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集:因时制宜(1/1)
第7集:因时制宜
秋意渐浓时,有熊部落的谷场像铺了层金箔。新收的粟米堆成小山,孩童们光着脚丫在谷堆旁追逐,笑声混着打谷的木枷声,撞在晾晒的麻布上,又弹回湛蓝的天空里。轩辕蹲在田埂边,指尖捻起一撮新谷,颗粒饱满得能映出他眼底的笑意——这是三年来最丰饶的秋收,族人们脸上的沟壑里都盛着蜜。
可这份喜悦没持续几日,谷场边的窝棚就先起了动静。最先出事的是负责看谷的老丈,白日里还帮着分拣秕谷,夜里就蜷在草堆上哼哼,说肚子疼得像有虫在啃。他婆娘端来热水,却被他挥手打翻,“烫……烧得慌……”话音未落,就抱着肚子往茅厕跑,一趟趟去得急,回来时腿都打颤,脸色白得像霜打的菜叶。
轩辕闻讯赶来时,老丈正趴在木榻上,额头上沁着冷汗,嘴唇干得起了皮。“昨日吃了什么?”他蹲下身,手背轻轻贴上老丈的额头——不烧,反倒是手心凉得像揣了块冰。老丈声音细若游丝:“傍晚饿了,就抓了把新粟米,在灶上炒得焦黄,嚼了大半把……”
话音刚落,窝棚外又传来骚动。两个年轻猎手互相搀扶着走来,一个捂着肚子直咧嘴,另一个弯腰干呕,秽物里还混着没消化的谷粒。“首领,俺俩也跟老丈一样,昨日偷吃了生谷……”
轩辕心里“咯噔”一下。他转身往谷场走,只见几个孩童正围着竹筐,伸手抓生谷往嘴里塞,嚼得咯咯响。“别吃!”他快步上前拦住,掰开一个孩子的嘴,谷粒还沾在舌尖上,带着生涩的土腥味。“这谷刚脱壳,带着秋露的寒气,生吃如何受得住?”
他正说着,眼角瞥见晾晒的麻布下,有个如何捂着心口咳嗽,脸色蜡黄得像枯了的南瓜花。“你也不舒服?”轩辕走过去,妇人点点头,声音哑得像磨过砂石:“这几日总觉得嗓子干,夜里渴得醒,吃了熟谷也不济事……”
短短半日,部落里竟有十几人病倒,症状大同小异:要么腹痛腹泻,要么口干舌燥,还有人说浑身发沉,像灌了铅。巫祝在祭坛前跳了半日,烧了三捆艾草,病者却不见好转,反倒有人开始上吐下泻,连站都站不稳。
入夜后,轩辕坐在篝火旁,面前摊着块兽皮,上面用炭笔写着众人的病症。他指尖划过“腹痛”“腹泻”“口干”几个字,眉头越皱越紧。岐伯不知何时坐到他身边,递来一碗温热的草药汤:“尝尝,刚采的山药煮的。”
轩辕接过碗,暖意顺着指尖漫到心口。“师父,你看这病邪来得怪,既有寒症,又有燥象。”他指着兽皮上的字,“吃生谷的多是腹痛腹泻,像受了寒;没吃生谷的,反倒口干舌燥,像是燥气伤了身。”
岐伯舀了勺汤,望着跳跃的火苗慢悠悠道:“你忘了?秋分之后,天地间的气就变了。”他抬手指向夜空,弦月像把弯刀,挂在疏疏落落的星子间,“夏日的湿热退了,秋风一吹,地里的水汽就被抽干了,这叫‘燥邪’。可白日里日头还毒,晒得谷粒发烫,夜里却结霜,谷粒又沾了寒气。一燥一寒,夹在这秋收时节,人稍不留意就中了招。”
轩辕猛地拍了下大腿。他想起春日里万物生发,人易犯风热;夏日多雨,湿气缠身;冬日严寒,寒邪侵体。原来这秋天,竟是燥与寒在较劲?他想起那些吃生谷的人,谷粒白天吸了燥气,夜里又染了寒气,生吃下去,就像把一燥一寒两股气吞进了肚子,肠胃哪能不闹腾?而那些没吃生谷的,是被天地间的燥气伤了津液,所以口干舌燥。
“那该如何治?”轩辕急切地问。岐伯指了指他手里的山药汤:“山药是地里长的,得土之精,能补脾胃。你看那些腹泻的,多是脾胃被寒气伤了,用山药煮粥,再加点温性的粟米,让脾胃暖起来,腹泻自然就止了。”他又往篝火里添了根柴,“至于那些口干的,得润一润。东边山涧里有种梨,熟了的,甜中带点酸,能生津止渴,摘些回来煮水喝,燥气就去了。”
轩辕听得眼睛发亮。他连夜召集族人,分了两拨:年轻力壮的跟着他去东山摘梨,妇女们则留在部落,把新收的粟米淘洗干净,和山药一起熬粥。他特意嘱咐,粟米一定要煮得软烂,山药要去皮切碎,“火不能太急,得慢慢熬,让粥里带着米香和山药的甜味,这样病人才能多吃几口。”
天快亮时,摘梨的队伍回来了。筐里的秋梨黄澄澄的,带着晨露,咬一口脆生生的,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轩辕让大家把梨切成块,放进陶罐里,加些清水慢慢煮,“不用煮太烂,留着点脆劲,喝梨水,吃梨肉,效果更好。”
太阳刚爬上树梢,第一锅山药粟米粥就熬好了。稠稠的粥里飘着山药的清香,盛在粗陶碗里,冒着热气。轩辕端着碗,先去了老丈的窝棚。老丈刚泻过一次,虚弱得连眼皮都抬不动。轩辕扶起他,用勺子舀了点粥,吹凉了送到他嘴边:“尝尝,暖暖肚子。”
老丈咂摸了两口,眼睛慢慢亮了:“这粥……不剌嗓子,胃里舒坦多了。”他自己接过碗,一口接一口地喝,不一会儿就喝了小半碗。轩辕又端来梨水,让他漱漱口,“这水润嗓子,喝了不渴。”
到了晌午,奇迹发生了。那些喝了粥的病人,腹泻渐渐止住了,脸上有了点血色;喝了梨水的,也说嗓子不那么干了,夜里能睡安稳觉了。连之前上吐下泻的猎手,也能扶着墙站起来,笑着说:“首领,再给碗粥,俺还能吃!”
轩辕站在谷场边,看着族人们互相端粥送水,心里暖烘烘的。他忽然想起春日里教大家捂汗防风寒,夏日里煮绿豆汤解暑气,冬日里烧艾草驱寒。原来这治病救人,竟和种地一样,得顺着时节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有它的节奏,人的身体也有,跟着时节调治,才能少生病,不生病。
这时,一个孩童举着半块梨跑过来,仰着小脸问:“轩辕哥哥,这梨真甜,明天还能吃吗?”轩辕摸了摸他的头,望向远处翻着金浪的田野:“等过些日子,天更凉了,梨就不好了。那时咱们就吃栗子,煮着吃,能暖身子。”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开了。轩辕望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陶罐,里面还剩些山药粥。他想,得把这“因时制宜”的道理记下来,告诉后人:什么时节该吃什么,该防什么病,就像庄稼得顺着节气种,人也得跟着时节养。
只是,这秋天的燥与寒还会变吗?冬日里又该如何调治?轩辕望着渐渐西斜的太阳,心里生出新的疑问。
欲知轩辕如何应对秋日后续的疾症,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