来我才知道,外面羊毛能卖到80文(折合0.08明币)一斤、羊肉120文(折合0.12明币)一斤,我足足少赚了2500文(折合2.5明币),这可是我们家三个月的生活费。要是能上学,学些算数、经商的知识,百姓公社的交易也能更规范,我们的收入也能高些。还有我们村的畜牧产品,缺乏储存设施,去年冬天有30多只羊因为严寒冻死,损失折合近10明币,惨重至极;要是能有冷库,就能把羊肉、羊毛储存起来,等到价格高的时候再卖,起码能多赚三成收入。”
朱悦薇点击鼠标,屏幕切换到“雪星学堂”筹备进展页面:“针对教育缺失问题,我们已开展前期筹备工作。首先是选址论证,联合事务院地质勘察局、生态保护司,对两村拟选址区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勘察——星火村拟选址在村东的平缓地带,这里远离冰核丘和裂隙区,永久冻土层埋深2.1米,冻胀风险等级为‘低’,土壤承载力约120kPa,且靠近雪风溪的支流冰棱溪,取水方便,距离驯鹿迁徙廊道约1.5公里,不会影响生态;雪松村拟选址在村南的向阳坡,这里夏季日照充足(日均日照6.5小时),冬季风速较小(约15/s),土壤为苔原腐殖土,承载力约110kPa,适合建设,同样避开了驯鹿迁徙路线。”
“目前,地质勘察队已完成两地的冻土检测、地形测绘,出具了详细的勘察报告,明确学堂建设需采用‘桩基架空+保温夹层’结构,桩基采用耐低温钢筋混凝土桩,直径50,深度3米,穿透活动层直达永久冻土层,桩间距2.5米,确保建筑在冬季冻胀、夏季融沉时保持稳固;地面采用预制保温板,厚度10,导热系数≤0.028W/(·K),有效阻断地下寒气向上传导;墙体采用‘外层钢板+中间聚氨酯保温层+内层石膏板’结构,保温层厚度15,外层钢板采用防腐防锈处理,可承受-70℃低温;屋顶采用坡屋顶设计,坡度30°,便于冬季积雪滑落,屋顶覆盖防水保温卷材和金属瓦,防止积雪压塌和漏水。”
“同时,我们已联系事务院百姓集建集团,初步确定了建设方案和材料清单,核心材料包括耐低温特种钢材(型号Q355GNH,可承受-70℃低温,屈服强度355MPa)、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密度35kg/3,导热系数≤0.024W/(·K))、双层中空Low-E玻璃(玻璃厚度5+12A+5,Low-E膜层位于中空层内侧,抗寒防雾,传热系数≤1.8W/(2·K))、耐低温门窗五金件(不锈钢材质,可在-60℃环境下正常使用)等。此外,学堂的供暖系统拟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板’联合供暖,地源热泵机组功率50kW,提取地下恒温层(约5℃)的热量,经压缩机压缩升温后送入室内;太阳能集热板面积200㎡,安装在屋顶,冬季可补充15%-20%的热量,降低能耗;室内采用地暖供暖,散热均匀,温度稳定在20℃左右,适合极寒地区使用。照明系统采用高亮度LED灯,显色指数≥80,色温4000K,接近自然光,且节能环保,适合长时间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