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6章 第6集:治未病说

第6章 第6集:治未病说(2/2)

目录

轩辕叹了口气,转身指着不远处的田埂:“你们看那田里的谷穗,饱满了,就快熟了。可若此时遭一场霜冻,是不是就全毁了?”

众人都点头。庄稼人最懂这个,眼看要收成了,就怕天灾。

“人也一样。”轩辕的声音又高了起来,“孩子就像那快熟的谷穗,看着壮实,其实经不起折腾。天要变凉了,就该添衣;要下雨了,就该避着;地里的活重了,就该歇歇。这些事,难吗?”

“不难。”有人小声应道。

“不难,可我们偏不做。”轩辕走到老丈面前,“老丈,您孙儿昨夜是不是又踢被子了?”

老丈愣了愣,随即拍着大腿:“可不是!我半夜醒了,见他把被子蹬到了脚头,骂了他两句,让他盖好,他偏不听!”

“那您今日为何不带他来?”

“烧得迷迷糊糊,起不来了。”老丈的声音里满是懊悔,“早知道……早知道昨夜我就该盯着他盖好被子。”

“这就是了。”轩辕回到青石上,目光如炬,“病就像田里的霜,它要来,我们是挡不住的。可我们能做的,是给谷穗盖上草席,是给孩子掖好被子。这就叫‘治未病’——病还没生出来,就把它挡在门外。”

人群里响起一阵吸气声。这个词新鲜,却又透着一股道理。有人开始交头接耳,说自己去年若早添衣,就不会病;说自己媳妇总劝着别喝冷水,自己不听,结果闹肚子。

轩辕等众人议论得差不多了,才又开口:“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前年冬天,北边的部落来人,说他们那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可生病的人却少。你们知道为何吗?”

众人都摇头。

“因为他们从入秋就开始准备。”轩辕缓缓道来,“把兽皮缝得更厚,把窑洞的缝隙堵死,太阳好的时候就出去晒背,吃的肉都是煮熟煮透的。他们不是不怕冷,是知道提前防着冷。”

他走到一个年轻汉子面前,那汉子正捂着额头,脸色有些发白。轩辕问:“你是不是觉得头沉?”

汉子点头:“嗯,还有点怕冷。”

“那你昨夜是不是睡在窑洞外了?”

汉子脸一红:“是,觉得屋里闷。”

“现在去烧锅热水,烫烫脚,再喝碗姜汤,盖上被子发发汗。”轩辕说,“这样,病就不会加重,或许明日就好了。这也是‘治未病’——病刚露头,就把它压下去。”

汉子愣了愣,随即撒腿就往家跑。众人看着他的背影,眼里渐渐有了光彩。

轩辕又讲了许多:春天风大,要护着脖子别让风钻;夏天暑热,别贪喝井水;秋天干燥,多吃些梨果;冬天寒冷,睡前泡泡脚。他讲得具体,听得人也入神,连怀里的孩子都忘了哭闹。

日头升到头顶时,轩辕才停了下来。他看着众人,最后说道:“我和岐伯先生能治病,可再好的药,也不如你们自己多一分小心。药是苦的,病是痛的,可防着病的法子,是暖的——添一件衣,喝一碗热汤,盖一次被子,都是暖的。”

人群散去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阿木媳妇抱着孩子往家走,路过灶台时,径直添了柴,烧起热水,要给孩子煮姜汤。老丈也急匆匆往家赶,想看看孙儿怎么样了,顺便把窑洞的窗户再糊厚些。

轩辕站在青石上,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改变不是一天的事,可只要有人听进去,有人照着做,就比只等着治病强。

这时,岐伯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手里拿着那篮苍术:“你看,今日这苍术,怕是用不了那么多了。”

轩辕回头,对上岐伯含笑的眼睛,突然明白——治未病,不仅是让人不生病,更是让医者少一份奔波,让部落多一份安宁。

他望着远处田埂上饱满的谷穗,仿佛看到了来年的丰收。而那些不生病的族人,就像这些谷穗,在顺应天时的呵护下,会越来越壮实。

想知道族人是否真能做到“治未病”,那些萌芽的小病又能否被及时压下去?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