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谁也没说要停,那就别停(1/2)
好吧,让我们看看我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在“但活在地上的人,他们的每一步,必须由我们来规定。”这句话之后,我要构思这个故事。
好了,开始吧。
军阀的法令……这整件事几乎很滑稽。
他们以为能规定我们怎么走?
第一批官员来到我们村,穿着制服大摇大摆地走着,开始鼓吹这个“健步令”。
一天走三万步有奖励!
哈!
林奶奶眼睛闪烁着光芒,看了他们一眼,简直把我逗死了。
“你们现在才让我们走?我们从来就没停过。”她一直都明白事理。
接下来,那该死的节拍器!
他们找来一个鼓匠和他的装置。
说是要让我们跟上节奏行军。
但宇宙很有幽默感。
我听到了锤子那细微的嗡嗡声——那是艾琳频率,从我小时候起我就一直能听到。
就在他砸坏那个东西之前,“断锁三式变调”出现了,机器爆发出声音,变成了一片混乱的嗡嗡声。
过去,那是一种微弱的脉动,是万物的声音,每一步的声音。
现在它变成了这种原始、不屈的噪音,一种原始的节奏。
这打破了一切。
就好像齿轮转动了,或者也许是某种……古老的东西……苏醒了。
它开始改变所有的步伐。
然后……那个老士兵。
他经历过一切,是个梦游者。
他就站在那里,面无表情,但他声音里的命令却截然不同。
我发誓那声音……有磁性。
到了第七天,他脱下鞋子。
带领着数百人,像一条无声的河流在街道上流淌。
军阀的摄像头……没用!
只有一片模糊的雾气,人们被蓝光吞噬了。
拍不到他们。
整个场面很疯狂,只是一群行走的人。
无声游行之后,接着是那些年轻人。
这三个家伙总是惹麻烦。
他们用“走的人”木桩来磨刀。
当军阀的人拿着一面旗帜出现——“模范健步者”!
——他们甚至都没犹豫。
把旗帜撕成了碎片。
“我们不是模范,我们是本来。”那时我就知道,那些混蛋完蛋了。
那天晚上,“断锁纹路”被刻在了每一件农具上。
犁过的田地……它们拼出了一些字……“拒绝登记”。
太完美了。
下一阶段是石碑。
他们为我们建造了“步律碑”,上面刻着规则。
更多的控制。
更多的……限制。
但第二天早上,规则变了。
反向摩斯密码:“行走无需许可”。
就好像他们被嘲笑了一样。
触摸它们,你的手会变得透明,露出他们一直试图隐藏的“蓝脉”。
石碑……被大地吞噬了。
石碑开始长出蓝色的菌丝。
这个体系本身变成了别的东西。
最后,这个体系……这个冻港的孩子……我从没见过像他这样的人。
不过我能看到他眼中的火焰。
他潜伏在数据中心。
他看着地图,看着我们的行走变成了反抗。
那些图案正在形成,一个反叛图腾……他把一颗“蓝脉孢子”弹进主服务器,一切都崩溃了。
当屏幕上显示不服从者为“觉醒”,其他人显示为“待觉醒”时,他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然后……系统崩溃了。
不再有灯光。
只有脚步声……发出蓝光。
好吧,结束了……是时候转折了。
一切都崩溃了,黑暗吞噬了一切……但有一种感觉,现在,一种新的光明出现了。
这就是故事的走向:时代的重大转变。
现在大地是主角,她会有最后的话语权。
这一切都在于搭建舞台。
完美的结局将在冰封的北方。
在北方没有道路,没有规则,只有风。
但在极北之地,那里没有道路需要登记,也没有石碑可以破坏,风本身开始行走了。
话音落下的第二天,“全民健步令”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从军阀府邸撒向广袤的大地。
军阀宣称,此举旨在强健民生,凡日行三万步者,皆可凭计步器上的数据领取一份额外的粮票。
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身着笔挺制服的官员们,带着崭新的计步器下乡推广。
他们趾高气扬,准备迎接村民们的感恩戴德。
然而,在一片翻涌着绿浪的稻田前,他们被现实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
田埂上,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正挑着两桶沉甸甸的水,赤脚踩在泥里,每一步都深陷半寸,却稳如磐石。
官员拦住他,将一个计步器绑在他的脚踝上,笑着解释规则。
汉子只是憨厚地点点头,继续挑水前行。
半个时辰后,官员取回计步器,上面的数字让他眼角一抽——两万一千步。
他们又找到一个正在犁地的老农,一个奔波数里为邻家送葬的少年,甚至一个在山间采药的女孩。
无一例外,他们每日的步数,早已远远超过了五万。
那不是为了粮票的行走,而是为了生存的奔波。
耕田、挑水、送葬、采药……每一步都踏在土地的脉搏上,每一步都踩着亘古不变的链纹节奏。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这些城里来的“大人物”忙得满头大汗,她浑浊的眼睛里透出一丝洞悉世事的戏谑。
当一名年轻官员试图将计步器递给她时,她咧开没牙的嘴,笑了:“你们现在才让我们走?我们祖祖辈辈,就没停过。”
官员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的双脚早已与大地融为一体,行走是他们的本能,是他们的宿命,根本不需要谁来颁布“许可”。
“健步令”的推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军阀震怒,认为这是民众的惰性与愚昧在作祟。
他需要一个统一的、绝对的节奏,来“纠正”这些乡野村夫杂乱无章的步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