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佟佳氏:康熙的“白月光”,一天皇后却宠冠三朝(1/2)
大清的佟氏,那可是贵族中的贵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不仅是“半朝天下”的贵女,更是雍正皇帝的养母,凭着温柔贤惠的性子、超高的情商,把康熙的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了康熙一辈子念念不忘的“白月光”。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位“一天皇后”是怎么在康熙后宫杀出重围的?
佟佳氏能进宫,从根上就带着“顶级豪门”,号称“佟半朝”。为啥这么牛?因为佟家不仅是汉军旗的名门望族,还出了两个关键人物:佟佳氏的爷爷佟图赖,是跟着皇太极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平定李自成、攻打南明,军功赫赫;叔叔佟国纲、爸爸佟国维,更是康熙朝的核心重臣,一个跟着康熙征噶尔丹战死沙场,一个官至大学士,权倾朝野。
更厉害的是,佟家还和皇室攀了亲。佟佳氏的姑姑,就是康熙的亲妈孝康章皇后。也就是说,康熙是佟佳氏的亲表哥,两人是货真价实的“姑表亲”。在那个讲究“亲上加亲”的年代,这种关系简直就是“预定后宫席位”的通行证。
佟佳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不像其他闺阁女子,只知道描眉画眼、绣花弹琴,佟佳氏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跟着爸爸佟国维学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审时度势、低调内敛。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出身豪门却不骄纵,自带光环却不张扬”的典范。
康熙十六年(1677年),佟佳氏到了选秀的年纪。这一年,康熙刚册立完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后宫需要补充妃嫔。佟佳氏一入宫,就凭着显赫的家世、出众的容貌和温顺的性子,直接被封为贵妃——要知道,清朝后宫等级森严,从答应、常在、贵人、嫔、妃,一路升到贵妃,普通人可能要熬一辈子,佟佳氏直接跳过所有底层,开局就是“贵妃”,这起点,比别人的终点还高。
不过,佟佳氏心里清楚,这贵妃的位置,一半是靠家世,一半是靠表哥的情面。要想在后宫站稳脚跟,光有这些可不够。康熙是什么人?那是经历过擒鳌拜、平三藩的铁血帝王,见多了尔虞我诈、争风吃醋,最烦的就是后宫女子勾心斗角。所以佟佳氏入宫后,从来不多言多语,每天除了给太后请安、伺候康熙,就是闭门读书、礼佛修身,从不参与任何后宫争斗。
别的妃嫔忙着争宠、抢赏赐,佟佳氏却忙着“刷好感”:太后生病,她亲自熬药喂饭,衣不解带地伺候;其他妃嫔有困难,她悄悄帮忙,从不张扬;康熙处理政务累了,她就陪在身边,要么安静地磨墨,要么讲些民间趣事解闷,从不干涉朝政、不多嘴多舌。
这种“佛系”的处世态度,反而让康熙对她另眼相看。康熙的前两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政治联姻,虽然两人感情深厚,但赫舍里氏早逝;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家世显赫但性子刚烈,和康熙的相处总带着点“政治距离”。而佟佳氏的温柔、体贴、懂事,就像一股清流,让康熙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之外,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佟佳氏是康熙的亲表妹,两人从小就认识,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康熙每次见到佟佳氏,都觉得格外亲切,不像面对其他妃嫔那样需要端着帝王的架子。久而久之,佟佳氏就成了康熙后宫里最“靠谱”的妃嫔,深得康熙的信任和宠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孝昭仁皇后去世,康熙的后宫再次出现“后位空缺”。这时候,满朝大臣都觉得,佟佳氏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她家世显赫、深得帝宠、品行端正,完全符合皇后的标准。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康熙却迟迟不立后,反而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把佟佳氏晋封为皇贵妃,让她“摄六宫事”——也就是代理后宫的所有事务。
为啥康熙不直接封她为皇后呢?这就得说说康熙的“心理阴影”了。康熙这辈子,前两任皇后都死得早:孝诚仁皇后21岁就去世了,留下了太子胤礽;孝昭仁皇后更惨,当了不到一年皇后就崩了,年仅25岁。接连两位皇后早逝,让康熙心里产生了一种“自己克后”的迷信想法,觉得谁当了自己的皇后,谁就没好下场。
康熙对佟佳氏是真心宠爱,舍不得让她冒这个险。所以他宁愿不立皇后,让佟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代理后宫,也不想让她因为“皇后”这个头衔而遭遇不幸。用康熙的话说:“皇后之位太沉重,朕不想让你承受这份福气(其实是风险)。”
佟佳氏也明白康熙的心思,没有丝毫怨言。她知道,康熙虽然没给她皇后的名分,但给了她后宫的实权。从康熙二十年到康熙二十八年,整整十年时间,佟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打理着康熙的后宫,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十年里,佟佳氏展现出了超强的“管理能力”。康熙的后宫妃嫔众多,皇子公主也多,人际关系复杂,要想管好这么一大家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但佟佳氏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第一,一碗水端平。不管是高位妃嫔还是低位答应,佟佳氏都一视同仁,从不偏袒谁、打压谁。妃嫔们有矛盾,她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而是耐心调解,讲道理、摆事实,让人心服口服。
第二,以身作则。佟佳氏自己生活节俭,从不铺张浪费,也禁止后宫妃嫔搞奢靡之风。她还带头孝顺太后,每天早晚请安,太后的饮食起居、穿衣用度,她都亲自过问,做得比亲女儿还周到。
第三,体恤下属。后宫的宫女太监,在佟佳氏手下干活,从来不用担心被无故打骂、克扣月钱。佟佳氏知道他们不容易,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遇到困难还会伸手帮忙。所以,后宫的宫女太监都对她忠心耿耿,甘愿为她效力。
在佟佳氏的管理下,康熙的后宫出现了难得的“和谐局面”:妃嫔们不争风吃醋,宫女太监们尽职尽责,整个后宫井然有序,从没有出现过大的风波。康熙对此非常满意,经常在大臣面前夸奖佟佳氏:“皇贵妃性行温良,淑慎端慧,克娴内则,淑德彰闻。”意思就是,佟佳氏温柔善良、端庄聪慧,把后宫打理得太好了。
除了管理后宫,佟佳氏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抚养皇子。康熙的子嗣众多,但很多皇子的生母要么地位低下,要么早逝,无法亲自抚养。佟佳氏先后抚养了多个皇子,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
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当时只是个普通的妃嫔,地位不高,按照清朝的规矩,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皇子。所以胤禛刚出生,就被康熙交给了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对胤禛视如己出,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不仅照顾胤禛的饮食起居,还教他读书写字、为人处世,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
胤禛从小就跟着佟佳氏长大,对这位养母的感情,比对亲生母亲乌雅氏还要深厚。后来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多次在诏书中提到佟佳氏,说她“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教养,实兼慈母之爱”。意思就是,佟佳氏抚养我长大,对我既有养育之恩,又有慈母之爱。
佟佳氏的这一“投资”,也为她身后的荣光埋下了伏笔。试想一下,要是没有抚养雍正这层关系,她虽然也是康熙的皇贵妃,但未必能在死后得到那么高的待遇。可偏偏她养了个皇帝儿子,这待遇自然就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