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 第230章 鲸波万里

第230章 鲸波万里(1/2)

目录

宁定元年四月的北京城,确是一派承平景象。御花园内,牡丹正艳,海棠吐芳,丁香馥郁的气息混杂着新翻泥土的清新,弥漫在暖融的空气里。柳絮如雪,纷纷扬扬,掠过朱红宫墙,飘过金碧琉璃瓦,为这庄严肃穆的皇城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柔美。这盎然春意,恰如这历经内忧外患后终获一统的大顺王朝,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月前,年轻皇帝李天淳以雷霆手段肃清吏治,更是力排众议,将涉嫌谋逆的淮南王李铭明正典刑。那场震动朝野的风波,如今已如投石入湖,涟漪虽未完全平息,但水面已渐复平静。朝臣们清晰地感受到了龙椅上那位年轻天子的意志——锐意进取,乾纲独断。他不再仅仅是依靠父辈荫庇的继承者,而是以其不容置疑的铁腕与励精图治的决心,真正掌控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建极殿内,晨光透过高窗,切割出道道光柱,映照在光滑的金砖地面上,也照亮了丹陛之下肃立两班的文武百官。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旧木混合的沉静气息。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天淳,面容尚存几分年轻人的锐利线条,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已沉淀下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果决。他目光缓缓扫过殿中臣工,清朗而有力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海外诸国,远至泰西、新大陆,近如南洋、东瀛,自太祖皇帝时便屡有交通。前两次航海,虽波折重重,然扬我国威,通商惠民,更廓清海路,令万邦知我大顺。今内患已靖,吏治初清,府库渐盈,正宜再扬帆远航,宣教化于殊方,通有无于绝域。朕意已决,即日筹备,择吉日遣使第三次出海!”

话语落下,殿中并未立刻响起附和之声,而是陷入短暂的沉寂。多数臣工脸上露出的是审慎的赞同。历经十数年的开拓,海外贸易带来的丰厚税收、源源不断输入的新奇物产,以及大顺国威远播所带来的无形声望,早已让那些固守“重农抑商”、“片板不得下海”的保守声音失去了市场。更何况,当今陛下亲政以来,连皇亲国戚亦依法严惩,其心志之坚,手段之硬,谁又敢在此时轻易拂逆圣意?

短暂的静默后,内阁首辅史可法手持玉笏,稳步出列,躬身奏对,他的声音带着老臣特有的沉稳:“陛下圣明,航海之策,实乃高瞻远瞩,利国利民。扬威海外,互通有无,确为当下要务。然则,有一事需陛下圣裁。延平侯朱成功,前次航海主帅,劳苦功高,奈何近日来抱恙在身,精力恐有不逮。此次远航,主帅人选,需另择良将,以保万全。”

李天淳微微颔首,对史可法的顾虑表示认可。他显然对此已有考量,目光转向武臣班列,声音清晰而坚定:“爱卿所言甚是。朱爱卿之功,朕铭记于心,当使其安心静养。朕属意,由张煌言出任此次航海主帅,甘辉、刘国轩为副帅,辅佐左右。通译事宜,仍由经验丰富的何斌负责。此外……”

皇帝的目光越过前排的重臣,落在了稍后位置的戚睿涵身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倚重:“光禄大夫戚睿涵,及其麾下诸位能臣干将,前次航海屡建奇功,经验丰富,见识卓绝。此次亦一同随行,参谋军事,应对诸邦突发事宜,望卿等竭尽所能,助船队再创佳绩。”

被点到的张煌言、甘辉、刘国轩等人纷纷出列,躬身领旨,声音洪亮:“臣等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戚睿涵亦从文臣班列中迈步而出,他身姿挺拔,面容平静,躬身应道:“臣,戚睿涵,遵旨。”心中却已涌起一股熟悉的激荡。

海洋,对于他这个灵魂深处烙印着现代地理知识与探索精神的穿越者而言,始终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那不仅仅是未知的风景与迥异的文明,更意味着有可能亲手推动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车轮,向着更开放、更富活力的方向前进的契机。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朝堂惯常的肃穆。三名女子在太监的引领下,缓步走入殿内。她们并非宫娥装束,亦非寻常命妇打扮,衣着素雅却别具风韵,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三人,正是近来因才情品貌闻名京师的卞玉京、顾横波与沈云英。她们虽为女子,眉宇间却全无深闺弱质的娇怯,反而流转着一股书卷气与寻常闺秀没有的英爽之气,步履从容,神情坦然。

为首的卞玉京,上前一步,向着御座方向盈盈一拜,声音清越如玉磬轻击,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陛下,民女卞赛,与挚友顾眉、沈云英,虽系女流,自幼读些诗书,亦慕古之贤者乘风破浪、周游列国之志。近日闻听陛下欲遣使远航,宣威德于海外,心驰神往,不能自已。深知此行风波险恶,非比寻常,然我三人心意已决,恳请陛下恩准,允我等随船队同行。不求建功立业,只愿一睹海外风光,广博见闻,以笔墨记录异域人情物理,或可为我大顺增一鳞半爪之见闻。虽蹈海履险,亦无所惧。”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泛起一阵压抑着的细微骚动。交头接耳者有之,面露诧异者有之,摇头不语者亦有之。女子随军远航,虽非史无前例——光禄大夫戚睿涵府上的几位女眷,如董小倩、白诗悦等人,早已以其不凡的见识和能力打破了先例,但卞、顾、沈三人毕竟是纯粹的民间才女,既无官身诰命,亦无显赫武功傍身,其请求在如此庄重的朝堂上提出,仍显得颇为突兀和惊世骇俗。

龙椅上的李天淳,眼中亦是闪过一丝讶异。他身体微微前倾,打量着阶下这三名胆识过人的女子,沉吟未语。他的目光下意识地转向了戚睿涵及其同伴所在的方向,带着征询的意味。

未等戚睿涵开口,已获诰命在身的董小倩已然出列。她如今气度愈发沉稳,举止间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又不失历经世事后的从容大气。她向皇帝行礼后,声音平和而清晰地陈述:“陛下,卞家姐姐、顾家姐姐、沈家姐姐,皆是京城有名的才女,才情敏慧,心志不凡,非寻常闺阁可比。臣妾以为,远航之事,非独男儿之责。观察风土人情,记录异域见闻,探究物产民俗,女子心思细腻,视角独特,或能补男子之粗疏,得意外之收获。且臣妾略知,玉京姐姐曾习剑术,略通武艺,横波、云英姐姐亦非弱质女流,性情坚韧,足可自保。臣妾恳请陛下,念其赤诚,准其所请,或可于航海中另辟蹊径,有所贡献。”

董小倩话音刚落,站在戚睿涵身侧的山木云子也紧接着开口。她的汉语已颇为流利,只是仍带着一点独特的异域口音,反而更显其身份特殊与言辞恳切:“陛下,云子亦是女子,来自东瀛。蒙戚公子及诸位姐姐不弃,得以同行,见识中土与海外之广博,深感荣幸。既有志同道合者,心怀同样探索世界之渴望,何不给予机会?远航船队,多一人,便多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多一份理解异域的智慧,或许便能少一分误解,多一分友善。云子以为,卞夫人等人之请,值得陛下恩准。”

戚睿涵见皇帝目光望来,心知此时需明确表态,便上前一步,朗声道:“回陛下,小倩与云子所言,正是臣心中所想。航海壮举,不仅是武备威慑与外交交涉,更是文化的交流、知识的探索与历史的记录。卞夫人、顾夫人、沈夫人文采斐然,观察入微,若能将沿途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物产制度以生动笔墨留存,编纂成书,其价值,未必在开疆拓土之下。于国于民,皆大有裨益。航行途中,臣等自当一路照应,确保安全。”

李天淳见戚睿涵等核心成员都如此支持,又见阶下卞玉京三人目光澄澈坚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脸上的沉吟之色渐渐化开,展颜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好,既然光禄大夫与董夫人、山木姑娘皆以为可,三位才女又有此壮志,朕若不准,倒显得我大顺无容人之量了。卞玉京、顾横波、沈云英,听旨!”

三女强抑心中激动,再次深深拜下。

“朕特准尔等随第三次航海使团同行,一应待遇,参照随行文吏。望尔等不负所望,以锦绣文章,记录万里海疆之壮阔,异域邦国之风情,扬我华夏文采于海外。”

“民女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望!”三女齐声谢恩,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脸上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圣意既下,整个大顺王朝的国家机器便围绕着第三次远航这一中心任务,高效地运转起来。有了前两次航海积累的宝贵经验,各项筹备工作显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户部拨付的专项钱粮迅速到位,工部辖下的造船厂灯火通明,工匠们对选定的海船进行最后的检修和加固。巨大的船体在船坞中如同沉睡的巨兽,桐油与木料的混合气味弥漫在空气中。水手和官兵的遴选更为严格,不仅要求经验丰富,更注重纪律性与适应能力。大量的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天津卫码头:堆积如山的稻米、腌肉、干菜、清水;成捆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贸易品;以及备用的帆布、缆绳、修船木料,乃至各类药材、武器弹药。

在这片繁忙中,戚睿涵和他的团队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刘菲含几乎整日泡在船厂和军器局,她如今是大顺朝首屈一指的“科技顾问”。经过她持续不懈的改良,新下水的海船,特别是作为旗舰的“伏波号”,船体结构更加符合流体力学,采用了部分内部龙骨强化设计,抗风浪能力显着提升。

帆装系统经过优化,根据不同风向调整更为便捷,航速和效率都有所增加。更引人注目的是,部分主力战舰的侧舷,试验性地配备了经过改进的后装填火炮,射程和精度虽仍远不及现代武器,但在这个时代已属惊人。此外,一批改良版的“神火飞鸦”也被秘密装载上船,作为关键时刻的杀手锏。

刁如苑则发挥其商业头脑,与市舶司的官员反复核对货品清单,评估不同地区的需求与偏好,确保带去的货物能换取最大利益。“我们不仅要带回来金银珠宝,”她常常对负责贸易的官员强调,“更要留意那些中原没有的作物种子、有用的技术,甚至是书籍图册。那些东西,长远看,比真金白银更珍贵。”

袁薇则埋首于翰林院的故纸堆中,结合戚睿涵提供的超越时代的全球地理历史知识,整理、校订前朝以及更早时期关于海外诸国的记载。她试图梳理出一条更清晰的历史脉络,为船队可能遇到的各种文明情况做好知识储备。白诗悦和董小倩则更多地负责内部协调与对新成员的关照,她们时常邀请卞玉京、顾横波、沈云英过府,讲解海上生活的细节,分享之前的航海见闻,帮助她们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

离京前夜,光禄大夫府内灯火通明,笑语喧阗。戚睿涵、白诗悦、袁薇、董小倩、刁如苑、刘菲含、山木云子,这七位因奇妙命运紧密相连的伙伴再次齐聚一堂,加上新加入的卞玉京、顾横波、沈云英,正好十人。席间没有太多离愁别绪,更多的是对即将开始的冒险的期待与热烈讨论。

白诗悦性格活泼,笑着对略显拘谨的卞玉京三人道:“三位姐姐放心,海上生活刚开始或许会觉得颠簸辛苦,习惯便好。而且,你们很快会发现,大海之上的日出日落,星空银河,还有那些偶尔跃出海面的飞鱼,闪着磷光的夜潮,绝对是陆地上想象不到的奇景。”

袁薇推了推眼镜,带着她特有的历史学者般的沉稳语气接口道:“诗悦说得是。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其随从马欢、费信等人着有《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记载所历诸国风物,虽只鳞片爪,已令人心驰神往。我们此行,或许能重访一些书中记载的古国,验证前人记述;亦可能发现前人未曾踏足或记载有误之地,廓清迷雾,补史之阙。”

顾横波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彩,她天性浪漫,对未知充满好奇:“不瞒诸位妹妹,我自幼便嗜读《山海经》、《神异志》乃至《镜花缘》之类,常幻想海外有仙山楼阁、奇珍异兽、羽民丈夫之国。如今竟能亲往一观,哪怕只见得一二,亦是平生大幸,足慰籍此生矣。”

沈云英性情更为务实沉稳,她仔细听着,此时转向戚睿涵和刘菲含,问道:“戚公子,刘妹妹,听闻海上不仅风浪无情,变幻莫测,更有嗜血海盗出没,杀人越货。不知此次远航,航线可曾规划周全,应对之策是否完备?”

刘菲含闻言,立刻从随身携带的锦袋中取出一幅精心绘制、标注详尽的海图,在桌面上铺开。图中海岸线、岛屿、暗礁、洋流走向清晰,显然融入了超越时代的地理知识。

“云英姐姐放心,”刘菲含指尖划过图上的线条,“我们此次计划,先往占城、真腊、暹罗等南洋诸国,一则巩固旧有贸易路线,宣示国威;二则补充淡水给养,适应长途航行。继而借助季风,西行访问锡兰、古里(卡利卡特),若时机与条件允许,或可尝试前往更西方的祖法儿(阿曼佐法尔)乃至忽鲁谟斯(霍尔木兹)等地,进一步廓清海路,建立联系。航线大多循前两次航行及历史记载,并结合了……嗯,结合了一些更精确的天文观测与海流测算。”

她说着,悄悄瞥了戚睿涵一眼。所谓的“精确测算”,自然少不了戚睿涵那部小心珍藏、太阳能充电的手机里,那些超越时代的卫星地图、导航数据和历史气候资料的辅助。

戚睿涵会意,接过话头,语气沉稳给人以信心:“云英姑娘所虑甚是。风险固然存在,天威难测,人心回测。然我顺朝船队,船只经过菲含改良,更加坚固迅捷;火炮火器经过实战检验,威力倍增;将士皆是百战精锐,经验丰富,更兼上下用命,同舟共济。加之我们众人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纵有险阻,亦能群策群力,化险为夷。海盗之流,不过疥癣之疾,若敢来犯,正好试试我们的新炮利否。”

刁如苑轻轻放下茶盏,语气悠然,却直指核心:“睿涵说得是,但归根结底,远航之目的,在于互通有无,互利共赢。我们带去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在西洋诸国是堪比黄金的硬通货,而换回的真金白银、象牙香料、宝石珊瑚固然重要,但更要留意那些看似平常,却能惠及万民的作物物种,新的工艺技术,乃至异域的典籍学问。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国家强盛、民生改善的基石。”她作为成功的文创商贾,看待问题的角度总是更倾向于实际效益与长远发展。

董小倩则更细心,拉着卞玉京三人的手,低声嘱咐着海上生活的种种细节:如何应对晕船,衣物需防风防晒且便于活动,需自备哪些常用药物,如何保持个人清洁等等,事无巨细,体贴入微。山木云子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偶尔补充几句关于如何通过云彩变化、海浪波纹识别天气,以及遇到突发状况时如何保持冷静、利用身边物品自救的经验。她出身日本武士家庭,对海洋与危机并不陌生。

这一夜,府中的灯火直至深夜方熄。对未来的憧憬,对未知的忐忑,以及肩负的使命,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

翌日,天津卫码头,人声鼎沸,旌旗蔽空。

庞大的船队整齐地排列在港湾内,大大小小数十艘舰船,桅杆如林,帆缆交织,构成一幅壮丽的图景。最大的旗舰“伏波号”如同傲视群伦的海上堡垒,新刷的乌亮船身在初夏的阳光下反射着沉静而威严的光泽,船首雕刻的镇海兽怒目圆睁,栩栩如生。其余各船,如“定远”、“靖海”、“安澜”等,皆依序排列,气势恢宏。

皇帝李天淳亲率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仪仗鲜明,至码头送行。鼓乐喧天,号角长鸣,场面庄重而热烈。无数百姓也闻讯赶来,围在码头外围,翘首观望,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之声,既为船队的雄壮,也为即将远行的勇士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