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佟佳氏:康熙的“白月光”,一天皇后却宠冠三朝(2/2)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突然病重。这可把康熙急坏了,他亲自到佟佳氏的宫中探望,还下令让御医们全力诊治。可佟佳氏的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
康熙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佟佳氏,心里又疼又悔。他后悔自己这十年里,一直因为“克后”的迷信想法,没给佟佳氏一个皇后的名分。他知道,佟佳氏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他的皇后。现在佟佳氏快不行了,康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她这个愿望。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康熙下旨,册立佟佳氏为皇后。册封大典办得非常仓促,但规格一点都不含糊。康熙亲自拟定封号“孝懿仁皇后”,还派大臣到天坛、地坛、太庙告祭,让天地祖宗都知道,佟佳氏是他的皇后。
佟佳氏在病床上接受了册封,戴上了凤冠,穿上了霞帔。虽然她已经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等这一天,等了整整十年,终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圆了自己的皇后梦。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七月初十日,佟佳氏就去世了,年仅36岁。她当了一天的皇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康熙。
佟佳氏的去世,让康熙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不顾帝王的尊严,多次到佟佳氏的灵前祭奠,还亲自为她撰写祭文。在祭文中,康熙写道:“皇后懿德嘉言,久着宫闱,淑行芳名,永垂史册。朕心伤悼,五内俱焚。”字里行间,全是对佟佳氏的思念和不舍。
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康熙还做了几件“出格”的事:
第一,辍朝五日。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后去世,皇帝通常辍朝三日。但康熙为了佟佳氏,特意辍朝五日,让文武百官都为她服丧。
第二,亲自护送灵柩。佟佳氏的灵柩要从皇宫运往景陵安葬,康熙亲自护送,一路步行,走了二十多里路,直到灵柩上了马车,他才停下脚步。
第三,频繁祭奠。在佟佳氏去世后的半年里,康熙先后十次到她的灵前祭奠,每次都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甚至在佟佳氏去世周年忌日,康熙还亲自写了一首悼亡诗,诗中写道:“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字里行间,全是对佟佳氏的思念。
更让人感动的是,自从佟佳氏去世后,康熙再也没有立过皇后。虽然他后来还有很多宠妃,比如德妃乌雅氏(雍正的生母)、良妃卫氏(八阿哥的生母)等,但他始终没有再册立皇后。在康熙心里,佟佳氏是他唯一的皇后,也是他一辈子的“白月光”,再也没有人能取代她的位置。
康熙之所以对佟佳氏这么深情,不仅仅是因为她是自己的表妹,更因为佟佳氏是最懂他的人。康熙这辈子,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经历了无数的政治风波、宫廷斗争,身边的人要么敬畏他,要么算计他,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孤独和压力。而佟佳氏,不仅温柔体贴,还能在他疲惫的时候给予安慰,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予支持,是他真正的“灵魂伴侣”。
佟佳氏去世后,康熙经常一个人发呆,想起和佟佳氏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想起佟佳氏为他熬的药,想起佟佳氏陪他读书的夜晚,想起佟佳氏打理后宫的辛苦,心里就一阵酸楚。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佟佳氏这样温柔、懂事、能干的女子了。
佟佳氏虽然只当了一天皇后,但她的身后荣光,却一点都不比其他皇后差。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她抚养的雍正皇帝胤禛。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忘记佟佳氏的养育之恩。他刚一登基,就下旨追封佟佳氏的父亲佟国维为太傅、一等公,母亲赫舍里氏为一等公夫人。还把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提拔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让他成为自己的核心重臣。
不仅如此,雍正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佟佳氏的思念和感激。他说:“朕自幼蒙皇贵妃抚育,备承慈爱,圣德仁心,难以言喻。朕之成立,皆皇贵妃之力也。”意思就是,我从小就被皇贵妃抚养,她对我慈爱有加,品德高尚,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她的养育之恩。
为了纪念佟佳氏,雍正还特意下令,在景陵的地宫中,将佟佳氏的灵位放在康熙灵位的旁边,让她永远陪伴在康熙身边。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后去世后,通常会和皇帝合葬,但康熙的前两任皇后已经葬在景陵地宫了,佟佳氏是第三任皇后,雍正特意破例,让她也葬入景陵地宫,和康熙、前两任皇后一起合葬。
除此之外,雍正还为佟佳氏上了长长的谥号:“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这个谥号不仅字数多,而且都是褒扬的词语,充分体现了雍正对佟佳氏的尊重和感激。
佟佳氏的家族,也因为她的关系,变得更加显赫。雍正时期,佟家出了不少重臣,比如隆科多,权倾朝野,被雍正称为“舅舅隆科多”。虽然隆科多后来因为结党营私被雍正处置,但这并不影响佟家在清朝的地位。直到乾隆朝,佟家依然是汉军旗的名门望族,深受皇室的信任和重用。
佟佳氏的一生,只有36年,皇后生涯更是只有一天,但她的人生,却堪称“圆满”。
参考《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