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织云村产业困局破 巾帼权益保障行(2/2)
三、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村人民监督协会要将女性权益保障和食堂食品安全纳入重点监督范围,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每月对职业学院招生、女性补贴发放、食堂运营等情况进行督查;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性别歧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村民给予500-1000明币的奖励,鼓励村民参与监督。同时,事务院将成立织云村整改专项督导组,每半个月对整改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整改不力、敷衍了事的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线上的阿依古丽(维吾尔族,女性)对女性权益保障问题补充道:“女性权益保障需要长效机制支撑。除了马总理提到的措施,还应在职业学院设立女性权益保护办公室,由女性教师担任负责人,受理女性学生的投诉和诉求,及时解决性别歧视、校园霸凌等问题;在企业设立女职工委员会,保障女职工的产假、哺乳假等合法权益,禁止企业以结婚、生育为由辞退女职工。同时,要将女性权益保障纳入村议事会和百姓公社的考核指标,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参与评优评先,倒逼相关部门重视女性权益。”
蓝月娥(畲族,女性)结合畲族女性赋能的经验说道:“可以借鉴畲族‘巾帼创业基地’的模式,在织云村建立女性创业孵化园,整合纺织、制糖产业资源,为女性创业者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支持;联合贸易对接司和供销服务站,为女性创业产品拓宽销路,打造织云村女性特色品牌。此外,要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普法宣传,通过讲座、短视频等形式,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女性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卓玛旺姆(藏族代表)关注食堂整改的生态与可持续性,她说道:“食堂食材采购应优先选择本地农产品,既支持本地产业发展,又能减少运输环节,保证食材新鲜;同时,要建立食材溯源体系,给每批次食材贴上溯源码,消费者扫描溯源码可以查看食材的产地、采购时间、检验报告等信息,让村民吃得放心。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部分用于制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既环保又能反哺农业生产。”
巴特尔(蒙古族)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提出建议:“织云村的亚麻、甜菜产业有很好的基础,可以依托职业学院的技术优势,发展深加工产业,比如将亚麻纤维加工成高档面料、家纺产品,将甜菜加工成糖果、果酱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结合亚麻花期的田园景观,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开发花卉观光、纺织体验、制糖研学等项目,吸引游客,增加集体收入,也能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比如导游、民宿服务员、手工坊技师等。”
事务院礼部学司负责人补充道:“关于职业学院的师资补充和专业优化,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发布招募公告,面向纺织、制糖行业的优秀女性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高于普通地区30%的薪资待遇和住房补贴,吸引她们来织云村任教;同时,组织现有女性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中心学校的女童升学补贴将在一个月内落实到位,由村人民监督协会监督补贴发放,确保足额、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不得截留、挪用。”
事务院户部食安司负责人说道:“食堂整改方面,我们将派专业的食品安全督查组进驻织云村,指导食堂标准化建设,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对重新招标的食堂运营方进行严格审核,包括资质审查、信用查询、实地考察等环节,确保选拔出优质的运营主体;建立食堂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每月对食堂的卫生状况、食材质量、服务态度等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向村民公示,连续两次列入黑榜的,取消运营资格。”
事务院刑部尚书韦春燕强调:“对织云村百姓食堂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刑部将联合都察院、村人民监督协会,开展专项调查,对食堂负责人、供应商以及监管失职的村议事会成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制定《村级百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食堂运营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为全国村级食堂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陈纺娘结合织云村的实际情况,补充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为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建议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个月内),完成食堂关停清查、责任人立案调查、村民赔偿工作;落实女童升学补贴政策,启动职业学院女性师资招募;成立女性权益保障小组和食堂整改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第二阶段(3个月内),完成食堂标准化改造和运营方招标,实现食堂重新营业;职业学院完成专业优化和部分女性师资补充,女性学生占比达到配额要求;开展女性技能培训,首期培训不少于200人。第三阶段(6个月内),建立女性权益保障长效机制,职业学院女性专业教师占比达到40%以上;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常态化运行,村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依托亚麻、甜菜产业,发展2-3个女性创业项目,带动女性就业增收。”
织云村的代表们听着各方建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周梅激动地说道:“太感谢各位领导和代表的关心!有了这些政策,我们的女儿终于有机会上学了,再也不用被传统观念束缚了!我一定要让女儿重新回到学校,报考纺织职业学院,实现她的设计梦想!”
王强也松了口气:“食堂整改措施这么具体,我们以后吃饭终于放心了!希望能尽快重新开业,让老人和孩子能吃上安全、健康的饭菜。也感谢政府为我们中毒的村民做主,让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李丽老师说道:“有了招生配额制和师资补充政策,我们学校的女孩就能有更多升学机会了。我们一定会好好教导她们,让她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织云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没想到我的举报能得到这么多领导的重视,食堂终于能整改好了!我希望能重新回到食堂工作,用自己的手艺为村民做安全、美味的饭菜,也愿意接受监督协会的全程监督!”
会议继续进行,线上线下的代表们围绕织云村整改的细节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建议,女性创业孵化园可以与文旅产业结合,开发亚麻手工艺品、甜菜糖果等旅游商品,拓宽销售渠道;有代表建议,食堂可以设立“村民监督岗”,由村民轮流担任监督员,实时监督食材采购和烹饪过程;还有代表建议,职业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女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织云村议事会代表陈明说道:“我们村议事会对之前的工作失职深感愧疚,以后一定严格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全力支持女性权益保障和食堂整改工作。我们将主动接受村人民监督协会的监督,定期向村民公示工作进展,绝不推诿扯皮。同时,我们会组织开展传统观念宣传活动,改变村民‘重男轻女’的思想,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氛围。”
花省议事会代表刘红说道:“花省议事会将全程监督织云村的整改工作,每月对整改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级食堂食品安全和女性权益保障专项排查,防止类似问题在其他村落发生。同时,将织云村的整改经验在全省推广,让更多村落受益。”
朱静雯在总结时说道:“经过下午的深入讨论,织云村的整改方案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女性教育就业、食堂整改、产业升级、监督保障等各个方面,措施具体、责任明确、可操作性强。接下来,关键在于落实,事务院各相关部门、花省议事会、织云村议事会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推进整改工作;村人民监督协会要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解决。我们要通过织云村的整改,树立‘男女平等’和‘食品安全无小事’的鲜明导向,让织云村成为乡村振兴中权益保障到位、民生服务优质的典范。”
此时,窗外的寒风依旧凛冽,但星火村议事会大礼堂内的氛围却格外温暖。我看着屏幕上织云村代表们激动的神情,以及各方代表为织云村整改建言献策的认真态度,仿佛已经看到了半年后的织云村:职业学院里,女孩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纺织车间里,女性设计师们正在绘制图纸;百姓食堂里,干净整洁的操作间内,厨师们用新鲜的食材烹饪着美味的饭菜,村民们吃得安心、舒心;亚麻田里,淡蓝色的花朵迎风绽放,游客们在田间观光,女性导游们热情地讲解着织云村的产业故事,整个村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下午五时许,全国议事会线上线下联合会议(第二天)圆满结束。两天的会议,聚焦星火村、雪松村、黄村、织云村四个村落的发展困境,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涵盖了教育公平、产业升级、权益保障、民生服务、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会议虽然结束,但乡村振兴的征程才刚刚开启,公平正义与民生希望的种子,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等待着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均平三十四年的寒冬,注定是大明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全国议事会的统筹协调下,在各方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落将摆脱发展困境,走上产业兴旺、教育公平、权益保障、民生幸福的康庄大道,一幅“人人享有平等权利、个个过上美好生活”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