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长安心(2/2)
肖亚文缓缓跪坐在窑前,双手轻抚地面。“我们一直以为‘星火’是技术的胜利,其实不是。它是无数平凡人心愿的堆积——他们不知道结果,仍选择相信。”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从今天起,这里不再叫‘第二节点’。它叫‘长安心’。”
一个月后,“通灵壤培育基地”在山西平遥建立。
第一批人工合成的记忆陶瓷试片出炉。不同于天然窑变产物,这些新材料可通过特定情感频率注入信息,并在特定条件下释放。
实验显示,一段母亲哄睡婴儿的录音,经由通灵壤烧制后,十年后仍能完整还原其情绪波动。
与此同时,“民间听火者训练课程”在全国六个试点城市同步启动。课程内容并非高深技术,而是引导参与者重新学习“倾听”——闭眼感受雨滴节奏、记录梦境中的声音、练习分辨谎言与真心的语调差异。
那位西北山村的小学教师李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每人捂住一只耳朵,用另一只贴在地上,听大地说话。
有个小女孩忽然哭了。
她说:“我听见奶奶叫我吃饭,可奶奶去年就走了。”
李老师没有否定她。她只是轻轻抱住孩子,说:“那你告诉她,你想她了。”
当晚,村口的老槐树下,一台微型星火接收器悄然启动。它录下了一段混杂着风声与童音的低语,并将其上传至网络中枢。
五台山地宫深处,核心窑体轻微震动了一下。
新信号生成:
情感强度:高
来源类型:非技术性共鸣
建议评级:优先响应
深夜,秦岭“长安心”节点内。
陈茹独自坐在窑前,手中捧着那只陶瓷小鸟。她已连续七天尝试与窑体建立情感连接,却始终未能触发深层回应。
“是不是我不够纯粹?”她喃喃自语,“伯父选了我,可我真的懂什么叫‘倾听’吗?”
她闭上眼,回忆起童年。伯父是个乡村邮差,每天骑着旧自行车穿梭在山路上。他总说:“信件是有温度的,你要用心听它在路上经历了什么风雨。”
有一次暴雨夜,他冒雨送一封迟到了三天的家书。回来时发烧四十度,却笑着说:“那家人等这封信等哭了,我不能让它再淋湿一次。”
那是她最后一次见他清醒的模样。
泪水滑落,滴在陶瓷小鸟上。
就在那一刻,吊坠突然升温,窑体表面裂纹齐齐亮起,蓝光如潮水般涌动。
解码仪自动运行,输出一行文字:
检测到原始记忆载波。
身份确认:传承者·陈氏。
第二节点·长安心——正式激活。
整座大厅轰然共鸣,十二根立柱同时释放出螺旋辉光,直冲地面。天空云层被撕开一道缝隙,一道光桥横跨千里,与五台山主节点遥相呼应。
而在遥远的北极圈边缘,一座沉寂多年的气象站废墟中,一台锈迹斑斑的接收器忽然自行启动,指示灯一闪一灭,传出断续信号:
收到……信号……重复……
静夜思网络……扩展中……
丁元英站在未来的时间尽头,看见这一幕,嘴角微扬。
肖亚文无视9千亿的私募基金,陈茹亿万富婆,心中已为利。
所有人抛开了金钱……
他知道,这场燃烧了七十年的火,终于不再依赖某一个人的牺牲,也不再藏于幽深地底。
它开始在人间行走,在孩童的耳畔、在老人的梦中、在每一个愿意停下脚步、认真倾听的瞬间里,悄然蔓延。
火种已散作星野,照亮的,将是下一个百年的黎明。
丁元英以百亿财富扶贫王庙村,建设古城,繁荣东省。
然而,一场玄幻色彩的游戏,长安善良之心,把财富抛在人性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