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4章 第14集:方剂雏形

第14章 第14集:方剂雏形(2/2)

目录

“得让它们性子融到一起。”轩辕守在火堆边,不时添根柴,“就像几个人商量事,得慢慢说,才能说到一块儿去。”

药汁煮得剩下小半碗时,颜色成了深褐色,沉在碗底,像块凝住的琥珀。轩辕吹了吹,试了试温度,才用小勺喂给石伯。老人迷迷糊糊地张了张嘴,药汁滑进喉咙,他呛了一下,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脸都红了,一口浓痰终于咳了出来,落在地上,像块灰黑色的泥。

“咳出来就好!”岐伯抚着石伯的背,眼里亮了些。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石伯的呼吸渐渐平稳了,不再是破风箱似的抽搐,胸口起伏得匀了些。轩辕再探他的额头,温度虽还高,却不像刚才那么灼手了。石伯的老伴在旁边抹眼泪:“刚才他手脚凉得吓人,现在……好像有点暖意了。”

轩辕摸了摸石伯的手,果然,指尖不再像冰,有了丝微弱的温气。他松了口气,蹲在地上,看着石板上剩下的药渣,突然想给这方子起个名。麻黄是主心骨,人参能补气,半夏能化痰,不如就叫“麻黄参夏汤”?

“这名字好,一听就知道有啥。”岐伯笑着点头,“以前咱们用药,不是单打独斗,就是两两配对,像这样三样合在一起,各管一摊,又能互相帮衬,倒是头一回。”

傍晚时,石伯醒了,嘴里喊着渴。他老伴端来温水,老人喝了两口,又说:“想……想喝口粥。”

这话说出来,屋里的人都笑了。能想着喝粥,就说明身子里的阳气在慢慢回来。轩辕又按早上的方子配了药,这次减了些麻黄,加了片生姜,怕石伯虚不受补。

第二天一早,石伯居然能坐起来了,虽然还咳嗽,但痰少了,也不咳血了。他拉着轩辕的手,声音还有些哑:“我梦见自己掉在泥坑里,好多人拉我,有个穿黄衣服的推,有个黑衣服的拽,还有个白衣服的托着我……原来是你给我的药啊。”

轩辕心里暖烘烘的。他蹲在石伯炕边,把“麻黄参夏汤”的方子写在树皮上,一边写一边说:“这方子不是我一个人的,是麻黄懂开路,半夏懂清障,人参懂托底,它们合在一起,才救了你。”

岐伯走过来,看着树皮上的字,说:“这就像部落里的人,有人打猎,有人织布,有人做饭,各司其职,才能过好日子。治病也一样,药得有分工,有配合,这才叫‘方剂’。”

“方剂……”轩辕念着这两个字,觉得像发现了片新的山林。以前他用药,像单个猎人追野兽,运气好能打着,运气不好就空手而归;现在这方子,像一群猎人围猎,有堵的,有追的,有守的,总能把野兽围住。

他把树皮上的方子递给少师,少师正拿着骨刀在竹简上刻字,见了方子,眼睛一亮:“我得把这方子记下来,还要写上石伯的病,怎么用的药,后来怎么样了……这样后人看了,就知道这方子能治啥,该咋用。”

夕阳透过茅草屋的缝隙照进来,落在竹简上,少师刻字的手在光影里动着,沙沙作响。轩辕看着那行“麻黄参夏汤”的字,突然觉得,医道这条路,好像越走越宽了。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好像找到了架桥的法子,虽然桥还不稳,却能看到对岸的光亮了。

他想起石伯说的梦,穿黄衣服的推,黑衣服的拽,白衣服的托——或许,每味药都有自己的性子,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把它们的性子摸清了,让它们往一处使劲,就能生出千变万化的力量。

“明天再去采些药。”轩辕对阿木说,“不光采麻黄、半夏,还有当归、甘草、茯苓……说不定哪几样凑在一起,又能成个新方子。”

阿木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屋外,石伯的老伴正把晒干的野菊插进陶罐,阳光落在花瓣上,金灿灿的,像给这间刚从阴霾里走出来的屋子,镀上了层暖意。

想知道轩辕还能配出多少这样的良方?下集自有分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