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205章 聚群贤共商民生 绘蓝图深耕冰原

第205章 聚群贤共商民生 绘蓝图深耕冰原(2/2)

目录

朱悦薇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筹备中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一是材料运输,两村冬季仅能通过雪风溪冰路运输,大型设备和建材运输周期长,且需防冻包装——比如钢材和保温板需用防寒毡包裹,运输车辆需配备防冻液和防滑链,运输时间需选择在每日中午气温相对较高(约-45℃)的时段,单次运输周期约3天,预计需分10批次才能完成所有材料运输;夏季可通过船舶运输,但夏季多雾,通航时间不稳定,且部分建材怕潮,需做好防水处理。二是劳动力调配,两村有建筑经验的工匠仅12人,其中懂冻土施工的仅3人,需组织村民培训后参与建设,计划培训200名村民,分为桩基施工组、钢结构组、保温安装组、水电安装组等8个小组,每组25人,配备2名技术骨干指导。三是资金测算,每所学堂建设资金约需80万明币,其中建材采购45万明币、运输费用15万明币、劳动力报酬12万明币、技术服务费5万明币、其他费用3万明币,两所学堂共计160万明币,需事务院协调专项拨款。此外,‘雪星童青年班’和‘百姓公社社员技能培训班’的临时场地已初步确定——利用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的闲置教室,学院已同意腾出4间教室,每间教室面积60㎡,可容纳30名学生,目前已完成临时供暖和照明设备的安装,采用电暖器和LED射灯,计划下个月启动招生,预计‘雪星童青年班’招收150名6-15岁失学儿童,‘百姓公社社员技能培训班’招收200名16-50岁村民。”

线上会场的皇帝赵麦围认真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此时他开口说道:“悦薇同志的汇报很详细,前期筹备工作做得扎实,也点出了关键困难。我出身工农家庭,老家也是贫困农村,当年就是因为没学堂,我小学没读完就去放牛了,后来国家办了夜校,我白天干活,晚上读书,才学到了文化,考上了农技学校,最后带领村民种果树脱贫。我深知教育对一个家庭、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产业升级;没有产业升级,百姓就难以真正脱贫致富。两村的地理气候条件虽然恶劣,但也有土豆种植这一特色产业,有学院的科研支撑,只要解决了教育和民生保障问题,就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赵麦围身边的贫困农户代表李老根插话道:“皇帝说得对!我们村以前也穷,全村100多户人家,有80多户是贫困户,就是因为没学堂,孩子们都没文化,只能种玉米、红薯,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后来事务院拨款建了免费学堂,还派了3名老师,现在我们村的孩子都能上学,不少人学了农技、木工、电工,有的还进了县城的工厂,有的自己开了小作坊,现在我们村的贫困率降到了5%以下。两村的百姓不容易,极端天气里种地放牧,更得让孩子有学上,有出路!材料运输和资金问题,国家能帮着解决,我们百姓愿意出力气!我听说两村要组织村民参与建设,我要是年轻几岁,都想去帮忙!”

副皇帝陈纺娘在线上说道:“我支持‘雪星学堂’的筹备方案。针对运输困难,建议事务院交通司协调北极航运局,投入2艘破冰船和10辆耐寒运输卡车,利用冬季冰路窗口期(12月至次年2月)集中运输建材和设备,运输车辆配备GPS定位系统和防寒驾驶室,确保运输安全;同时,在星火村和雪松村各建一个临时保温仓库(面积500㎡),用于存放建材,仓库采用钢结构搭建,配备电暖器,温度维持在-10℃左右,防止建材结冰损坏。劳动力方面,可由事务院百姓集建集团派20名技术骨干到两村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冻土施工技术、钢结构搭建规范、保温安装工艺、水电安装标准等,培训期设为15天,前5天理论教学,后10天实操训练,培训期间给予村民误工补贴(按日均3明币标准),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的村民方可参与建设,考核合格率需达到90%以上;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施工质量好、效率高的小组给予奖金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返工培训,确保建设质量。”

全国议事会副议事长兼任事务院总理马淑贤(回族代表)补充道:“资金问题,事务院将从民生发展专项基金中划拨160万明币,专项用于两所学堂建设,资金拨付将分三批进行:选址确认后拨付30%(48万明币),用于前期勘察和材料采购;材料进场后拨付40%(64万明币),用于劳动力报酬和运输费用;竣工验收后拨付30%(48万明币),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同时,事务院将成立专项督导组,由事务院办公室、事务院礼部学司、户部财司、监察局都察院,人民监督协会人员组成,全程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进度,每月向全国议事会汇报一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建设期间,学院开设的‘雪星童青年班’和‘百姓公社社员技能培训班’,事务院将协调事务院礼部学司、事务院户部农司、事务院户部商业市场管理司派15名专家授课,课程设置要贴合当地需求,比如土豆种植新技术(包括耐寒品种选育、冻土种植技巧、病虫害防治等)、畜牧养殖(牦牛、羊的科学养殖、疫病防控等)、电商运营(线上店铺开设、产品推广、客户沟通等)、手工编织(羊毛编织、土豆皮手工艺品制作等)、会计基础(简单记账、算账等),培训周期为3个月,每周授课4天,每天3小时,培训结束后为合格学员颁发证书,并推荐就业或创业扶持。”

线上的卓玛旺姆(藏族代表)结合自身经验说道:“我们藏族地区也有不少偏远村落,气候和地理条件与两村相似,比如藏北的那曲地区,冬季气温低至-40℃,冻土广布,我们在建设学堂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学堂建设时,要注意适配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施工时间要避开驯鹿迁徙期(6月、9月),施工场地要设置生态防护栏(高度1.5米,材质为环保塑料),避免破坏植被;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要分类处理,可回收材料(如钢材、木材)回收利用,不可回收材料(如混凝土、保温板)运至指定垃圾填埋场,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学堂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土豆种植、畜牧养殖等本地产业,让孩子学到的知识能学以致用,比如开设‘极地农业实践课’,每周组织学生到学院的试验田或百姓公社的种植基地实地操作,学习土豆种植、施肥、收获等技能;开设‘畜牧产品加工课’,教学生制作牦牛肉干、羊毛衫等,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学堂要配备图书馆和实验室,图书馆采购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书籍,包括文化课本、农技手册、儿童读物等,约5000册;实验室配备基础的农业实验设备,如土壤检测仪、显微镜等,让学生能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巴特尔(蒙古族)作为熟悉北冰洋地区气候的代表,提醒道:“两村冬季极端低温,学堂的供暖系统至关重要,除了‘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板’联合供暖,建议在学堂内设置备用供暖设备,比如燃油锅炉,防止冬季停电或地源热泵故障导致供暖中断;燃油锅炉功率30kW,储备足够的燃油,可保障3天的供暖需求。此外,夏季多雾,学堂的照明设施要采用高亮度LED灯,确保教学不受影响;同时,在教室和宿舍安装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雾气导致室内潮湿。建筑材料运输到现场后,要及时存入保温仓库,避免结冰影响施工质量,比如钢材在使用前要进行除锈处理,保温板要避免挤压变形;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浇筑要采用防冻混凝土,添加早强剂和防冻剂,浇筑后覆盖保温被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钢结构焊接要在保温棚内进行,避免低温影响焊接质量。”

事务院刑部尚书韦春燕说道:“免费义务教育要依法依规推进,事务院刑部和人民监督协会会牵头制定《雪星学堂建设运营保障细则》,明确学堂的管理职责、师资配备、经费保障、安全管理等问题,确保学堂建成后能规范运营。师资配备方面,按照‘1:20’的师生比,每所学堂需配备25名教师,其中文化课教师15名、技能课教师10名,教师来源包括全国范围内招募的志愿教师(给予高寒地区补贴,月工资比普通地区高50%)、学院教职工兼任(给予额外课时费)、本村返乡大学生(给予创业扶持和生活补贴);同时,建立教师考核机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者留任,不合格者调离。经费保障方面,除了建设资金,每年每所学堂的运营经费约需10万明币,用于教师工资、教材采购、设备维护、供暖供电等,由事务院礼部学司专项拨款。安全管理方面,学堂要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比如暴风雪天气停课预案、供暖中断应急处理方案等;配备医务室和专业医护人员,储备常用药品和急救设备;安装监控系统和报警装置,确保学生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学堂建设资金的监管,成立由两村人民监督协会代表、百姓代表、议事会代表组成的资金监督小组,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防止出现贪腐、挪用等问题,让每一分钱都经得起检验。”

阿依古丽(维吾尔族,女性)关注到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建议在‘雪星学堂’筹备阶段就同步规划妇女扫盲班,让像李秀莲同志这样的贫困妇女也能学习文化知识。妇女扫盲班的课程设置要简单实用,包括识字、写字、简单算数、日常沟通等,教学时间安排在晚上或农闲时节,方便妇女参加;配备专门的女性授课老师,采用双语教学(汉语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提高学习效果。技能培训班要兼顾男女,开设适合女性的手工编织、土豆深加工(如土豆粉条、土豆酱、土豆饼干制作)等课程,配备专门的女性授课老师和实训设备;同时,学堂要设置母婴室、儿童活动区,方便带孩子的妇女上课,母婴室配备婴儿床、尿布台、温奶器等设备,儿童活动区配备安全的玩具和游乐设施,安排专人看护,解决妇女的后顾之忧。此外,要保障女童的受教育权利,制定专门的女童教育扶持政策,对家庭困难的女童给予生活补贴,确保女童入学率达到100%。”

蓝月娥(畲族,女性)从畲族村寨建设的经验出发,建议道:“组织本村百姓建设学堂时,要成立村民监督小组,由两村人民监督协会代表、百姓代表、工匠代表共同参与,监督建设质量和进度。村民监督小组有权查阅施工图纸、材料检验报告、施工记录等资料,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施工单位必须限期整改。可以借鉴畲族村寨的‘共建共享’模式,让村民以劳动入股,学堂建成后,参与建设的村民可以优先获得学堂的后勤服务岗位(如安保、保洁、食堂工作人员),每月工资约2明币,增加长期收入;同时,学堂的部分收益(如技能培训班的学费、农产品加工的利润)可以用于村民分红,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此外,建材采购可以采用‘集中采购+本地采购’相结合的方式,部分辅助材料(如砂石、木材、砖瓦)可从本地取材,降低运输成本;比如砂石可以从雪风溪河谷开采,木材可以从本地的北极柳和矮柳中选取(需办理采伐许可证,确保可持续利用),砖瓦可以在本地建设临时砖窑烧制,既降低成本,又增加村民收入。”

线下会场的青年代表陈阳兴奋地说:“要是能参加建筑培训,我第一个报名!我年轻,学得快,想跟着技术骨干学钢结构搭建,以后不仅能参与学堂建设,还能靠这门手艺挣钱。我之前跟着村里的工匠盖过房子,懂点基础的施工技巧,就是没学过冻土施工和钢结构搭建,要是能学会,以后周边村落有建设项目,我也能去干活,不用再守着几亩土豆地了。技能培训班要是开电商课,我也想报名,我之前尝试过在网上卖土豆,可是因为不会操作电商平台,也不会做产品宣传,最后只卖出去几单。要是能学会电商运营,我想把我们村的土豆卖到全国去,让大家都知道北冰洋的土豆又大又面,口感好,营养丰富!”

工匠代表刘铁山也说道:“我是搞建筑的,今年55岁了,在村里盖了20多年房子,懂点冻土施工的门道。之前盖议事会的时候,我们就是用的桩基架空技术,不过那时候的技术比较简陋,桩基深度只有2米,现在学堂要求桩基深度3米,还有很多新的施工工艺,我也想跟着技术骨干学习。我愿意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其他村民,大家一起出力,早点把学堂建起来,让孩子们早点上学。我还有个儿子,今年18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家待业,我想让他也参加培训,学一门技术,以后能有个稳定的工作。”

雪松村议事长巴图说道:“感谢各位领导和代表的支持。两村百姓盼学堂盼了很多年,现在终于有了眉目,我们一定全力配合筹备工作。针对运输问题,我们可以组织村民在雪风溪冰路铺设防滑垫(采用橡胶材质,厚度10,防滑系数≥0.8)、清理积雪,保障运输车辆通行;我们已经统计了,两村有50名村民有运输经验,可组成运输队,协助运输建材和设备。劳动力方面,我们已经统计了,两村18-50岁的青壮年有236人,都愿意参与建设和培训,其中150人有体力劳动经验,86人有简单的手工技能,我们会按照培训计划,把大家分成不同的小组,确保培训效果。我们雪松村有丰富的畜牧资源,现有牦牛2000头,羊5000只,每年可产牦牛肉50吨,羊肉30吨,羊毛10吨,以后可以和星火村合作,通过学堂培养的人才,发展土豆和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比如用土豆制作淀粉、粉条、薯片,用牦牛肉制作肉干、罐头,用羊毛制作毛衣、围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两村共同致富。我们还计划建设一个畜牧产品交易市场,选址在两村中间的冰脊分水岭附近,方便两村村民和外地客商交易。”

朱静雯认真记录着各方的发言,适时总结道:“各位代表的建议都非常宝贵,既解决了筹备中的实际困难,又细化了工作路径。目前,‘雪星学堂’的选址、勘察、建设方案已初步确定,资金、运输、劳动力等核心问题也有了明确的解决思路;‘雪星童青年班’和‘百姓公社社员技能培训班’的临时场地、师资、课程已初步落实,下个月即可启动招生。接下来,我们请各位代表围绕百姓公社完善的前期筹备工作进一步展开讨论,比如统一收购点、冷库建设、线上交易平台搭建等。”

朱悦薇补充道:“百姓公社完善方面,我们已初步规划在星火村建设土豆统一收购点和冷库,选址在村北靠近冰路的区域,距离雪风溪冰路约500米,方便运输,占地面积约1000㎡,其中收购点面积300㎡,冷库面积700㎡。冷库采用低温冷藏技术,温度控制在0-5℃,可储存土豆约100吨,减少丰收期的损耗;冷库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保温层厚度12,制冷系统采用氟利昂制冷机组(型号螺杆式,制冷量100kW),配备备用发电机组,防止停电导致制冷中断;冷库内设置货架和托盘,便于土豆存放和搬运,配备温度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库内温度,确保土豆品质。收购点设置称重区、分拣区、包装区,配备地磅(最大称重5吨)、分拣台、包装机等设备,方便村民售卖土豆时称重、分拣和包装。”

“线上交易平台计划依托全国百姓公社统一电商平台,开设‘雪星农产品专区’,目前已联系平台方,初步确定了入驻流程,需培训20名村民担任电商运营专员,负责产品上架、订单处理、客户沟通、物流对接等工作。电商运营专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平台操作、产品摄影、文案撰写、客户服务、物流管理等,培训期为1个月,由事务院户部商业市场管理司派专家授课。同时,我们计划设计统一的产品品牌和包装,品牌名称为‘冰原雪星’,包装采用环保纸箱,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质量标准等信息,土豆包装分为5kg、10kg两种规格,畜牧产品包装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此外,两村百姓公社计划联合成立‘雪星农产品交易合作社’,由两村村民自愿入股,每股100明币,预计募集资金50万明币,用于收购点、冷库建设和电商平台运营;合作社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由两村议事会代表、百姓代表组成,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监事会由人民监督协会代表组成,负责监督合作社的运营和资金使用;合作社的分红制度采用‘按股分红+按交易量分红’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年底进行分红,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的好处。”

星火村百姓公社佃农代表王老汉建议:“收购点和冷库建设,希望能尽快开工,最好赶在明年土豆丰收前(每年9月)投入使用。定价方面,希望能有保底收购价,比如每斤土豆保底收购价10文(折合0.01明币),就算市场价格下跌,也能保障我们的基本收入;市场价格上涨时,按照市场价收购,让我们能多赚钱。电商平台要简单易操作,我们村里老人多,学得慢,得有专人指导,比如在收购点设置电商服务站,安排运营专员帮老人处理订单。还有,土豆的储存期有限,希望冷库能提供代储服务,我们可以把土豆存放在冷库里,什么时候价格好什么时候卖,减少损失。”

雪松村百姓公社代表乌力罕说道:“我们希望技能培训班能早点开畜牧产品加工课,教我们做羊毛衫、牦牛肉干,还希望能引进相关的加工设备,比如羊毛梳理机、纺纱机、针织机、真空包装机等,这些设备价格较高,我们百姓自己买不起,希望事务院能给予补贴或提供贷款。合作社要制定公平的分红制度,不能让少数人说了算,要定期公开财务账目,让大家都能看到资金的使用情况。还有,我们的畜牧产品运输难度大,希望事务院能协调物流企业,开通‘北冰洋农产品专线’,采用冷链运输,确保产品新鲜送达,降低运输成本。此外,我们希望能在合作社设立兽医站,配备专业的兽医和防疫设备,为村民的牦牛、羊提供疫病防控和治疗服务,减少畜牧养殖的风险。”

全国议事会监察局跨域协勘司司长蓝月娥建议:“冷库建设可以争取事务院户部农司的专项补贴,补贴比例为建设资金的30%,降低建设成本。电商平台入驻后,事务院户部商业市场管理司可以协调物流企业,比如大明冷链物流集团,开通‘北冰洋农产品专线’,采用冷藏运输车运输,运输费用给予30%的补贴,确保产品能及时、新鲜送达全国各地。同时,要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给每一批土豆、每一件畜牧产品贴上溯源码,消费者扫描溯源码可以查看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信息,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合作社可以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认证费用由事务院户部农司承担。”

会议继续进行,线上线下的代表们围绕着学堂建设的材料运输时间节点、村民培训方案、资金拨付流程,以及百姓公社收购点选址、冷库建设技术标准、电商培训内容等细节展开热烈讨论。每一个建议都饱含着对两村民生的关切,每一个讨论都紧扣着当地的地理气候实际,比如有代表提出“冬季施工要避开极端低温天气(低于-60℃时暂停施工),避免施工人员冻伤和设备损坏”“冷库制冷系统要采用双回路设计,防止冬季停电导致土豆变质”“电商平台要适配低温环境下的电子设备,配备保暖保护套,防止设备冻关机”“技能培训班要根据两村的农忙农闲时间合理安排课程,农忙时减少授课时间,农闲时增加授课时间”等具体建议。

窗外,冰原府的寒冬依旧凛冽,寒风拍打着议事会的窗户,发出呜呜的声响,却丝毫影响不到会场内的热烈氛围。屏幕上,各分会场的代表们踊跃发言,线下的村民代表们认真倾听,不时点头附和,有人还拿出纸笔记录着关键信息。王老汉把大家关于土豆收购价的建议认真记在纸条上,李秀莲则仔细听着妇女扫盲班的课程安排,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会议间隙,朱静雯简要通报了张某移送民生都察院公诉、由大理寺定西广自治省宁南府理寺审判的进展,张某已如实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实,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这让两村百姓更加坚信,纲纪的威严与民生的温度终将照亮这片冰封的土地。

中午十二时,上午的会议暂告一段落。代表们在议事会食堂用餐,餐桌上摆放着本地种植的蒸土豆、炖牦牛、酸菜粉条、土豆饼等食物,这些食物都是用两村的特色食材制作的,味道鲜美。大家边吃边继续讨论着会议议题,陈阳向工匠刘铁山请教建筑技术问题,王老汉和乌力罕交流土豆和畜牧产品的销售经验,李秀莲则和身边的妇女代表讨论妇女扫盲班的具体安排。李秀莲夹了一块土豆,对身边的朱悦薇说:“朱副皇帝,要是学堂明年能建成,我一定送两个孩子去上学,让他们好好读书,将来回报国家。我自己也想参加妇女扫盲班,学会认字写字,以后能自己算账、签字,不用再麻烦别人了。”

朱静雯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请放心,全国议事会会全力推动这件事,资金、技术、人才都会到位,一定让孩子们明年秋天就能背上书包走进新学堂。妇女扫盲班也会按时开班,让你和其他贫困妇女都能学到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午的会议将继续围绕学堂建设的施工计划、技能培训班的课程大纲、百姓公社合作社的章程制定等细节展开,而这半天的讨论,已经为“雪星学堂”建设和两村民生发展勾勒出清晰的筹备蓝图。冰脊分水岭上的寒风依旧,但公平正义与民生希望的种子,已在这片极寒的土地上悄然生根。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相信这些种子终将发芽生长,让星火村与雪松村的百姓,在平等的阳光下,依托着独特的地理资源,摆脱贫困,走向繁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