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50章 战地医疗册:从个人医者到体系搭建》

第150章 战地医疗册:从个人医者到体系搭建》(2/2)

目录

周围的亲兵都慌了,有的想上前帮忙,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围着赵括团团转。李小丫看着赵括的伤口,心里虽然有点紧张,却想起了早上学的口诀,她深吸一口气,走到林越身边:“林郎中,让我试试吧!我已经学会了止血和清创的步骤,肯定能行!”

林越愣了愣,随即点了点头。他知道,李小丫学得很认真,考核的时候表现最好,现在让她实操,不仅能救赵括,还能让其他士兵看到《战地医疗册》的实用性。“好,你按竹片上的步骤来,我在旁边看着,有问题随时说。”

李小丫赶紧从药箱里拿出准备好的东西:煮沸冷却的艾草水、消过毒的细骨刀、桑蚕丝线、熟皮革绷带——这些都是林越按照医疗册的要求,让卫生兵随时携带的。她先帮赵括取下左臂的甲胄,露出伤口:箭杆插在上臂外侧,伤口周围已经红肿,鲜血还在不断渗出。

她按照“近心端止血”的口诀,用桑蚕丝线在赵括的上臂近心端绕了三圈,打了个活结,然后小心翼翼地塞进一根手指,确认能活动,才松了口气:“将军,止血带绑好了,您忍忍,我现在拔箭。”

赵括咬着牙,点了点头。李小丫拿起消过毒的细骨刀,轻轻拨开伤口周围的皮肤,慢慢将箭杆拔了出来——动作轻柔又果断,没有让伤口二次损伤。拔箭的瞬间,鲜血又流了出来,她赶紧用干净的麻布按压伤口,等血流减缓后,用艾草水冲洗伤口,冲掉血渍和杂质,再用细骨刀轻轻刮掉伤口周围的一点坏死组织,最后敷上草药,用熟皮革绷带包扎好,动作流畅,一步都没漏,和竹片上写的一模一样。

“将军,伤口处理好了,每天换一次药,别碰水,一周左右就能好。”李小丫说完,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却露出了笑容——她成功了!

赵括看着自己包扎好的手臂,又看了看李小丫手里的竹片,惊讶地问:“你这处理步骤,都是从这竹片上学的?”

“是啊将军!这是林郎中编的《战地医疗册》,早上刚教我们的,止血、清创、包扎都有口诀,特别好记!”李小丫把竹片递给赵括。

赵括接过竹片,仔细看着上面的口诀和步骤,越看越激动。他之前在战场上见过太多士兵因为急救不当而丧命,有的因为止血带绑太紧截肢,有的因为清创不彻底感染,要是早有这本册子,能少死多少人啊!“好!太好了!”他抬起头,对着周围的亲兵喊,“传令下去!把《战地医疗册》刻成五十份,每个队发一套,所有士兵都要学,都要会!以后不管是谁受伤,都必须按册子上的步骤处理,谁敢马虎,军法处置!”

亲兵们齐声应好,声音响亮,震得周围的树叶都在晃。胡郎中站在旁边,看着赵括的伤口,又看了看手里的竹片,心里满是感慨。他行医三十年,从来没想过,医术还能这样系统化、标准化,让普通人也能学会急救。“林郎中,你这册子,真是救了咱们全军啊!”

林越看着赵括的认可,又看了看士兵们兴奋的表情,心里像被温暖的水流填满。他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赵小虎打磨的竹片,胡郎中的支持,李小丫的勇敢,还有士兵们的热情。这本《战地医疗册》,终于从一堆竹片,变成了能守护全军的“救命符”。

第四节册外新忧

接下来的几天,营里掀起了学习《战地医疗册》的热潮。赵括让人把竹片用刻刀刻成了五十份,分发到每个队,还让林越和胡郎中每天去各队教学,确保从队长到普通士兵,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口诀和步骤。

卫生兵们更是每天都在空地上练习,有的模拟手臂出血,有的模拟刀伤清创,有的模拟包扎,每个人都练得满头大汗,却没人喊累。之前对急救一窍不通的新兵王小二,现在不仅能熟练绑止血带,还能给战友清创,他拿着竹片,兴奋地对林越说:“林郎中,我现在闭着眼都能背下止血口诀了!以后再遇到战友受伤,我再也不会只能看着着急了!”

林越笑着点点头,正准备去三队教学,突然看到营外跑来一个信使。那信使穿着后方驿站的衣服,手里拿着一封急信,脸色惨白,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直奔赵括的帐篷。林越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赶紧跟了过去。

帐篷里,赵括拆开急信,越看脸色越沉,最后把信重重拍在桌子上:“不好了!后方边境的三个村子爆发了疟疾,已经死了十几个村民,而且有往咱们营地扩散的迹象!”

“疟疾?”林越心里“咯噔”一下。他在现代的医学书上见过疟疾的介绍,知道这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传染病,症状是周期性的高烧、寒战、出汗,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可他整理《战地医疗册》的时候,因为没在营里遇到过疟疾,所以没写这部分内容,现在突然爆发,营里一点准备都没有。

“林郎中,你有办法治疟疾吗?”赵括着急地问,“咱们营里有上千个士兵,要是疟疾传进来,大家都病倒了,秦军要是趁机来攻,咱们就完了!”

林越皱起眉,他知道疟疾的危害,却没实际治疗过,只能如实说:“我知道疟疾的症状,也知道是蚊虫传播的,可具体用什么草药,怎么预防,我没经验,不敢随便用药。”

就在这时,胡郎中背着药箱走进来,听到两人的对话,赶紧说:“疟疾我会治!我年轻的时候,在南方的村子里行医,遇到过好几次疟疾,用新鲜的青蒿煮水喝,效果特别好!还有,要防疟疾,就得防蚊虫叮咬,晚上睡觉要挂蚊帐,白天要清理营地里的积水,因为蚊虫喜欢在积水里产卵!”

林越眼睛一亮:“青蒿?对!我在书上看到过,青蒿里的青蒿素能治疟疾!胡叔,您快说说,青蒿要怎么选,怎么煮,用量多少?”

胡郎中仔细回忆着:“要选新鲜的青蒿,最好是刚摘下来的,只取叶子,洗净后放在陶罐里,加三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半个时辰,煮到只剩一碗水,每天喝一碗,连喝三天,疟疾就能好。预防的话,除了清积水、挂蚊帐,还能用艾草熏营,艾草的烟能驱蚊虫,晚上熏一次,能管大半夜。”

林越赶紧从布包里拿出几片空白的竹片,这些是他之前特意留着的,准备补充新的内容。他拿起炭笔,飞快地在竹片上写下“传染病防控补充:疟疾”,然后把胡郎中说的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都写下来,还编成了简单的口诀:“疟疾症:寒战后高烧,出汗后暂好,三日一循环,拖延命难保;治疗法:青蒿取新叶,三碗煮一碗,每日喝一次,连喝三日好;预防诀:清积水,除蚊巢,挂蚊帐,艾草熏,全员防,疟疾跑。”

赵小虎也赶紧过来帮忙,他拿出细砂纸,快速打磨新的竹片,又找来桐油,准备等林越写完后涂上。“林郎中,我再去伙房说一声,让他们多烧点开水,煮艾草用!”

李小丫也没闲着,她拿着写好的疟疾预防口诀,跑到各队的帐篷,教士兵们怎么清理积水,怎么挂蚊帐,还帮着年老的士兵搭蚊帐架子。营里的士兵们虽然有点紧张,却因为有了明确的方法,都行动起来:有的拿着锄头清理营地里的积水坑,有的用树枝和粗布做蚊帐,有的去槐树林里采摘艾草,整个营地虽然忙碌,却井然有序。

夕阳西下的时候,营地里的积水已经清理干净,艾草的清香弥漫在每个角落,士兵们的帐篷里都挂上了简易的蚊帐。林越拿着刚涂好桐油的竹片,走到断墙下,把它们和之前的竹片放在一起。风掠过断墙,竹片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哒哒”声,像在诉说着新的使命。

胡郎中走过来,手里拿着一碗刚煮好的青蒿水,递给林越:“林郎中,喝一碗吧,预防一下。你说得对,这册子不是写完就完了,以后遇到新的病,咱们就接着补,让它越来越全,越来越有用。”

林越接过青蒿水,喝了一口,虽然有点苦,心里却很踏实。他看着眼前的竹片,又看了看营里忙碌的士兵,突然明白了:医学的体系搭建,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像一棵大树,需要不断地生根、发芽、长叶,需要新旧经验的融合,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守护。

他的“地狱实习”使他明白了,一个能救更多人的个人医者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搭建一个能让更多人学会自救、互救的体系,这本《战地医疗册》,只是开始。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竹片上,泛着温暖的光泽,像一颗正在生长的种子,在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悄悄埋下了希望的根。

目录
返回顶部